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西山脚下,一片戒备森严的军区大院。其中一栋外观朴素的二层小楼,书房内的灯光亮至深夜。
苏建国几乎是带着一股旋风冲进了父亲苏擎天的书房,甚至忘了敲门。这位在战场上面对枪林弹雨都未曾变色的铁血硬汉,此刻脸上却混杂着激动、难以置信以及一丝小心翼翼的狂喜。
“爸!”苏建国的声音因为急促而有些沙哑,“我可能……找到晚晚了!”
正伏案批阅文件的苏擎天闻言,握着钢笔的手猛地一顿,一滴浓墨晕染在重要的报告纸上。他缓缓抬起头,那张饱经风霜、不怒自威的脸上,锐利的目光如鹰隼般锁定在长子脸上,带着审视与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你说什么?建国,你清楚你在说什么吗?”
苏建国快步走到书桌前,将一份薄薄的、关于“利刃”基地医疗交流的简报推到父亲面前,手指重重地点在“凌玥”这个名字上,语气无比肯定:“今天在总院,我亲眼见到了她!爸,那眉眼,那神态,尤其是她专注时抿唇的样子……和妈年轻时几乎一模一样!而且她还会一手极其精妙的古医正骨和针灸手法!她说那是家传!”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翻腾的心绪,继续道:“我试探着问了她的家庭情况,她说她是孤儿,由养父母带大,家传的东西来自旧书……年龄也对得上!爸,世界上不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我感觉就是她!一定是晚晚!”
苏擎天沉默着,拿起那份简报,目光死死地盯着“凌玥”那两个字,仿佛要将其刻进心里。他的指节因为用力而微微发白。十几年了,他们从未放弃过寻找那个在动荡中丢失的小女儿苏晚,那是他和妻子婉如心中最深的痛,是苏家一块无法愈合的伤疤。
他没有立刻表态,而是站起身,走到书柜旁,从一个带锁的抽屉里,取出一本保存完好的旧相册。他颤抖着手,翻到其中一页——那是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上面一个温婉美丽的年轻女子(苏婉如)正低头看着怀中一个襁褓中的婴儿,眉眼温柔,唇角带着幸福的笑意。那婴儿粉雕玉琢,五官轮廓,依稀能与今日所见那清丽女兵的侧影找到重合的痕迹。
苏擎天拿着照片,对比着简报上那个模糊的印刷名字,久久无言。书房里只剩下沉重的呼吸声。
良久,他将照片轻轻放在桌上,背对着苏建国,声音低沉而沙哑,带着一种压抑了太久的痛苦与希冀:“查!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秘密地查!查她那个养父母凌家的一切底细,查当年收养的所有细节!但是记住,绝不能打草惊蛇,不能让她察觉到,更不能……让当年的那些人察觉到!”
“是!爸!我明白!”苏建国肃然立正,眼中燃烧着坚定的火焰。
苏家的力量,在不动声色间被高效地调动起来。这并非明目张胆的调查,而是如同细密的蛛网,悄然覆盖向凌玥曾经生活过的那个北方工业城市,覆盖向凌建国和王春花一家。
调查首先从凌家周边的人际关系网开始。曾经的邻居、厂里的老同事、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苏家的人以各种看似合理的身份接触、询问。反馈回来的信息拼凑出一个模糊的轮廓:凌家当年确实收养了一个女孩,时间点与苏晚丢失的时间吻合。女孩在凌家过得并不好,王春花刻薄,凌家兄妹欺凌,直到女孩后来毅然断绝关系,报名下乡。
这些信息让苏建国怒火中烧,恨不得立刻将那欺凌妹妹的凌家揪出来,却被苏擎天强行按住:“冷静!现在还不是时候!找到关键证据,弄清楚当年是谁把孩子交给他们的!”
关键,在于当年经手的人。根据零星的线索,目标锁定在市医院一位已经退休多年的老护士长身上,据说当年是被追杀受伤的一位母亲委托她将还在襁褓中的凌玥交给了凌家抚养,还给了当时身上所有的财物及一个盒子。
然而,当调查人员费尽周折找到那位老护士长的住址时,却得到了一个令人心沉的消息——老护士长已于两年前,因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去世了。肇事司机逃逸,至今未归案。
“意外?”苏建国接到报告时,一拳砸在办公桌上,实木桌面都发出了一声闷响。“哪有这么巧的意外!”
与此同时,对凌建国和王春花现状的监视也发现异常。这对夫妇在凌玥下乡后,似乎总是心神不宁,尤其害怕有人打听当年收养孩子的事情。当苏家的人伪装成民政部门回访人员前去询问时,两人眼神闪烁,言辞含糊,只说是远房亲戚托付,具体情况记不清了,明显在隐瞒什么。
所有的线索,似乎都在指向一个结论:当年苏晚被凌家收养,绝非简单的意外所致,背后有一股力量在操纵,并且在事后,仍在有意地抹去痕迹!
书房内,烟雾缭绕。苏擎天面前的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他拿着调查汇总报告,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手中,还紧紧攥着妻子苏婉如的照片。
他对着照片上笑容温婉的妻子,低哑地呢喃,声音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与痛楚:“婉如……是我们的晚晚吗?我好像……找到她了……她长大了,很像你,也很坚强……可是,我们当年到底得罪了谁?是谁这么狠心,让我们骨肉分离十几年?又是谁,到现在还在阻挠我们一家团聚?你们到底在哪?”
铁血首长的眼中,第一次流露出如此深重的疲惫与凌厉的杀意。找到女儿的狂喜,被这重重迷雾和潜在的巨大危险冲淡了几分。他意识到,认回女儿,或许并非简单的家庭团圆,更可能是一场新的、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的开端。
苏建军(二哥)推门进来,他刚刚利用自己的技术专长,尝试对凌玥在基地档案上的照片进行高清复原和面部特征比对。“爸,大哥,”他脸色凝重,“技术比对的结果,支持度很高。但是,我在尝试追溯更早的户籍底档时,发现关于她婴儿时期的一些记录……存在人为模糊处理的痕迹。”
线索再次指向了“人为”!
苏家书房的灯光,在这一夜,亮得格外久。暗涌在平静的表象下剧烈翻腾,一场关乎血脉亲情的调查,正悄然揭开一个巨大阴谋的冰山一角。苏家父子三人心头都笼罩上了一层阴影:找到晚晚的喜悦是真,但随之而来的担忧与警惕,也同样真实而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