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新年也依然是最热闹的节日,因为今年家里盖了新房的缘故,全家都欢天喜地的庆祝新年。
今年多承包了五亩田,交完租子和税赋,尚算宽裕。留足了口粮,爷爷卖了剩余的一部分的稻子,加上我和哥哥都挣到了一些,他的钱袋子又鼓囊了起来。
爷爷破天荒地让爹娘多置办些年货,来应对将会来拜年的亲戚。
我是在店铺开始年终歇业的时候才从城里回来的,与哥哥和罗成哥一起。他俩去城里逛逛,顺便接我一起回家过年。
从城里回来的时候,陈知意给我备了一盒礼物,算是对合作伙伴的答谢。我自己也买了一些干果蜜饯,还有时新的糖果,又给自己和娘亲买了擦脸的护肤油。
姑姑姑父也送了不少年礼过来,有姑父倒卖的山货和两坛好酒,还有城里卖得红火的烟花爆竹。
我是幸运的,第一次在这个时代过年就赶上了最热闹的一年。
年前的时候,娘亲忙着腌腊肉、做豆腐,还备了比往年都要多的年货,连白糖都多买了几包,打算走亲戚的时候带上。
等到了除夕那一天,爹娘很早就起来了。今日要准备祭祖的食物,还要准备年夜饭。
光祭品,娘亲就准备了酒祭品、碗祭品、糕祭品还有茶祭品。爷爷还像往年一样,祈求祖先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家人平安。
爹爹和哥哥在忙着家里的布置,挂上新一年的历书,贴上红彤彤的春联。饭前,我们又换上了新做的衣服。
随着一阵祭拜磕头,之后娘亲就进了厨房,再出来的时候就是年夜饭开饭的时候。
今天的年夜饭格外丰盛,有鸡有肉有鱼,还有豆腐和汤锅。汤锅的蒸汽顺着冒起来的油烟向上升腾,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蒸蒸日上。
年夜饭固然是丰盛的,但这些的吸引力远远不如姑父买的烟花吸引我们。
吃完年夜饭,我和哥哥、罗成哥就迫不及待地拿着烟花冲到了院子里。
我们先点燃了一个小的手持烟花,瞬间,五彩的火花从烟花棒顶端喷射而出,在夜空中划出一道道绚丽的弧线,我们兴奋地挥舞着,笑声在院子里回荡。
接着,我们又抬出了一个大的烟花筒。哥哥小心翼翼地点燃了引线,随着“滋滋”的声响,引线快速燃烧,紧接着“砰”的一声巨响,一颗烟花冲向天空,在夜空中炸开,绽放出如星星般璀璨的光芒,红的、黄的、绿的、紫的,各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美轮美奂。
随后,一个个烟花接二连三地冲向天空,把整个院子照得如同白昼。
烟花是个稀罕物,村子里的小孩们都被吸引到了我家,爹娘和爷爷也从屋里走了出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起欣赏这美丽的烟花。
烟花放完后,我们意犹未尽,但新的一年已经在这绚烂的烟花中拉开了序幕,大家都满怀期待,盼望着来年有更好的生活。
守岁的时候,爹爹准备了炭火,炭炉边上还放了红薯和花生,留着守岁的时候烤着吃。
今年守岁,大家都是喜气洋洋的,一家人围坐在炭火旁,一边烤着红薯花生,一边聊着天。
爷爷说起了年轻时过年的趣事,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和哥哥则分享着在城里遇到的新鲜事儿,爹娘听得津津有味。
炭火温暖着每一个人,红薯和花生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让人感觉格外惬意。
夜深了,炭火渐渐微弱,大家的眼皮也开始打架。爷爷站起身,从怀里掏出几个红包,分给我和哥哥,笑着说:“这是压岁钱,拿着讨个吉利。”我和哥哥接过红包,心里满是欢喜。
爷爷和爹娘给我和哥哥发了压岁钱,爷爷破天荒的给了一个六文钱的红包,爹娘给的也是,大概是取得六六大顺的意思。要知道,往年爷爷给的都是两文钱,今天也算是翻了三倍。
只是年轻人的精神早已经消耗在刚刚的烟花盛宴里面,很快就打起了瞌睡。爹娘心疼我和哥哥,便让我们早点回房睡觉,避免坐久了着凉。
正月初一照例是拜年的好日子,大家聚集在一起,逢人便要道一声“新年好!”
这天,久违了的系统也跟我说了一句“新年快乐!”可能是怕我伤心,还给我放了两遍恭喜发财的歌曲。
天王的声音在脑子里单曲循环,正当我被这魔性的歌声弄得哭笑不得时,突然系统提示音响起:“检测到系统任务进度变化,任务进度更新至百分之四十三。”
虽然我依旧没有弄清楚任务的具体内容,但任务进度更新了,说明我还在正确道路上,总归不是坏事。
大年初二,姑姑姑父带着表姐和表弟来家里拜年,照例带了不算少的礼品。大概是这一年里姑父确实长进了不少,爷爷没有再摆个臭脸,还给表姐和表弟都发了新年红包。
爹娘将花生瓜子还有糖果摆出来不烧,热情的邀请表姐和表弟来吃。
谈及年后的打算,姑父说他在临郡的一个商人那里打听到,那边有一种新的水稻品种,品种更好,种植产量更高,那边的农民已经种过一季了,所以他想进一些货回来卖。
事关稻种和收成,爷爷也来了兴趣,便详细询问起那稻种的情况。“这个稻种是哪里的种子?真的有人种过了吗?亩产量能多多少?”
姑父说:“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只是听那边的人说都是种的这个。那边的土地还不如咱们这边,雨水也比我们的更少。”
“说是那稻种抗旱抗涝,生长周期还短,结出的稻穗又大又饱满。所以我才想着进点货回来卖。”姑父补充道,“到底没有眼见为实,等过完年,我打算去临郡看看,先私下里走访一下,若真是如此,再做也不迟!”
爷爷听了,眼睛都亮了起来,觉得这或许是个增收的好机会。
我在一旁也心动不已,想着要是家里种上这种稻子,说不定能有更好的收成。
可爹爹却有些担忧,他觉得这新稻种没在咱们这儿种过,万一不适应本地的气候和土壤,那可就白忙活了。
大家一时之间争论起来,各有各的道理。
我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临郡离咱们这里可不远,土地的情况有差异,若是这个种子能适应那边的气候,没道理适应不了咱们这边的气候啊!”l
最后爷爷拍板决定,“你先去打听清楚了,若确实是好,咱们可以先少量进一些稻种,在自家田里划出一小块来试种,看看效果如何。若是好,咱们有了种子,再扩大规模来种植,岂不是更好?”
姑父见大家达成了初步共识,也很高兴,说他会尽快去联系那商人,把稻种带回来。
这新稻种的事儿,就这么定了下来,全家人都对它充满了期待,盼着它能给新的一年带来好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