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李南说完,马华沉吟了片刻,手指点着桌面,问出了最实际的问题:
“李南,你这个想法...听起来是很不错,很有前瞻性。但是,搞这个什么‘情报信息中心’,又是研判又是预警的,
需要投入多少钱?要增加多少编制和人手?局里现在的情况你是知道的,经费紧张,编制一个萝卜一个坑,恐怕......”
他担心的是这是一个需要巨大投入的“形象工程”。李南早就料到马华会有此一问,他微微一笑,从容答道:
“马局,您问到关键点了。我初步构想,我们这个创新,核心在于转变观念、整合资源、优化流程,
而不是盲目追求高投入、高科技、扩编制。”
他详细解释道:
“第一,在资金投入上,初期几乎不需要额外的重大资金。我们不搞大屏幕指挥中心,不买昂贵的高级软件。
办公场地可以暂时在指挥中心或刑侦大队挤一块地方出来。信息汇总和分析,初期完全可以依靠现有的办公电脑,
甚至手工台账都可以做起来。最大的投入可能是对情报信息员的一些针对性培训,这属于正常的教育培训经费范畴。”
“第二,在人员编制上,我们不主张大规模增编。‘情报信息中心’初期可以是一个虚设的联席会议机制,
由我或者您牵头,从指挥中心、刑侦、治安、网安等部门各指定一两名熟悉情况、脑子灵活的骨干民警作为兼职情报研判员,
定期集中开会研判。各所队的情报信息员也由现有副职或内勤民警兼任。我们要的是发挥现有人员的最大效能,而不是另起炉灶。”
李南看着马华逐渐舒展的眉头,继续加码:
“马局,我的想法是,我们先不贪大求全。选择一个基础较好的派出所,比如十里铺所,和一个问题较复杂的派出所,
比如九孔桥所,作为试点。由分局给予原则性指导,让他们先摸索起来,搞出一点名堂,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定城经验’。
到时候成效出来了,我们再向市局、甚至省厅汇报,争取政策和资源支持,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这样既稳妥,风险又小。”
听到这里,马华的眼睛彻底亮了。不需要花大钱,不需要增加人,先搞试点,
见效后再向上要支持——这个思路完全符合基层工作实际,稳妥可靠,而且一旦成功,政绩显着!
“好!好!这个思路好!”
马华一拍大腿,脸上露出了笑容,
“李南啊,还是你脑子活,想得周到!就按你说的办!你先牵头弄一个详细的试点方案出来,上党委会研究一下,
尽快在十里铺所和九孔桥两个所搞起来!需要局里协调什么,你直接跟我说!”
“谢谢马局支持!我一定尽快落实!”
李南心中一定,知道计划成功迈出了最关键的第一步。离开马华办公室,李南步履轻快。他知道,
一颗改变基层警务模式的种子,已经在这间普通的局长办公室里播下,接下来,就是精心培育,
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时候了。回到办公室后,李南没有丝毫耽搁,
立刻让办公室主任吴崇分别通知九孔桥派出所所长周正和十里铺派出所所长严大海,让他们放下手头工作,
立刻到分局他的办公室来一趟,有急事相商。不到三十分钟,周正和严大海便一前一后气喘吁吁地赶到了李南的办公室。
两人脸上都带着些许疑惑和紧张,不知道节后才第二天常务副局长这么急召见所为何事。
“李局!”
“李局,我们到了!”
李南从文件上抬起头,指了指沙发:
“坐。跑这么急干嘛,先喘口气,喝口茶。”
他亲自给两人各倒了一杯刚泡好的热茶。周正和严大海受宠若惊地接过茶杯,连声道谢,严大海心里却更加打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