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浩几乎是飘着回到地下室的。
他手里紧紧攥着那个U盘,里面存储着Lm-101那几条堪称完美的、重复性极佳的应力-应变曲线。他的脑海里,还回荡着王师傅那句充满震撼的“怪物”评价。
巨大的喜悦和成就感,像沸腾的岩浆,在他的胸中翻滚。他感觉自己就是那个打破了武林神话的绝世天才,一出手,就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他甚至已经想好了,等文章发表了,他一定要把打印版甩在张远的桌子上,让他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成果”!
他像一阵风似的冲进地下室,看到陈默正背对着他,在白板前写着什么。
“老师!老师!您快看!”林浩的声音,因为极度的兴奋而有些变调。
陈默闻声,缓缓转过身。他看到林浩那副激动得快要燃烧起来的样子,便知道,测试有结果了。
林浩手忙脚乱地打开电脑,把U盘插上,调出了那几条几乎完全重合的、拥有惊人塑性平台的曲线图,像一个考了满分的孩子,急于向家长展示自己的成绩单。
“老师,您看!5.2%!平均塑性应变达到了5.2%!而且重复性非常好!王师傅一开始都不相信,我们连着做了五根样品,结果都一样!他说……他说我们做出来了个怪物!”林浩语无伦次地汇报着,脸因为激动而涨得通红。
他期待着,期待着从陈默那张万年不变的冰山脸上,看到一丝和他一样的、名为“狂喜”的表情。
陈默扶了扶眼镜,凑到电脑屏幕前。他看得非常仔细,比林浩想象的还要仔细。他不仅看了最终的曲线图,还让林浩把原始的、每一毫秒采集一次的力-位移数据导出来。他检查了数据的平滑度,计算了弹性模量的离散度,甚至还亲自上手,重新拟合了一遍屈服强度。
他的严谨,像一盆冷水,让林浩那颗狂热的心,稍微冷却了一点。
过了许久,陈默才直起身,靠在了椅背上。他看着屏幕上的数据,终于,缓缓地点了点头。
“很好。”他开口,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高强度和高塑性的结合,一直是非晶合金领域一个长期的追求目标。你这个结果,数据的可靠性和重复性都很高,确实是一个非常亮眼、非常有价值的发现。这个成果,足以发表一篇不错的文章。”
听到“足以发表一篇不错的文章”这句话,林浩的心彻底放了下来。这无疑是来自最高权威的肯定。他感觉自己浑身的毛孔都舒张开了,准备开始享受胜利的喜悦。
然而,就在他以为可以开香槟庆祝时,陈默却话锋一转,提出了那个他从未想过的问题。
陈默的目光,从屏幕上移开,落在了林浩的脸上。他的眼神,平静而又深邃,像一口古井,能照见人心里最浮躁的倒影。
“数据很漂亮。”他缓缓地说,“但是,为什么?”
“为……为什么?”林浩愣住了,没明白陈默的意思。
“我问你,”陈默的声音不大,但每一个字都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剖开林浩那层兴奋的外衣,直击他思维的核心,“为什么Lm-101会表现出这么好的塑性?是你加入的哪种元素,起到了关键作用?是你那‘1.01倍’的极限工艺,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微观结构吗?”
他向前倾了倾身子,目光变得更加锐利。
“它在变形的过程中,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是大量的微小剪切带在承载应力,还是出现了某种纳米尺度的晶化相变?或者,是一种我们从未见过的、全新的变形机制?”
陈默的每一个问题,都像一声声洪钟,在林浩的脑海里轰然作响。他那因为好数据而极度膨胀的自信,在这些直指本质的“灵魂拷问”面前,被击得粉碎。
他张了张嘴,却一个字都答不上来。
是啊,为什么?
他只知道,自己做出了一个“好东西”。但他完全不知道,这个东西,为什么好。他就像一个只会按照菜谱炒菜的厨子,做出了一道绝世美味,但当别人问他,这道菜好吃的秘诀是什么,是火候,是调味,还是食材之间的化学反应时,他一片茫然。
“如果你回答不了这些问题,”陈默的声音,像冰冷的铁砧,敲打着林浩的自尊,“那你的工作,就只是一个‘炼丹师’的偶然成功,而不是一个‘科学家’的必然发现。你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你和那些只会炫耀‘idea’的张远们,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这句话,比任何批评都更让林浩感到羞愧。他引以为傲的成果,在陈默的定义里,竟然和张远那种他最看不上的“空想”,划上了等号。
“一篇文章的价值,不在于它的数据有多漂亮,而在于它能为这个领域,提供多少新的认知和理解。”陈默站起身,走到了白板前。
“这篇文章的灵魂,不在于你做出了什么,而在于你能否解释你做出的东西。”
他拿起笔,在白板上画了一个示意图,上面有断裂的样品,有放大的断口。
“所以,你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当一个‘法医’。去解剖你的‘孩子’,去它的‘尸体’上,寻找它与众不同的证据。对压缩断裂后的样品,进行细致的微观结构分析,从它的断口,到它内部的剪切带,找到它高塑性的根源。”
他转过头,看着已经面红耳赤、呆立当场的林浩,语气不容置喙。
“这,才是你作为一名‘研究者’,真正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