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山县工业园区的风里还带着铁锈味,刘木龙踩着积灰的水泥地走进空置厂房时,老周正带着两个农民工兄弟丈量墙面。“龙哥,你看这厂房挑高够,柱子间距也合适,改造成三个加工区刚好 —— 左边放水果分拣线,中间是粮食深加工设备,右边留着做菌菇包装车间,连水电管线都不用大改。” 老周手里的卷尺拉得笔直,指腹划过墙面的裂缝,“就是屋顶得补补,下雨容易漏。”
刘木龙点点头,掏出手机调出系统生成的《共享深加工基地可行性报告》—— 全局分析功能把改造预算、设备清单、收益预测列得明明白白:“改造费大概 380 万,设备采购 220 万,前期总投入 600 万。我打算集团出 40%,剩下的 60% 由三个县域的农户按年度供货量比例出资,以后基地赚了钱,按股份分红,农户不仅能赚种植的钱,还能拿加工的利润。”
这话刚在联盟大会上说完,台下就炸开了锅。老陈攥着手里的菌菇供货账本,眉头皱得紧紧的:“刘总,我今年供货量是不少,可刚把菌菇款用来扩大棚,实在拿不出太多钱……” 老张也跟着附和:“我家也是,刚给儿子盖了新房,手里余钱不多,要是投进去没回本,可咋整?”
刘木龙早有准备,让林晓把打印好的《出资方案》分发给众人:“资金紧张的农户,可以用未来半年的供货收益抵扣出资,或者集团先垫付,等分红了再扣;至于回本,系统测算过,按现在的订单量,半年就能回本,以后每年至少能多赚三成。” 他指着报告里的红色曲线,“你们看,邻市的家乐超市刚发来需求,每月要 5000 箱深加工产品,光这一个渠道,就能消化基地一半的产能。”
思远这时举着平板电脑跑上台,屏幕上是他刚做的 “资金流转小程序”:“叔叔伯伯们,你们输入自己的供货量,就能算出要出多少钱、以后能分多少红。比如陈爷爷去年供了 12 万斤菌菇,出资 3.6 万,按预期收益,明年就能分 2.8 万!” 小程序里的数字随着输入的供货量实时跳动,原本嘈杂的会场渐渐安静下来,不少农户掏出手机,对着自己的账本算起账来。
慕沛灵则坐在角落,帮着年纪大的农户核对数据。张婶戴着老花镜,手指点着账本上的数字:“慕妹子,你帮我算算,我家去年供了 8 万斤大米,该出多少钱?” 慕沛灵接过账本,耐心地在小程序里输入数据:“张婶,您要出 2.4 万,要是用供货收益抵扣,每个月扣 4000,半年就能扣完,一点不影响生活。” 张婶看着屏幕上的分红预测,脸上的皱纹渐渐舒展开:“要是真能分这么多,我就投!”
当天下午,就有 80% 的农户签了出资协议。老陈握着笔,在协议上一笔一划地签上自己的名字,笔尖顿了顿,又添上了儿子的名字:“我儿子在城里打工,总说想回家,以后基地建好了,他就能回来干活,不用再在外头飘着了。” 老张也笑着说:“等基地开了工,我就让我家小子学设备操作,以后也是技术工了!”
刘木龙刚把协议收齐,脑海里就响起系统提示音:【检测到宿主主导推进共享深加工基地建设,成功化解农户出资顾虑,吸纳临山县农户加入联盟,系统触发 “产业协同发展” 判定】【奖励计算中…… 帮助价值(600 万基地资金筹措 + 200 户农户参与 + 临山县产业资源盘活),基础倍率 1.7 倍,触发 “联盟共建” 特殊加成 0.3 倍,最终倍率 2.0 倍】【奖励:现金 200 万元,“工程成本管控” 中级技能,临山县政府额外农业补贴 100 万元,系统 LV9 经验值 + 350(距 LV10 还差 650 经验)】
夕阳西下时,改造工程队正式进场。挖掘机的轰鸣声打破了工业园区的沉寂,老周带着农民工兄弟开始拆除破损的门窗,农户们也自发赶来帮忙清理厂房,有的扛着扫帚扫灰,有的帮着搬运废弃的钢材,连思琪和思远都来了 —— 思琪拿着画笔,在临时搭建的工棚墙上画起了 “共享基地蓝图”,画里有金灿灿的稻田、绿油油的菌菇棚,还有农户们笑着搬货的样子;思远则帮着技术人员调试监控设备,说要给基地装 “智能安保系统”,不让物资出半点差错。
慕沛灵提着保温桶走过来,给大家递上刚熬好的绿豆汤。“慢点喝,不够还有。” 她笑着对老陈说,“陈叔,您儿子要是回来,刚好能去设备部,小郑说正缺懂菌菇加工的人呢。” 老陈接过碗,眼眶有点红:“要是早几年有这机会,我儿子也不用在外头受委屈了。”
刘木龙站在厂房的高台上,看着下面忙碌的人群 —— 有跟着他从生鲜店起步的老周,有刚加入联盟的临山农户,有他的妻儿,还有一群为了更好生活努力的人。风里似乎已经有了深加工产品的香气,他知道,共享基地不仅是联盟的新起点,更是无数家庭的希望。等基地建成那天,这里会产出香甜的水果罐头、劲道的杂粮面条、鲜美的菌菇酱,更会产出无数个 “不用背井离乡” 的团圆故事。
远处的夕阳把厂房的影子拉得很长,也把 “惠民” 的招牌照得格外亮。刘木龙掏出手机,给邻市家乐超市的采购经理发了条消息:“基地下个月就能投产,咱们的深加工产品,保证让你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