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 “跨境产业链协同” 功能刚激活,就推送了非洲肯尼亚咖啡园的预警:【检测到肯尼亚基安布郡咖啡产区遭遇严重旱情,1000 亩咖啡园减产 60%,收购商压价至成本线以下,300 户咖啡农面临 “颗粒无收” 风险,建议对接抗旱技术与深加工渠道】。
刘木龙看着预警里的卫星图 —— 原本浓绿的咖啡园泛着枯黄,零星的红果挂在枝头,像缀在枯树上的残灯。他立刻联系之前在非洲做过公益的苏晴,确认当地情况:“卡鲁是基安布郡的咖啡农,他家 5 亩咖啡树快枯死了,女儿得了疟疾没钱治,正准备砍树种玉米。”
三天后,刘木龙的专机降落在内罗毕机场,车队穿过尘土飞扬的乡间小路,终于抵达卡鲁的咖啡园。卡鲁穿着洗得发白的格子衫,手里攥着一把干硬的咖啡果,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旱了四个月,河里的水都干了,收购商说我的咖啡果‘不够红’,一斤只给 50 肯先令,还不够买一袋化肥。” 他指着远处的茅草屋,“我女儿躺在里面发烧,要是咖啡再卖不出去,我只能卖牛了。”
刘木龙蹲下来,掰开一颗咖啡果 —— 果肉干瘪,种子却还饱满。“卡鲁,咖啡果还有救!” 他回头对思远说,“把‘太阳能滴灌系统’和‘咖啡果催熟剂’拿出来,先救你家的树。”
思远立刻行动,太阳能板在咖啡园里架起,滴灌带顺着咖啡树根部铺开,传感器埋进土里:“这系统能收集雨水,太阳能供电抽水,比人工浇水省 80% 的水;催熟剂是生物制剂,能让半熟的咖啡果提前 7 天成熟,还不影响品质。” 他教卡鲁用手机操控:“你看,土壤湿度低于 40%,滴灌会自动启动,简单得很。”
老周则带着农民工兄弟,在咖啡园旁搭建 “防雨晾晒棚” 和 “临时加工点”:“先把成熟的咖啡果摘下来晾晒,再用脱皮机处理,避免发霉;没熟的用催熟剂,咱们分批次加工,一点不浪费。” 慕沛灵也没闲着,联系中国援肯医疗队,当天就派医生去给卡鲁女儿治病,还带来了疟疾特效药:“孩子的病能治,费用我们公益基金出,你专心管咖啡园。”
可问题接踵而至 —— 当地马赛部落的酋长不相信 “外来技术”,禁止部落成员用滴灌系统:“我们靠天种咖啡一辈子,哪用得上这些铁疙瘩?” 刘木龙没急着辩解,而是在酋长的咖啡园选了 10 棵快枯死的树做试点。三天后,试点的咖啡树冒出新芽,酋长看着嫩绿的叶片,终于松口:“你们的技术真管用,我让部落的人都来学!”
收购商的阻挠更棘手 —— 当地最大的收购商姆巴卡,带着人堵在加工点门口:“基安布郡的咖啡只能卖给我,谁敢跟中国人合作,我就让他卖不出一颗果!” 刘木龙调出系统 “人脉掌控”,发现姆巴卡的儿子在英国学咖啡品鉴,正需要优质咖啡样品申请学校项目。
“我们可以给你儿子提供最好的肯尼亚咖啡样品,还能帮他对接英国咖啡学院的资源。” 刘木龙递上合作方案,“你按市场价收咖啡果,我们帮你把咖啡深加工成精品豆,卖到中国和欧洲,利润咱们五五分,比你压价赚得多。” 姆巴卡看着方案里的留学推荐信,沉默片刻后伸手:“成交!我倒要看看,你们怎么把这些咖啡卖上价。”
【检测到宿主化解部落信任危机与收购商阻挠,系统触发 “非洲公益助农” 判定】【奖励计算中…… 帮助价值(300 户咖啡农旱情缓解 + 1000 亩咖啡园抢救 + 卡鲁女儿医疗救助),公益守护形态能量 + 12%(当前 120%),最终奖励:现金 450 万元,“咖啡全产业链运营” 特级技能,肯尼亚农业部授予 “东非咖啡助农先锋” 称号,解锁 “国际公平贸易咖啡” 认证权限】
解决了收购问题,刘木龙立刻推进深加工。从中国调运的咖啡烘焙机、精品豆筛选机陆续到位,思琪设计的包装上,画着卡鲁在咖啡园劳作的场景,还附了一张 “咖啡故事卡”:“这是肯尼亚基安布郡的咖啡,每一口都带着旱季重生的希望。” 周雨桐则联动全球渠道 —— 东南亚橡胶工坊的客户、青山文旅小镇的民宿、新疆棉制品的电商店铺,同步上架 “肯尼亚助农精品咖啡”,直播时,卡鲁对着镜头冲泡咖啡:“谢谢中国朋友,我的咖啡能卖到更远的地方,女儿的病也治好了!”
