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就到了第二季的水稻收成的时候,我把田里的水放干。等田里的土都干了之后,人踩在上面也稳稳当当的。
我拿出镰刀去割水稻,元宝也拿了一把学着我的样子割稻子。稻子割完的第二天,我请了两个人帮我把稻子捆好拉回院子里,脱好谷子。这个是体力活,我和元宝都太小了,干不了,只能花钱请人来做。
还好后面的晒谷子去杂质我们都可以自己做,这一次,元宝也帮了大忙,不仅可以帮我看好谷子不被鸡啊鸟啊偷吃,还可以帮我留意天气。我的谷风车也派上了大用场,等稻谷收进了仓库里,我们也可以好好休息几天。
村里有人在空田里种荸荠,李叔家也种了。李叔问我要不要也种一些,他可以提供种子,还可以帮我翻一下田,我欣然答应。荸荠是个好东西,可以直接当水果吃,又甜又脆;也可以煮熟了吃,软软甜甜的;还可以剁碎了蒸肉饼或者是直接煮汤。
种荸荠只需要在角落找一块地就足够了,放点水,等荸荠发芽长出苗,等来年春天的时候挖开就会有新鲜的荸荠吃。
村里有人开始种麦子,麦子的种植和收割周期比较长,脱谷也很麻烦,我就没有种。我把地开垦出来,种了一些油菜,这样来年吃的菜籽油就有了。
虽然我的地不大,但我和元宝只有两个人,再熬一些猪油,省着点吃还是够的。
冬天来临的时候,我跟着李婶将剩下的红薯搅碎洗了红薯粉,又把一半的红薯粉做成粉条。还跟着李婶开始晒腊肉和腊鱼,留着过年吃。腊味不是很健康,但农村保存东西不易,而且快过年了,总还是需要一些提供气氛的东西。
腊八的时候,我熬了一锅浓浓的腊八粥,即便熬的时间很长,腊八粥的味道也比不上现代的八宝粥,食材没有那么多,工具也不行。但我和元宝都吃的很开心,我在粥里加了糖,一碗甜粥下肚,整个人都是暖暖的。
村里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过年的东西,书院开始放假了,李长新也从书院回来了。我像妈妈一样准备过年要用的东西,储备过年的食物和干柴,也期盼着师父可以从远方归来,毕竟那是我在这里唯一的亲人。
可期盼永远只是一种希望,不会突然在某一个瞬间变成现实。师父最终还是没有回来,只寄来了一封信,祝我新年快乐!里面还有一张五十两的银票,算是压岁钱。
我立即给师父寄去了回信,只希望他在过年前能够收到。
我在信里面讲了我收养了元宝的事情,也讲了家里的一些琐事,讲了我那两块田的收成和忙碌,讲了我对于过年的准备,讲了村里人对我的照顾,最后祝他老人家新年快乐!
我在回信里附上了上次去庙里求的平安符,我求了三张,我和元宝一人一张,最后一张寄给师父。希望师父在京城也平平安安,顺顺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