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无法重复的“幽灵”,像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彻底笼罩了小小的地下室实验室。
时间,又过去了一周。
在这一周里,林浩像一个偏执的、不肯接受现实的疯子,又做了不下二十次实验。他尝试了各种他能想到的、微小的参数调整。他改变了熔炼的功率,改变了甩带时铜辊与喷口的距离,甚至,他还迷信地,在每一次实验前,都洗一次手,穿上和那次“成功”时一模一样的衣服。
然而,无论他怎么努力,那个神迹般的、代表着“低温增韧”的塑性平台,再也没有出现过。
每一次的mtS测试,都像一次公开处刑,将他那点可怜的希望,无情地、反复地碾碎。
最终,连林浩自己,都开始动摇了。
“老师,”一天晚上,当他又一次,拿着一张平庸的“心电图”回到地下室时,他看着同样一脸疲惫的陈默,用一种近乎放弃的语气说,“我们……是不是该承认现实了?”
“什么现实?”陈默抬起头,眼中布满了血丝。
“也许……也许那一次,真的就只是个意外。”林浩的声音,充满了苦涩,“就像王老师说的,可能是引伸计,恰好在那一次,发生了一次我们无法解释的、微小的滑移。或者,是力传感器,在那一刻,出现了一个信号的‘良性’跳动……我们,可能从一开始,就在追逐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幻影。”
他说出这番话时,感觉自己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
承认失败,比坚持失败,更需要勇气。
陈默看着他,看着这个被自己亲手点燃了希望、又被现实无情浇灭了火焰的年轻人,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一丝愧疚和不忍。
他沉默了很久,久到林浩以为他也会默认这个“现实”时,他却缓缓地,摇了摇头。
“不。”
他的声音,虽然沙哑,但却异常坚定。
“我相信数据。”他说,“那台mtS,是王师傅用生命在维护的宝贝,它的精度,不容置疑。那天的五次重复实验,也证明了它的稳定性。所以,那个结果,不是幻影。它真实地,发生过。”
“它之所以没有再出现,不是因为它‘假’,而是因为,我们‘蠢’。”陈默的语气,变得严厉起来,但这一次,他严厉的对象,不是林浩,而是……他自己。
“是我们,从一开始,思路就走偏了。”
他站起身,走到那面巨大的白板前。白板上,还残留着他们之前关于“结构扰动”和“化学键合”的推演。
他拿起板擦,用力地,将那棵他曾经引以为傲的、巨大的“实验树”,一点一点地,全部擦掉。
粉笔末,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像是在埋葬他们过去两个月,所有失败的努力。
“我们都犯了一个经验主义的错误。”陈默转过身,看着林浩,也像是在对自己说,“从一开始,我们就下意识地认为,材料性能的改变,只来源于一个变量——化学成分。”
“所以,我们的所有努力,都聚焦在了‘炼丹’上。我们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元素,不同的配比,试图通过改变‘内因’,来获得我们想要的结果。我们就像一群试图通过改变食谱,来让一个普通人,跑得比博尔特还快的厨子。这本身,就是荒谬的。”
他的这番“自我反思”,让林浩彻底愣住了。
他从未想过,一向自信甚至有些自负的陈默,会如此彻底地,否定自己之前的全部思路。
“那……如果不是成分的问题,那会是什么?”林浩被他的思路带着走。
“是过程。”陈默在崭新的、一片空白的白板上,重重地,写下了这两个字。
“我们太执着于,我们往坩埚里‘放’了什么。却忽略了,从熔融的液体,到最终的固体薄带,这中间,那个极其短暂、却又极其复杂的‘过程’,到底发生了什么。”
他看着林浩,眼神里,重新燃起了一丝属于“侦探”的、追寻真相的光芒。
“你想想,林浩。那唯一一次的成功,和我们后面几十次的失败,它们之间,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林浩皱起了眉头。
“对。”陈默引导着他,“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它们用的,都是那根被你命名为‘Lm-x’的、那个你本着‘自暴自弃’的心态,胡乱配比出来的样品!”
林浩的心,猛地一跳!
“而那个配方,和我们所有经过‘理性设计’的配方,最大的不同又是什么?”陈默继续追问。
“是……是它既有‘软’的铪,又有‘粘’的钴……”
“没错!”陈默一拍手,“我们之前,要么只放‘软’的,要么只放‘粘’的。而你那次‘胡来’,却把这两个属性完全相反的‘敌人’,放在了同一个体系里!你不觉得,这很奇怪吗?”
“这就像,你在一个需要极致稳定的化学反应里,同时加入了一种氧化剂和一种还原剂。这本身,就是违背常理的。”
陈默的眼睛,越来越亮。
“所以,我有一个新的、更大胆的猜想。”他说,“有没有可能,Lm-x这个配方本身,并不直接导致‘低温增韧’。它的作用,是让整个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比如粘度、表面张力、导热性,变得极其**‘敏感’和‘不稳定’**?”
“它就像一个被推到了悬崖边的、摇摇欲坠的石头。一点点微小的、来自外界的扰动,都可能让它,滚向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
“而那个我们苦苦追寻的、能诱导出‘低温增韧’的、最关键的变量,可能根本就不是我们掺杂的那些微量元素!”
陈默转过身,在白板上,写下了几个新的关键词:
过冷度、形核率、冷却速度、温度梯度……
“它,就藏在这些被我们一直当成‘恒定值’的、最不起眼的工艺参数里!”
“那唯一的一次成功,很可能,就是因为在那千分之一秒都不到的甩带过程中,某个我们无法控制的、随机的因素,比如电网电压的瞬间波动、或者氩气气流的微小扰动,恰好,让冷却速度,进入了那个独一无二的、可以形成‘增韧’结构的‘甜蜜点’!”
当陈默说完这番话,林浩感觉自己脑中的那片浓雾,被一道刺眼的闪电,彻底劈开了。
他明白了。
他们之前的失败,不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他们一直在错误的战场上战斗!他们一直在试图优化“士兵”的基因,却忽略了那个能决定战争胜负的、真正的“天气”!
“老师,我……我明白了!”林浩激动得声音都在颤抖。
“很好。”陈默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既然找到了新的方向,那就把过去的失败,都忘掉。”
“从明天起,我们的战场,不再是元素周期表。”
他指着白板上那些新的关键词。
“而是这里。我们要去控制那个千分之一秒内的‘魔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