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图”已经绘就,接下来,便是最艰苦、最枯燥,也最考验耐心的“挖掘”工作。
林浩、克劳斯和秦川三人,将“神谕”计算集群的全部可用算力,都投入到了对“候选事件三”——那个唯一的“完美幽灵”——的能谱分析之中。
他们的任务,无比精细。他们需要重建出该事件中数千个衰变产物粒子的精确能量,然后将它们绘制在一张总能量分布图上。如果克劳斯的假说是正确的,那么在这张本应平滑的、连续的能量分布曲线上,应该会存在一些微弱的、代表着“量子化”能量释放的“共振峰”。
这项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如同在沙滩上寻找一粒特定的沙子。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背景噪声”的扣除。每一次粒子对撞,除了核心的物理过程外,还会产生海量的、无关的次级粒子和能量沉积,它们像一层厚厚的“迷雾”,笼罩在真实信号之上。
整整三周时间,三人几乎是以数据中心为家。他们不眠不休地编写和优化着背景扣除算法,一次又一次地对数据进行“清洗”。
秦川凭借他丰富的实验物理经验,精确地剔除了所有由探测器效应和标准模型中已知过程所能解释的“背景事件”。
克劳斯则以他严谨的理论功底,不断地修正着信号模型的参数,试图将最微弱的“真实信号”从噪声中“提”出来。
而林浩,则发挥他强大的工程和算法能力,将整个数据处理流程,进行了最大程度的并行化和自动化,极大地提升了分析效率。
然而,一次又一次的分析结果,都是一条平滑的、看不出任何异常的能量曲线。
希望,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被无情地消磨。
“或许……我猜错了。”连一向自信的克劳斯,看着屏幕上那条毫无特征的曲线,都忍不住开始自我怀疑,“或许‘时空泡沫’的蒸发,就是一个纯粹的热力学过程,根本不存在什么‘量子化’的通道。”
办公室里的气氛,再次变得压抑。
就在秦川也几乎要放弃希望,准备将这次分析作为一次“失败的尝试”进行归档的那个深夜,一直死死盯着最新一轮背景扣除结果的克劳斯,突然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等等!放大这个区域!”他指着能量谱中一个毫不起眼的区间,声音因为激动而变了调。
秦川立刻按照他的指示,将那个能量区间放大了一百倍。
在经过极致放大后,在那条原本看起来平滑无比的曲线上,一系列极其微弱的、几乎要被统计涨落的“毛刺”所淹没的、小小的“凸起”,终于暴露了出来!
“对这些‘凸起’,进行高斯拟合,计算它们的统计显着性!”林浩也立刻反应了过来,沉声命令道。
秦川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几秒钟后,当拟合结果出现在屏幕上时,三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那片平滑的背景之上,赫然耸立着五座独立的、统计显着性都在3.5西格玛以上的“共振峰”!
它们就像一组被精心隐藏起来的、印刻在宇宙光谱之上的、独一无二的“指纹”!
“找到了……我们真的找到了!”秦川的声音都在颤抖。
巨大的狂喜过后,更严谨的验证工作立刻开始了。
“立刻将这些共振峰的中心能量值,与‘粒子数据组(pdG)’的标准模型粒子库,进行全面比对!”林浩命令道。
秦川迅速执行了操作。他将这五个能量值,输入到了那个包含了人类已知所有基本粒子和共振态质量的权威数据库中。
几秒钟后,比对结果出来了。
屏幕上,每一个能量值的后面,都跟着一个冰冷的、却又足以让所有人热血沸腾的词语:
“No match Found(未找到匹配项)。”
这五条神秘的“谱线”,不属于任何已知的粒子,也不属于任何已知的共振态。
这个结果,以无可辩驳的方式,进一步证明了——它们,源于一种全新的、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
就在秦川和克劳斯为这个重大发现而振奋不已时,一旁的林浩,却盯着屏幕上那五个看似毫无规律的数字,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89.7 GeV】
【137.1 GeV】
【226.8 GeV】
【363.9 GeV】
【590.7 GeV】
作为一名对数字极其敏感的工程师,他的直觉告诉他,这组数字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深刻的、非偶然的内在数学联系。
他将这组数字输入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里,开始尝试各种可能的比例关系。
他试了等差数列,不对。
他试了等比数列,不对。
他试了各种复杂的对数和指数关系,依旧找不到任何明显的规律。
时间,就在他一次次的尝试中,悄然流逝。
直到凌晨三点,当他几乎要放弃,准备将这作为一个“随机现象”进行记录时,一个念头,毫无征兆地,从他的脑海深处闪过。
“相邻两项之和……等于后一项?”
他立刻进行了计算。
89.7 + 137.1 = 226.8。 完美吻合!
137.1 + 226.8 = 363.9。 完美吻合!
226.8 + 363.9 = 590.7。 完美吻合!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等比数列,这是一个斐波那契数列!一个前后两项之比,无限趋近于黄金分割比例(1.618...)的、充满了神秘数学美感的数列!
这个发现,让林浩感觉自己的头皮一阵发麻!
他没有丝毫犹豫,立刻拨通了叶华清院士的紧急联系电话。
半小时后,被电话惊醒的叶院士,披着一件外衣,匆匆赶到了数据中心。当他看到白板上,林浩写下的那组呈现出完美黄金分割谐振关系的数字时,这位见惯了惊涛骇浪的物理学泰斗,也震惊得直接愣在了原地。
他走到屏幕前,戴上老花镜,一遍又一遍地看着那些数据,仿佛要将它们刻进自己的脑子里。
办公室里,陷入了长久的、如同雕塑般的沉默。
最终,叶院士缓缓地抬起头,摘下眼镜,用一种近乎梦呓般的、充满了敬畏的声音,说出了一句让林浩和克劳斯感到灵魂都在颤抖的话。
“在某些探索量子引力的、非常前沿的理论中……比如,罗杰·彭罗斯爵士提出的‘共形循环宇宙学’……”
“……理论推断,当一个宇宙纪元因为熵增而走向热寂,最终通过一次奇点‘重生’为一个新的宇宙纪元时,旧宇宙的信息,并不会被完全抹去。其中一部分信息,在跨越那个奇点的过程中,会因为时间对称性的破缺,而在新的宇宙中,留下一种以‘黄金分割’为比例尺的、尺度不变的‘引力回响’……”
叶院士的话,像一道来自宇宙诞生之初的惊雷,在林浩和克劳斯的心中轰然炸响!
他们瞬间明白了,自己可能发现了什么。
他们找到的,可能不仅仅是一个全新的物质形态留下的“签名”。
他们找到的,很可能是上一个“宇宙纪元”终结时,所留下的、关于时间本质的、最古老、最深刻的“回响”!
林浩的脑海中,猛地浮现出了孟院士的“半年之约”。
他知道,“前沿物理项目组”的答卷,已经完成了。
他将这份包含了“5西格玛发现”、“时空泡沫”理论,以及这组呈现出惊人“黄金分割”谐振关系的“幽灵谱线”的完整研究报告,郑重地,作为“前沿物理项目组”的最终答-卷,提交了上去。
他们不仅找到了将理论“降维”到现实的方向(即高能对撞实验)。
他们更带回了一个,可能将彻底改写人类宇宙学历史的、石破天惊的“创世”之谜。
一扇通往真正终极奥秘的大门,已经在他们面前,轰然洞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