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夏日,大多数时候,外面都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的。所以,第一批的糕点小吃都以清凉解暑为宜,像是绿豆糕、豌豆黄、山楂糕、茶酥和荷花酥一类,配的是绿茶或者是花茶。也有配红茶的,但红茶多为发酵茶,一时又购不到便宜又好喝的,只能先不卖。
我画了几个翠峰湖的标志性地点,又去外面找师傅定制成了两套模具,木制的和铁制的各一套。
我还定做了一套印章,若是遇上打包带走的,再盖一张带着翠峰湖印章的纸放进礼盒之中,再写几句意境深远的古诗词或是祝福语,都是极好的。
模具的花纹到时候直接印在糕点上,也算是本店的一大特色。毕竟那些文人雅士,哪里是来吃点心喝茶的,都是来品一品这里的意境的。
就在我和田九云几乎花光了我俩所有的出资之后,我们店终于准备妥当,可以开始试营业了。
随着鞭炮声响起,遮挡在门头牌匾上的红绸被揭下,我们店终于要开业啦!
我给店铺取名叫青云渡,希望这间铺子能渡来者的青云之志。
鞭炮声噼里啪啦,最终还是归于宁静,慢带上最后一缕尘烟也消散了。
我和田九云以及店里所有的员工站在门口,田九云作为掌柜,向大家开口致辞:“本店今天开业,开业前三天所有商品全部八折,二楼休息区和雅间都布置好了,希望诸位前来捧场。”
我们带头鼓起掌来,田九云又指着小推车,向大家说道:“本店的热销商品均有试吃,大家有感兴趣的可以先试吃再购买。谢谢大家!感谢大家的光临!”
围观我们开业的人很多,田九云的话语刚落,人群又散去不少,进店的寥寥无几,倒是不少人走向了试吃的小推车。
小推车前排起了队伍,田九云安排了两个人在小推车前帮手,一个是之前一起学做糕点的小姐妹兰花,另一个是田九云的弟弟田福。兰花负责介绍和切分小块,田福负责递给大家品尝。
兰花学过做糕点,人又热情,介绍起来头头是道,很快就吸引了一拨人前来试吃。
今日主要的试吃是冰粉和绿豆糕,绿豆糕清甜,冰粉冰凉爽滑。大概是日头太晒,进店的客人也逐渐增多了起来,很快二楼就坐满了,湖面风起,吹的窗边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
窗边的风铃是我们自己做的,用的山林里常见的果壳晒干之后自己用绳子串了起来。果壳选的是花豆蔻、夹竹桃还有黑果,尤其是黑果的果壳的晒干之后,轻轻摇动就会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个时候,点上两盘点心、一碗冰粉、再切上一盘水果,配上一壶花茶,听着耳边果壳晃动的声响,惬意极了。
春天的时候,可以把风铃换成花篮,插上一束盛开的花朵,可以闻着花香、吃着点心。
等到了秋天,我打算做一些凉拌小吃,或是炸鸡薯条,配一壶果酒、热茶,也是很好的。
到了冬天,可以围炉煮茶,烤上几颗栗子或者是橘子,再煮上一壶红枣茶或是奶茶都是很好的,温暖人心。
第一天营业,打烊的时候田九云算了算今日的支出和营收,单纯算人工和原材料的话,还是有的赚的,只是不太多。
我想了想,应该是翻台率不高的缘故,很多客人点了一桌,但一坐就是一下午。可喝茶看景本就是我们店最大的特色,总不能赶客人走,那这个店很快也就开不下去了。
我和田九云商量着还是要想别的办法创收才行。
打烊的时间太晚,我和田九云就在铺子里住下了,没有回去。这几日事忙,我预料着可能回不去的情况,已经拜托了李胜晚上住到我家去,跟元宝作伴。
大概是第一天的风评还算不错,第二天还是陆续有客人前来,甚至有人前来预定雅间。我又找木匠师傅定做了几块木牌,挂在前台的位置,把雅间的名字刻上去,若是被预定了就在下面挂上已定的牌子,这样负责接待的人一目了然,不会出现信息偏差的问题。
这几日都是田九云在忙于铺子的经营上面的事情,而我专注于研究食物的创新。
夏日炎炎,更适合清新爽口的点心和小食。所以我做了荷花酥、荷叶冰粉和藕花糖脯。
荷叶冰粉最容易做,摘最嫩的荷叶,洗干净之后捣成泥,加水和琼脂煮开,倒入模具中晾凉就好。这个季节莲子也有新鲜的,摆盘的时候加一两颗新鲜的莲子在上面,别具一番风味。
藕花糖脯的做法也不难。锅中放水和白糖,熬到白糖出现小气泡,再将莲藕切成薄片,投入其中,翻滚两圈,白糖就会均匀的沾染在藕片上,出锅之后再在上面洒一点白糖,等待放凉了再吃。
最麻烦的是荷花酥,要做油皮、油酥和内馅。油皮要放面粉、猪油、糖和水混合均匀醒面,还要加一点红曲粉调色。油酥简单,用面粉和猪油拌匀捏成团即可。内馅的制作工艺最为细致,要先将白糖和猪油混合拌匀,再一点一点加入蛋液混合,最后加一点干面粉,混合成团。接下来将油皮用擀面杖擀开,包入油酥,再擀开、折叠,重复三次之后,包入馅心。最后用锋利的小刀将面团划开,就可以放入热油里炸,等到彻底熟了的时候外面的面团炸开,层层叠叠,就像盛开的荷花一样粉嫩。
荷花酥的制作费时又费事,所以每天都是限量供应的,我们也会跟客人解释,如果需要也可以提前一天预定。
好在是有两个土冰箱的缘故,我们可以做好一部分冰胚放进土冰箱里,第二天再拿出来烘烤或者蒸炸,并不影响口感,上菜的速度反而提升了很多。
其中一些需要发酵的面团,经过一晚上的发酵,反而更加的松软好吃,与别家的味道大不相同,这也算是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