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语站在原地,感觉自己像是一块突然暴露在烈日下的冰,正在被周围炽热的空气迅速融化、蒸发。
他非常不适应这种被完全包围、肢体和视线都受到挤压的感觉。
那熟悉的、源于社恐的不适感再次涌上心头,让他下意识地想要后退,却发现无处可退。
他的眉头微微蹙起,嘴唇抿成一条直线,脸上的肌肉有些僵硬。
他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但那双总是沉静如水的眼眸中,还是不可避免地掠过了一丝无奈和一丝……想要立刻逃离的冲动。
顾磊和闻讯赶来的学校保安奋力地试图维持秩序,大声呼喊着,“同学们!请保持秩序!不要拥挤!给斯语同学留出空间!”
但他们的声音在狂热的人群面前显得如此微弱。
最让斯语感到有些无所适从的,是几个平日里在班上几乎没什么交流的同班同学。
此刻也拿着本子,挤到了他面前,脸上带着既熟悉又陌生的、混合着不好意思和兴奋的表情。
“斯语……那个,帮我也签个名呗?”一个平时坐在他后排,偶尔会借笔记的男生,挠着头,递过来一个普通的作业本。
“还有我!斯语,咱们同学一场,这个签名必须有意义啊!”另一个小组合作过的女生也笑着说道。
看着这些熟悉的、却在此刻显得格外“热情”的面孔,斯语一时有些语塞。
他不太擅长处理这种微妙的人际关系变化。
拒绝,显得不近人情;接受,又感觉自己像是个被参观的景点。
他沉默了几秒,最终还是接过了笔。
他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那作业本和递过来的其他本子上,快速地、工整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签名和他的人一样,简洁而克制,没有过多的花哨。
然而,即便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签名动作,也引起了周围一阵小小的骚动和羡慕的惊呼。
“签了!他签了!”
“哇!好羡慕啊!”
拿到签名的同学如获至宝,兴奋地向同伴展示。
就在这时,不知道是谁带头喊了一句:“诗仙!再来一首诗吧!”
这个提议立刻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
“对啊!诗仙,即兴来一首吧!”
“让我们现场感受一下!”
“求你了!斯语学长!”
现场的气氛再次被推向高潮。
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看着他,期待着他能再次展现出那晚在临安般的惊世诗才。
斯语看着那一张张充满期待和狂热的脸,心中却是一片冷静。
醉酒后的失控宣泄是一次意外,他绝不会在清醒状态下,轻易地将地球的瑰宝如此儿戏般地抛出来。
他缓缓抬起手,向下压了压。
这个动作似乎带着某种魔力,周围喧闹的声音竟然奇迹般地小了下去。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等待着他的开口。
斯语环视了一圈围得水泄不通的同学,目光平静,声音透过略显嘈杂的环境清晰地传开,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疏离:
“谢谢大家的厚爱。诗词乃心之所至,非表演之技。抱歉,让大家失望了。”
他的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说完,他对顾磊和保安示意了一下。
趁着众人还在消化他这番话、一时有些愣神的功夫,安保人员赶紧奋力分开人群,开辟出一条狭窄的通道。
斯语不再停留,也不再回应任何呼喊,低着头,快步离开了这个让他感到有些窒息的是非之地。
在他身后,是无数道失望、遗憾却又依旧充满崇拜的目光。
“果然……诗仙就是有性格!”
“唉,要是能再听到一首就好了。”
“不过他说得也对,诗怎么能是表演呢……”
经此一遭,斯语更加坚定了减少公开露面的决心。
校园,这个他原本以为可以暂时栖身、保持相对低调的地方,如今也变成了需要小心应对的“战场”。
“诗仙”的光环太过耀眼,它所到之处,必然会引来无数的关注、期待与索取。
斯语知道,他必须尽快适应这种变化,找到在新的身份下,既能推进自己的计划,又能保护自身边界和隐私的平衡点。
而这条通往平衡的路,注定不会太平静。
“诗仙”的热度如同野火燎原,在网络上持续燃烧了数周之后,其影响力开始以一种更为深刻、也更为“霸道”的方式,渗透进大秦联邦文化教育的根基之中。
大秦联邦教育部下属的教材编审委员会,经过一系列严谨而迅速的研讨与评审程序后,正式发布公告:
为适应新时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需要,丰富学生人文素养,决定将近期涌现的优秀文学作品,特别是斯语(言吾)先生的部分诗词代表作,纳入下一学年修订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之中。
具体入选篇目及学段如下:
小学低年级:《静夜思》——以其语言浅白、意境深远、情感普世,成为启蒙诗歌教育的绝佳范本。
小学高年级:《春晓》及《咏鹅》——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初步的诗歌鉴赏能力。
初中阶段:《归嵩山作》、《我爱这土地》——前者领略山水情怀与隐逸志趣,后者感受深沉的家国情怀与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阶段:《将进酒》、《春江花月夜》——《将进酒》体会大秦气象与豪放诗风,感悟人生哲理;《春江花月夜》欣赏其恢弘意境、精妙构思与深刻的哲学思辨,作为古典诗词艺术的巅峰之作进行研读。
此公告一出,犹如在原本就未曾平息的“斯语热”上,又浇下了一桶滚油!
文化界、教育界一片欢腾,认为这是官方对斯语文学成就的最高肯定,也是推动传统文化活态传承、注入时代活力的重要举措。
沈钧儒、周文渊等文坛耆宿纷纷发表文章,盛赞这一决策的“远见”与“及时”。
然而,与学术界和成年人世界的赞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广大学生群体中弥漫开的一种极其复杂、堪称“冰火两重天”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