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梅开二度的梅送的催更符)
斯语坐在电脑前,屏幕上显示的是《封神演义》的完结篇初稿。
他听着顾磊的汇报,脸上并没有什么得意的神色,只是淡淡地点了点头。
“嗯。”
他发布这句诗,目的很明确。
一是回应读者的期待,给市场一个明确的信号。
二是为未来可能“搬运”的其他金庸作品,提前做一个铺垫和索引,让它们的出现显得顺理成章。
至于具体先写哪一部,他还没有最终决定。
《倚天屠龙记》承接《神雕》,时间线最近。
《天龙八部》格局宏大,人物塑造极具魅力。
《笑傲江湖》则更侧重于政治隐喻和人性刻画。
每一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吸引力。
他需要好好权衡一下。
“后续作品的计划,暂不对外公布。”斯语对顾磊吩咐道,“让读者们先保持这份期待感。”
“明白!”顾磊立刻领会。
他知道,老板这是要将悬念和热度维持到最恰当的时刻。
随着《神雕侠侣》的完结和这句藏头诗的发布,斯语在武侠领域的地位,已经无人能够撼动。
他不仅仅是一个创作者,更是一个世界的构建者。
而此刻,这位构建者,在引发了外界的滔天巨浪后,却已然将注意力转向了另一个即将收尾的宏大故事——《封神演义》。
对他来说,一个世界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世界,或同一个世界的新篇章,即将开启。
创作的征途,永无止境。
《封神演义》的连载,在历经了波澜壮阔的神仙杀劫、王朝更迭后,终于迎来了最终的结局。
封神榜名位各有所归,姜子牙封神完毕,周武王(此世界为炎周)分封列国,一个新的秩序建立起来。
当斯语敲下“全书完”三个字时,即便是他,心中也难免泛起一丝波澜。
这部融合了蓝星背景与地球核心故事框架的鸿篇巨制,耗费了他大量的心血,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成功。
它不仅稳固了他在网文界至高神的地位,其展现出的宏大世界观和深刻宿命论,更是引发了文学评论界的广泛探讨。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斯语会顺势开启他那个“飞雪连天射白鹿”武侠宇宙的下一部。
或者继续深耕于东方神话领域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契机,促使他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愕然的决定。
事情的起因,源于大秦联邦文化与网络内容管理局(文网局)内部,一份关于“当前网络文学题材同质化严重,缺乏对人性深度与社会广度探索”的调研报告。
这份报告不知被谁泄露了出来,在文学圈内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报告中虽未点名,但字里行间隐约流露出对当前市场上大量跟风“武侠”、“仙侠”、“玄幻”题材,追求感官刺激而忽视文学性与思想性的担忧。
一位与斯语相熟、在文网局担任顾问的老学者,在一次私下交流中,半是感慨半是提醒地对顾磊提及了此事:
“斯语先生是当今文坛难得的奇才,他的《射雕》、《神雕》、《封神》固然精彩,但也无形中加剧了这类题材的跟风热潮。
以他的才华和影响力,若能尝试一些更具文学野心、更能触及人类共通情感与困境的题材,或许能对整个行业的生态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也能让他的创作生涯达到新的高度。”
顾磊将这番话原封不动地转达给了斯语。
斯语听完,沉默了片刻。
他走到书房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繁华而忙碌的都市。
霓虹闪烁,车流如织,每一个人似乎都行色匆匆,被无形的力量推动着前行。
他想到了自己。
穿越至此,拥有着一个世界的文化宝藏,他不断地“搬运”、创作,获得了巨大的名声与财富。
但在内心深处,他是否也陷入了一种“同质化”的窠臼?
不断地重复成功的模式,固然稳妥,但这是否就是他来到这个世界的全部意义?
那个老学者的话,像一根细小的刺,轻轻扎了他一下。
不痛,却无法忽视。
他想挑战一下自己。
挑战一下这个世界的读者。
他想写一点不一样的东西。
一点不那么“爽”,不那么“热闹”,甚至可能有些“沉闷”,但却能真正触及灵魂深处,探讨人类永恒困境的东西。
他想到了那部在地球上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巅峰,讲述了孤独与宿命的史诗——《百年孤独》。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结构、瑰丽的想象、以及对一个家族、一个城镇百年兴衰的深刻描绘,探讨了爱、死亡、时间、循环与不可逆转的遗忘。
其核心的“孤独”,并非简单的寂寞,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人与命运、与历史、与彼此之间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鸿沟。
这与他目前创作的所有作品,风格都截然不同。
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冒险。
可能会遭遇读者的不解,市场的冷遇,甚至颠覆他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畅销书之王”的形象。
但斯语的心底,却有一股火焰被点燃了。
一种久违的、面对未知挑战的兴奋感。
他转过身,对一直安静等待的顾磊说道:
“回复那位老先生,他的建议,我收到了。”
顾磊有些不明所以。
斯语走到书桌前,新建了一个文档。
在空白的页面顶端,他缓缓敲下了四个字,仿佛带着某种沉重的分量:
《百年孤独》
他决定,暂时放下那个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武侠世界,也告别那个神魔乱舞、宿命天定的神话纪元。
他要带领这个世界的读者,进入一个名为马孔多的、被雨水和孤独笼罩的小镇。
去见证一个家族七代人,如何在辉煌与堕落、疯狂与清醒、创造与毁灭的循环中,挣扎、沉浮,最终被飓风抹去所有痕迹。
他要将那种深刻的、属于全人类的孤独感,带到这个平行世界。
他要看看,这片土壤,能否理解并接纳这样一部,注定不那么“友好”,却无比伟大的作品。
这是一个创作者,对自身极限的挑战,也是对读者审美边界的试探。
斯语的指尖落在键盘上,开始书写那个注定不朽的开篇: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一个新的、孤独而伟大的叙事,就此拉开序幕。
而外界,对此还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