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后,《三国演义》第二卷、第三卷……便已经传遍长安城,甚至有向整个大夏扩散之势。
大多数书生本是随意翻看,结果却被开篇那气势磅礴的“滚滚长江东逝水”瞬间吸引!
接着是“桃园三结义”的豪情万丈,“温酒斩华雄”的霸气绝伦,“三顾茅庐”的求贤若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言半文半白,既通俗易懂又文采斐然!这完全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才子佳人、神怪志异的俗套话本!
“好书!绝世好书!”一个书生拍案叫绝,激动得满脸通红!
“这‘风雷散人’是何方神圣?竟能写出如此奇书!”
“快!快买!晚了就没了!”
消息如同长了翅膀,迅速在长安文人圈和市井百姓中传开!尤其是周景昭特意修改的“诸葛亮禳星续命、北伐功成、归隐南阳”的结局,更是让无数读者拍手称快,大呼过瘾!这完全符合他们心中对诸葛武成王的完美想象!
短短三日,几家书铺的首批《三国演义》便被抢购一空!书铺掌柜看着空空如也的书架和不断涌来询问的顾客,目瞪口呆!他们立刻联系“行商”,要求加印!然而,“行商”却告知:首卷售罄,二卷、三卷尚在誊抄,需待时日。
“等?!这如何等得!”没买到书的书生捶胸顿足。
“掌柜的!求您了!再想想办法!我愿出双倍价钱!”
“风雷散人先生!您快些写吧!我等不及要看那赤壁之战了!”
一时间,“求购《三国演义》”、“催更风雷散人”成了长安城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甚至有好事者,在书铺门口贴出“求书榜”,悬赏重金求购首卷!更有甚者,开始高价求购手抄本,催生了地下传抄市场!《三国演义》首卷,一纸难求!
说书引爆,醉仙居爆满:
就在《三国演义》在书铺掀起抢购狂潮的同时,周景昭的另一招棋也悄然落下。
兴业侯府暗中控制的“醉仙居”酒楼,迎来了几位“新”的说书先生,他们口齿伶俐,台风稳健,更重要的是,他们带来的书目,正是那风靡长安的《三国演义》后面几卷!
“啪!”醒木一拍!
“上回书说到,董卓祸乱朝纲,曹操献刀刺董!今日,且说那曹操逃出洛阳,路经中牟县,被守关军士拿获……”
说书先生抑扬顿挫,将书中情节演绎得活灵活现!关羽的忠义、张飞的勇猛、曹操的奸雄、吕布的骁勇……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跃然眼前!尤其是那些没抢到书的听众,更是听得如痴如醉!
“好!关二爷威武!”
“张飞这声吼,吓破敌胆!”
“曹操这奸贼,跑得倒快!”
醉仙居的大堂,每日座无虚席!甚至过道、楼梯口都挤满了人!叫好声、喝彩声、议论声此起彼伏!酒水、茶点、小吃的销量直线飙升!掌柜笑得合不拢嘴,伙计们跑断了腿!
其他酒楼茶馆见状,眼红不已,纷纷派人打听这《三国演义》话本来源,也想请说书先生。然而,书铺那边早已断货,而醉仙居的说书先生更是签了独家契约(王府暗中操作),只此一家!其他酒楼只能干瞪眼,看着醉仙居日进斗金,门庭若市!
兴业侯府书房。
鲁震看着管家呈上的“醉仙居”近半月账册,一双虎目瞪得溜圆!那利润增长的数字,简直让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这翻了三倍有余?!都是那……那话本带来的?”他声音都有些发颤。
管家激动地点头:“侯爷!千真万确!那《三国演义》的话本如今是长安纸贵!咱们醉仙居靠着说书,每日爆满!连带着酒菜都卖疯了!其他酒楼眼红得滴血,可就是弄不到书,也请不到人!”
鲁震放下账册,背着手在书房里踱步,心中翻江倒海。他原本对周景昭“开酒楼”、“搞话本”这些“奇技淫巧”颇不以为然,甚至觉得有辱门楣。但眼前这实实在在、白花花的银子,却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抽在他脸上!
“这五殿下……竟有如此手段?”鲁震喃喃自语,眼神复杂。他想起那日周景昭(周瑾)在书房中淡然自若、指点江山的模样,又想起那道将他鲁家绑上战车的圣旨……心中那份不甘与憋屈,似乎被这巨大的利益冲淡了不少。
“看来……这‘合作’,倒也不是全无好处。”鲁震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虽不喜权谋,但绝非蠢人。
周景昭能不动声色地弄出如此火爆的话本,又能精准地利用鲁家的酒楼渠道获利,这份心机和手腕,已远超他的预期。
或许……这位看似文弱的五皇子,真能在未来的风暴中,为鲁家撑起一片天?
“告诉下面的人,”鲁震沉声吩咐管家,“全力配合‘周公子’!醉仙居一切事宜,听他安排!还有……打听一下,那‘风雷散人’,究竟是何方神圣?”他心中隐隐有了猜测,却不敢确定。
《三国演义》的风靡,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不止于市井和商贾。
国子监内,几位博士捧着好不容易得来的手抄本,看得眉头紧锁,时而拍案叫绝,时而摇头叹息。
“文笔雄浑,情节跌宕,人物刻画入木三分!奇才!奇才啊!”
“然则……此书中对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之论,对刘备‘携民渡江’之仁,对诸葛‘鞠躬尽瘁’之忠……褒贬之间,暗含机锋,引人深思啊……”
“这‘风雷散人’,借古喻今,其心可诛……还是可敬?”
二皇子周昱府邸。
幕僚将一卷《三国演义》手抄本恭敬地放在书案上。
“殿下,此书近日风靡长安,市井传颂,影响颇大。署名‘风雷散人’,来历不明。书中……似有深意。”
周昱拿起书卷,随意翻看几页,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容:“哦?借三国之事,言当世之局?有点意思。查!查清这‘风雷散人’是谁!若能为我所用……最好。若不能……”他眼中寒光一闪。
紫宸殿。
隆裕帝批阅奏章间隙,大太监高顺小心翼翼地呈上书册。
“陛下,五殿下参与编撰的《三国演义》如今风靡了整个长安城,却不知这署名的‘风雷散人’是何许人也。老奴见其中……提及武成王事迹,颇多赞誉,特呈陛下御览。”
隆裕帝接过书卷,目光落在“诸葛亮禳星续命、北伐功成、归隐南阳”那段文字上,久久未语。他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光芒,最终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将书卷放在一旁,继续批阅奏章。无人知晓这位帝王心中所想。
澄心阁内。
周景昭听着竹息的汇报(关于市场反响、各方反应),看着林霏呈上的醉仙居分红账目(第一笔巨额利润已秘密转入王府),嘴角终于露出一丝如释重负又充满野心的笑容。
第一步,成了!
《三国演义》不仅带来了滚滚财源,更在无形中为他积累了巨大的声望和潜在的影响力!“风雷散人”这个神秘作者的身份,将成为他手中一张重要的牌。
醉仙居的成功,也彻底赢得了鲁震的信任(至少是利益上的),为后续更深入的合作铺平了道路。
更重要的是,通过说书和话本的传播,那些关于忠义、智谋、格局的故事,如同种子般播撒在长安百姓心中。这无形的力量,或许在未来某个关键时刻,会爆发出意想不到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