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光煦这个名字,如同一颗投入国际刑警庞大数据库的石子,迅速激起了层层涟漪。协查请求以最高优先级分发至相关成员国,一张无形的大网在虚拟与现实世界中悄然铺开。然而,寻找一个刻意隐藏了二十多年、且可能具备反侦察意识的目标,其难度无异于大海捞针。
林峻和苏雨晴坐镇国内指挥部,面前的电子屏幕上不断刷新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反馈信息,大部分是“查无此人”或“线索已中断”。时间在焦虑的等待中一分一秒流逝,每一封无效的回复都在消耗着本已不多的希望。
“他既然能逃脱‘隐修会’的监控,并成功以‘陆光煦’的身份生活到成年,必然极其谨慎,甚至可能拥有不止一个身份。”苏雨晴分析道,目光没有离开屏幕,“郑怀山为他准备的,或许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一整套隐匿和生存的方案。”
就在气氛愈发凝重之时,一条来自东南亚某国警方的加密信息引起了他们的注意。该国警方在核查近三年的入境记录和部分高端社区(符合陆光煦艺术天赋可能带来的经济水平)的安保录像时,发现了一个与陆光煦画像高度相似的男子,曾于**十八个月前**,使用一本**塞浦路斯护照**,以“自由艺术家”的身份入境,居住在一处位于海滨、隐私性极佳的租赁别墅内。但该男子仅在当地停留了不到两个月,便再次消失,未留下任何出境记录。
“塞浦路斯护照……”林峻立刻指示,“查那本护照的详细信息,以及发放记录!”
调查发现,那本护照属于一个数月前在欧洲报失的证件,显然是经过精心伪造的。但这条线索并非毫无价值——它表明陆光煦确实在 actively 移动,并且具备获取和使用高质量伪造证件的能力。他选择东南亚,可能是因为那里环境相对复杂,易于隐匿,也或许……那里有他需要接触的人或事物?
几乎同时,李涛(伤势稍有好转,坚持参与信息分析工作)在深度挖掘与“隐修会”及“长生集团”有关的国际资金流动时,有了一个意外发现。一个与威廉·陈有过数次秘密资金往来、注册于开曼群岛的空壳公司,在过去五年里,持续向东南亚数个非政府组织(NGo)和私人医疗研究机构注入资金。这些机构表面上从事慈善医疗或热带疾病研究,但其资金使用情况存在诸多疑点,且其中两家机构的研究方向,恰好涉及**神经感知异常**和**特殊遗传标记筛查**!
“他在反向追踪!”苏雨晴瞬间明白了过来,“陆光煦不是在漫无目的地躲藏!他可能在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对‘隐修会’的了解,主动调查那些可能与‘隐修会’有关联的海外据点!他想弄清楚自己的身世,想报复,或者……想彻底摆脱他们!”
这个推测让陆光煦的形象变得更加立体,也更具危险性。他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逃亡的受害者,更是一个游走在危险边缘的主动调查者。他与“隐修会”之间的羁绊,远比他们想象的更深。
就在这时,国际刑警欧洲分局传来了一个更具爆炸性的消息。他们在监控一个与“隐修会”疑似有关联的国际艺术品洗钱网络时,意外截获了一条经过多重加密、但被成功破译部分内容的信息。信息发送方不明,接收方指向一个位于瑞士的匿名账户,内容只有寥寥数语:
「‘园丁’的花圃需要新的‘土壤’。确认‘钥匙’在**狮城**出现过,与‘信天翁’接触。尽快回收。」
狮城!新加坡!
信天翁!这显然是一个新的代号!
“‘信天翁’……听起来像是一个中间人,或者一个情报贩子。”林峻立刻在地图上标记出新加坡的位置,“‘钥匙’肯定指的是陆光煦!‘园丁’已经知道他在新加坡出现过,并且派出了回收小队!”
情况瞬间急转直下!他们必须抢在“隐修会”的“回收”行动之前,找到陆光煦!
所有资源立刻向新加坡倾斜。通过与新加坡警方的密切合作,以及动用了一些非常规的侦查手段,他们很快锁定了“信天翁”的身份——一个活跃于东南亚地下情报市场、以消息灵通和守口如瓶着称的混血掮客。
然而,当新加坡警方试图定位“信天翁”时,却发现他的几个常用落脚点都已人去楼空,通讯也完全中断。
“他要么是嗅到了危险自己藏起来了,要么……”苏雨晴的声音带着不祥的预感,“已经被‘隐修会’灭口了。”
线索似乎再次中断。但压力之下,指挥部的一名年轻情报分析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陆光煦是在主动调查‘隐修会’,他会不会也在尝试接触甚至利用像‘信天翁’这样的人?那条被截获的信息,会不会是陆光煦故意放出的烟雾弹,或者是他与‘信天翁’接触时被第三方监听到的?”
这个假设为寻找提供了新的思路。林峻当机立断:“假设陆光煦还在新加坡,或者刚刚离开!重点排查所有与艺术、高端医疗、隐秘科技相关的场所、近期入境的异常人员、以及……可能与他童年记忆(比如榕树庄园、灯塔意象)相关的地方!”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排查在新加坡紧张展开。无数个小时不眠不休的数据分析、图像比对、实地走访……
终于,在一个凌晨,从新加坡滨海湾区域一家以展示数字艺术和尖端科技闻名的私人会所传来消息。会所的安保系统记录显示,就在一周前,一个气质独特、符合陆光煦画像特征的亚裔男子,曾以某欧洲艺术基金会成员的名义短暂到访,并对会所内一套模拟“意识可视化”的交互装置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停留了远超常规的时间。该男子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使用的身份经查证也是伪造的。
更重要的是,调取会所周边的公共监控,发现该男子离开后,步行前往了附近的一个小型游艇码头。码头记录显示,几乎在同一时间段,一艘注册地在巴拿马、名为“**曙光号**”的中型游艇悄然离港,目的地不明。
“曙光……”林峻看着这个名字,想起了郑怀山笔记中提到的早期试剂代号,也想起了日记中“芽”对光的渴望。
“‘曙光号’!找到它!”林峻的声音因激动而沙哑。
海外追查的涟漪,终于汇聚成了一个清晰的方向。陆光煦,那个从黑暗中逃脱的“钥匙”,此刻很可能就在那艘名为“曙光”的游艇上,漂泊在茫茫大海之中。
而所有人都清楚,“隐修会”的回收小队,或许也正朝着同一个方向,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鲨鱼,悄然逼近。
一场在广阔公海上的追逐与争夺,即将拉开序幕。这一次,战场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城市或建筑,而是在变幻莫测的海洋之上。他们能否在“园丁”的魔爪触及之前,找到并保护那个承载着太多秘密与痛苦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