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后,气温并没有回升,除了翻翻菜地,家里也并没有太多的农活可做。
爹爹体谅我们年纪小贪睡,连放牛的活计都接了过去,早上带牛去吃草,等到了晌午才回来。
倒是这几日村里村外很是热闹,来了不少外乡人。他们扎了棚子住在村子外的空地上,晚上还搭了台子说是有皮影戏演出。
我和哥哥听了可兴奋了,缠着爹娘带我们去看皮影戏。爹娘架不住我们的软磨硬泡,终于在晚上答应带我们去。
到了演出场地,那里早已人山人海。农村里面很少有这种热闹,村里眼熟些的都带着孩子来看。我们好不容易挤到前面找了个位置坐下。
随着一阵锣鼓声响起,皮影戏开场了。
那色彩鲜艳的皮影人物在白色幕布后灵动地舞动着,搭配着抑扬顿挫的唱腔,讲述着精彩的故事。
故事讲的是一对辛勤的小夫妻,在一个夜晚外出,回来发现家里的孩子不见了。后来历经千辛万苦,也没有找到。
二十年后,小夫妻变成了老夫妻,他们流浪到了许多地方,最终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遇到了一个骑着高头大马的青年。
妇人一眼就认出这个青年就是他们丢失的儿子,青年知晓此事后却不敢相信,尽管他和男人长得有几分相像,但他们毕竟是陌生人。
但老夫妻说出了自己的故事,感动了青年,青年答应帮忙调查。即便事隔久远,但青年还是查到了一点踪迹。
他并不是现在父母的亲生孩子,是现在父母一次外出时捡到的,恰逢他们没有自己的亲生孩子,所以一直养大。
事情最终虽然调查清楚了,但调查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事情,遇到了很多困难。他的亲生父母也没有熬到调查结果出来就去世了。
虽然大过年的时候演这样的剧情并不合时宜,但来看的人很多,并没有人觉得不妥,反而觉得新鲜。
我和哥哥看得眼睛都直了,一会儿被逗得哈哈大笑,一会儿又为剧情的紧张揪心。爹娘也是第一次看,觉得新鲜又好玩。
演出间歇,有个外乡人拿着几个小玩意儿来叫卖。我一眼就看中了一个漂亮的小风车,本不想买,想着明天缠着哥哥去给我做一个,但爹娘已经买了下来。
散场后,我们一家人手牵着手,慢悠悠地往家走。一路上,我和哥哥还在兴奋地讨论着皮影戏里的情节。乡村的夜晚格外宁静,只有我们的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
可第二天一早,大家就被一阵哭声吵醒。
村里丢孩子了!
丢孩子的是李大的叔叔家,他家有两个儿子,小的那个才五岁。
据李大的叔叔和婶婶所说,昨天晚上小儿子昨天睡得早,他们带着大儿子去看了皮影戏,回来的时候太晚了没有留意。今天早上起来就发现孩子不见了,村里村外的都找过了,也没有发现。
村口,不少村民都在围观,村长也在。
李大的婶婶说:“我们村一直没有外人来,如今你们刚表演了一场皮影戏,我的孩子就丢了,肯定与你们有关系!”
虽然班主一再解释,但大家其实都很怀疑:“我们在附近的这些村子都表演过,从来没有听说过谁家丢了孩子。你们不能没有计任何证据就血口喷人!”
李大的叔叔也着急了,看着他们不让走:“村子里的都是知根知底的,只有你们是外人,不是你们干的还能有谁?”
可班主一脸无奈,“我们都住在这里,一共九个人,一个不少,从来没有进去过村子里面。再说了,我们就这些家当,要是多了个孩子,这也藏不住啊!”
李大的叔叔婶婶不肯罢休,又说要搜一搜这些皮影戏的柜子、家当才行,“说不定我儿子就被你们藏在了这里,你让我们搜一搜!”
班主却拦着不让,“我们这些人就是靠这个吃饭的,皮影戏做法复杂,若是被你弄坏了,我们也活不下去要饿死的,您就行行好,去别处找找孩子吧!”
说着,班主便指使其他人把东西收拾好,准备离开。
李大的婶婶又哭又闹,说不搜不让走,“你们就是人贩子,趁着演出的时候偷了孩子,如今被我们发现就想走,你要是走了,我的孩子还回得来吗?”
李大的叔叔婶婶一家虽然在村里风评不太好,但如今他家丢了孩子,又听她哭得凄厉,还是不少人动容的。也有村民上前拦住皮影戏班的去路。
双方正僵持不下,村长皱着眉头说道:“先别吵,咱们得想办法找到孩子才是要紧事。”
最后没有办法,村长便建议道:“班主,我们也不到你们是靠这个生活的,我们也不为难你们。但村子丢了孩子也是大事,不如你们就该留下来,把这些东西都打开。你们自己打开,我们也不碰,就看看,若是没有,你们也洗清了嫌疑不是!”
班主又解释道:“不是我不想给大家打开,只是我们这一行有规矩。戏演完了,家当都得按规矩收起来,等待下次演出的时候才能打开。”说着,他又看看天上地下,“不然会发生什么我也不敢保证!”
大部分的村民还是迷信的,村长也不好说什么了,只剩下李大的婶婶还在哭着说找不到孩子谁也别想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