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国平哪里还看不出来这一点,他劝道:“不麻烦,一个电话的事,摩托车在那边,随便买。”
“啊?这样么?”沈连宝诧异,接着笑道:“那要是不麻烦,买一辆也行!贵不贵?”
“摩托车能贵哪去?”沈国平摆手的道:“也就几千块钱。”
“哪也不便宜啊!”叶淑玲在一旁小声的嘀咕。
沈国平听到了,沈连宝没听到,他的注意力并不在自己媳妇那边。
“一会儿我打个电话,让那边给买一辆,不过,得先让那边弄点照片来,给我爹看一眼,挑一挑。”
“怪麻烦的,有一辆就行!”沈连宝说着。
“没事的,爹,反正都是买一回,当然要挑可心的买,不然买回来,你相不中,那钱不是白瞎了?”
“也是哈,这话说得对!”沈连宝觉得,沈国平的话有道理。
“那就这么定了,对了,爹,晚饭别做了,我来接你们回家,咱们回家吃,我带了京城便宜坊的烤鸭呢。”
“好啊!”
能少做一顿饭,对沈连宝来说是好事,他这阵子做饭做的够够的,一天三顿饭,准时准点,这根本不符合他的生活习惯。
三口人这才进屋,沈连宝已经把炕烧热乎,不过今晚他们都不用住在这里。
等沈国威和沈美玲放学,两人对院子里的小汽车又是一阵惊叹。
之后一行人上车,沈国平开车回家。
先前,他们从家里走的时候,被不少在小卖店里的人看到,所以当小汽车回到家门口的岔路时,小卖店里忽然涌出来一大帮人,把小汽车团团围住。
“还真是国平开车啊!”
“是啊,这小汽车跟之前来的车不一样啊。”
“国平还会开小汽车呢?”
“这小汽车是国平买的嘛?”
围观的村民们抛出来各种问题,让沈国平浑身是嘴都来不及回答。
“等一下,让我把车先开到院子里,放在这里挡路碍事。”
村民们这才恋恋不舍的让开,沈国平才能开车回到院子里。
然后沈国平留下父母跟村民们唠嗑,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自己则是进屋去做饭了。
在回来的路上,沈国平已经把小汽车的各种情况都说了,现在连沈国威都能说的头头是道,更不用说沈连宝和叶淑玲了。
于是沈家的院子里便分成三伙人,女人们围着叶淑玲,男人们围着沈连宝,小孩子则是围着沈国威。
至于沈美玲,她在外屋地帮着沈国平烧火洗菜呢。
“一会儿吃完饭别走,我给你买了两套衣服,你试试,看看合不合身。”
“嗯,谢谢大哥!”
“谢啥,都是自己家人!”
对于沈美玲,沈国平的照顾是很用心的,谁让她的母亲智力有障碍,父亲还是个粗心大意的性格,完全不懂得照顾女儿。
在沈连祥的观念里,只要女儿有吃有穿就行,甚至能不能上学,学习怎么样,他都不关心。
而沈国平则是每次出门买东西的时候,只要有沈国威的份,就有沈美玲一份。
“吃饭了!”
半个多小时后,沈国平简单的弄了几道菜,然后叫父母弟弟进屋吃饭。
此时,赵悦也已经闻讯来到沈家,她倒是对小汽车没什么兴趣,只是来看沈国平。
“你好像黑了!”
果然,赵悦也发现了这一点。
沈国平只能给她解释,自己在港岛都干什么来着,听说他在海上钓好几天的鱼,赵喜来了兴趣。
“大海是啥样的?是不是特别大,跟电视里演的差不多?那大海里的水是蓝色的嘛?”
“大海倒是挺大,但是水不是蓝色的,只是水深了,所以显出蓝色。”
“那海里的鱼大么?有没有好几米长的鱼?你见过鲨鱼么?”
赵喜的问题很多,沈国平耐心的给他挨个解答。
最后,赵喜才说到核心点上。
“你这小汽车跟咱们的小四轮子开的方式一样么?”
沈国平明白了他的意思,但是并没有戳破,反而说道:“挂挡方式不一样,其他的都大差不差,回头我教你开,这桑塔纳可比小四轮子开起来得劲儿多了。”
“好啊!”赵喜也不拒绝。
他也有一个买车的梦想,以前连饭都吃不上的时候,赵喜肯定不会想这些,但是现在生活可不一样了,跟着沈国平干活,虽然有时候很累,可沈国平是真舍得给钱,他一年赚的钱,比叶子健在自行车厂上班赚的都多两倍。
当然,沈国平让叶子健去城里上班,主要不是让他赚钱,而是学一门手艺,摆脱家里那个不讲理的妈。
“那行,先这么定。”
“对了,喜哥,咱们水库那边的林子里是不是已经开化了?”
赵喜点着头:“早就开化了,昨天我和关平还寻思用镐头把树根都抠出来呢。”
“拉倒吧,用镐头那不得干到今年上冻啊,来不及的,我明天去看看,然后到市里,找个挖掘机回来。”
“挖掘机,那玩意儿能抠树根么?”
“咋不能呢?”沈国平理所当然道:“总比用镐头快啊。咱们今年可有不少活儿要干呢。”
说着,沈国平掰着手指头数起来:“你看,咱们得盖养殖场吧?”
“对!”赵喜点头。
“还有几十个大棚也得盖呢。”
“嗯,别的也没了啊。”
沈国平却道:“还有呢,我打算把水库那边,属于咱们村的山林都承包下来,加上鱼池扩建,这些么多活,可不能都靠人力来干。”
“啊?你还要承包山林?那有啥用?”
赵喜想着,养殖动物的话,一个养殖场就够用了,承包那么一大片山林,也只能空着,纯纯浪费钱。
“山林以后还有用,咱们的养殖场暂时是这个样子,等到以后,我要弄个纯天然的养殖场。”
“那能有啥用?”赵喜不理解。
沈国平也不说别的,当起了谜语人,只说以后有用处。
直到沈家人吃完饭,院子里还有后续听到消息赶来看小汽车的村民,沈连宝喜欢热闹,更喜欢自家有面子,于是他不厌其烦的村民们倒茶,拿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