思远的技术创新更让咖啡增值 —— 他研发的 “咖啡品质检测小程序”,能通过手机拍照识别咖啡豆等级,还能生成 “风味报告”:“这批次咖啡有柑橘和焦糖味,适合做手冲,能比普通豆贵 3 倍。” 当地青年戴维跟着思远学检测,兴奋地说:“以后我就能帮部落的人检测咖啡,再也不怕被收购商骗了!”
慕沛灵则发起 “咖啡农助学计划”,用公益基金资助当地 50 名咖啡农子女上学,思甜被抱在怀里,给孩子们分发中国带来的文具,用刚学会的斯瓦希里语说 “朋友,加油”,逗得孩子们围着她笑。卡鲁看着女儿在学校里和其他孩子一起画画,眼眶通红:“以前我总怕女儿没学上,现在不仅她能读书,还有这么多人帮我们,我这辈子都忘不了这份情。”
【检测到宿主完成肯尼亚咖啡 “抗旱 - 加工 - 全球销售” 闭环,系统触发 “全球咖啡公益链” 判定】【奖励:现金 500 万元,“国际咖啡贸易” 高级技能,国际公平贸易咖啡认证通过,肯尼亚咖啡合作社加入联盟,系统 “助农传承库” 新增 “基安布郡” 案例,跨境产业链新增 “非洲咖啡 - 中国销售 - 东南亚橡胶” 双向流动通道】
傍晚,刘木龙站在咖啡园的山顶,看着夕阳把晾晒棚里的咖啡果染成金红色,远处的加工车间亮着灯,机器声、笑声、孩子们的读书声混在一起。周雨桐发来消息,说首批肯尼亚咖啡在国内售罄,连英国的咖啡连锁店都来追加订单:“你的全球咖啡链真成了!”
慕沛灵走过来,递上一杯刚冲泡的肯尼亚咖啡:“刚接到赵雅琪的电话,她想把咖啡放进东南亚民宿的‘全球助农礼盒’,把橡胶、棉花、咖啡都装进去,让游客一次体验多国助农产品。” 刘木龙接过咖啡,抿了一口 —— 柑橘的清香里带着一丝焦糖的甜,像极了助农路上的温暖。
系统面板上,“跨境产业链协同” 功能正在匹配新资源:肯尼亚咖啡将通过新疆的冷链渠道运往中亚,新疆棉花将通过肯尼亚的部落渠道销售,形成全球循环。下方弹出新预警:【检测到巴西亚马逊雨林边缘的可可产区存在 “农药残留超标” 问题,建议对接有机种植技术】。
刘木龙握着慕沛灵的手,看着远处卡鲁和思远调试检测设备的身影,笑着说:“下一站,巴西可可园,咱们去帮那里的农户种出无农残的好可可。”
夜色中的咖啡园渐渐安静,只有加工车间的机器还在低鸣,像在为全球助农的新征程伴奏。刘木龙知道,从泰国橡胶到肯尼亚咖啡,从新疆棉花到未来的巴西可可,“惠民” 的跨境产业链正像一张温暖的网,把不同大陆的农户连在一起,让每一份努力都能收获希望,每一颗果实都能传递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