窗外阳光和煦,湖面波光粼粼。雅间内,茶香袅袅。
周景昭(周瑾)一身素雅青衫,早已备好香茗。他看似平静,心中却有些许期待。
门帘轻响,一道月白身影出现在门口。陆望秋(陆宣)依旧是一身男装,面容清冷,眼神沉静,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审视。她走进雅间,目光落在周景昭身上。
“陆兄,请坐。”周景昭起身相迎,笑容温和,姿态谦和。
“周兄。”陆望秋微微拱手,落座。她接过周景昭递来的茶,并未立刻饮用,目光直视对方:“周兄昨日相邀,言及对‘禳星续命’之玄机颇有兴趣。不知……有何高见?”
周景昭微微一笑,不慌不忙:“高见不敢当。在下以为,‘禳星续命’看似玄奇,实则……乃‘逆天改命’之决心与魄力!非大智慧、大毅力、大担当者,不可为也!正如陆兄所言,此乃‘行非常之事’!当世……亦需此等魄力,方能破开困局,再造乾坤!”
他话语沉稳,见解深刻,目光坦荡地迎向陆望秋:“就如同……诸葛丞相,明知天命难违,却偏要‘禳星续命’,逆天而行,此等担当,何其壮哉!此等‘行非常之事’的勇气,实乃吾辈楷模!”
陆望秋眼中闪过一丝异彩。此人谈吐不凡,对“禳星续命”的理解竟如此深刻,直指核心!她心中警惕稍减,问道:“周兄见识不凡。不知周兄以为,当世……何处需‘行非常之事’?”
周景昭目光微凝,缓缓放下茶杯,声音低沉了几分:“当世……看似承平,实则暗流汹涌,强敌环伺!此乃……国之大患!”
他手指蘸了茶水,在桌面上轻轻勾勒:“北有草蛮,东西二部虽分,然其势未衰,控弦之士数十万,如狼似虎,窥我中原久矣!一旦有枭雄一统东西,则北疆危殆!”
他指尖移动:“东北高句丽,狼子野心,近年厉兵秣马,屡犯边境,其志……恐非辽东一隅!”
再移:“西北吐谷浑,内部分裂,然其地控河西走廊,扼东西咽喉。一部投靠西草蛮,一部摇摆不定,若被强敌所控,则西域商路断绝,关中屏障尽失!”
最后,他指尖在桌面上重重一点:“更有西域诸国,高昌、龟兹、铁勒、柔然……或依附草蛮,或首鼠两端!青藏高原诸部,诸羌、象雄、苏毗……看似散乱,然若出一雄主,整合高原,则西南、西北皆受其胁!此等强敌,如群狼环伺,虎视眈眈!而我大夏……承平日久,武备或有松弛,朝堂……亦有纷争!”
他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陆望秋:“此等局面,岂非正是需要‘行非常之事’之时?!需有明君洞察大势,整军经武,未雨绸缪!需有贤臣运筹帷幄,分化瓦解,合纵连横!更需……有识之士,摒弃门户之见,共赴国难,以非常之策,应对非常之局!”
陆望秋心中震动!此人竟对天下大势如此了如指掌!分析鞭辟入里,忧患意识深重!她清冷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凝重:“周兄所言,句句切中要害!草蛮之患,如悬顶之剑;高句丽之野心,如附骨之疽;吐谷浑之分裂,如门户洞开;西域、高原之变数,如星火燎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她顿了顿,声音带着一丝锐利:“然则,欲‘行非常之事’,需有‘非常之能’。周兄以为,当世……何人可担此任?又当如何应对?”
周景昭迎着她的目光,嘴角勾起一丝意味深长的弧度:“非常之能……或藏于市井,或隐于山林,或……就在这长安城的风云激荡之中。譬如……那位写下《三国演义》,借古喻今,唤醒世人忧患之心的‘风雷散人’!再譬如……”他目光灼灼地看着陆望秋,“那位在风铎楼清议之上,论‘天下为局’,语惊四座,洞察时弊的……陆宣兄台!”
他话语中带着强烈的暗示!既点出了“风雷散人”(他自己),又再次高度评价了陆望秋!更关键的是,他称呼她为“陆宣兄台”,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了然与欣赏!
陆望秋心头剧震!他……他难道……?她强自镇定,但握着茶杯的手指微微收紧。她看着周景昭那双仿佛洞悉一切的眼睛,一个大胆的猜测在她心中成型!此人……莫非……与那“风雷散人”有关?甚至……他就是?!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锐利起来:“周兄……似乎对长安城的风云人物……了如指掌?更对这天下大势……洞若观火?不知周兄……究竟是何方神圣?”
周景昭微微一笑,并未直接回答,而是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目光望向窗外波光粼粼的湖面,声音带着一丝悠远:“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陆兄……你我今日在此品茶论道,纵论天下,或许……亦是这风云际会中的一环?至于在下是谁……”他转回头,目光深邃地看着陆望秋,“时机到了,陆兄……自然会知晓。”
他放下茶杯,站起身,拱手道:“今日与陆兄一席叙话,获益良多。在下尚有俗务,先行告辞。他日有缘,再与陆兄……煮酒论英雄!”说完,他深深看了陆望秋一眼,带着竹息和林霏,转身离去,留下一个充满悬念的背影。
陆望秋独自坐在雅间内,看着面前袅袅升腾的茶烟,心中波澜起伏!此人……神秘、睿智、格局宏大,更似乎……知晓她的秘密!他对天下大势的剖析,深刻而精准,忧患意识之强,远超寻常学子!他到底是谁?与“风雷散人”是何关系?他最后那句“煮酒论英雄”……又暗示着什么?
她清冷的眼眸中,第一次燃起了强烈的好奇与探究的欲望!这场清议带来的风暴,似乎才刚刚开始!而她与这位“周瑾”的相遇,注定……不会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