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把天下城 “传承苔田” 的耐盐苔晒得泛着银光,契约传承碑旁的 “三代共植苔” 长势正好,可远洋传声木传来的声音却带着抵触:“我们岛商按‘海洋契约’,渔获要优先留足部落过冬粮,再谈共享!你们的‘陆地契约’要我们先交三成渔获,这是断我们的活路!”
远洋部落首领阿舶的声音刚落,南境渔民扛着空渔网匆匆赶来,渔网的网眼还挂着泛白的海藻:“赤潮来了!近海的鱼群全死了,连耐盐苔的根都被染成了红色!巫蛊部落的阿蛊说,赤潮会顺着洋流往远洋飘,再不想办法,海陆的鱼都要没了!”
龙弈心里一沉 —— 昨夜查看 “生态契约图谱”(孩子们绘制的海陆资源关联图)时,发现图谱上 “渔获 - 耐盐苔 - 麦田” 的资源链用红笔标了预警,当时没料到 “海洋与陆地的契约差异” 会在危机前爆发冲突。更糟的是,当天上午,契约传承课堂的 “跨域契约册” 被人撕成了两半:远洋部落的人拿走了 “海洋条款” 部分,陆地部落则攥着 “陆地条款” 不放,双方在传声木旁吵得面红耳赤 —— 单域契约第一次无法应对全域危机。
阿木长老拄着祭祀杖赶来,杖尖沾着泛红的海水,脸色凝重:“老人们说‘海陆相依,断一则两伤’,远洋守着海洋契约,是怕冬天饿肚子;我们守着陆地契约,是怕苔田和麦田没渔粪肥 —— 可赤潮要吞的,是海陆所有人的生路,再争契约条款,连谈判的时间都没了!”
争吵声中,阿豆抱着 “生态契约图谱” 跑过来,图谱上的赤潮区域用朱砂涂得越来越大:“阿蛊阿姨说,赤潮是因为‘海陆养分失衡’,近海的渔粪太多,耐盐苔吸收不完,才滋生了毒藻!只有远洋部落帮我们清理近海毒藻,我们帮他们培育远海抗毒鱼苗,才能一起扛过去!”
远洋部落的水手立刻反驳:“清理毒藻要耽误捕鱼,我们的过冬粮怎么办?你们的契约里可没写‘帮陆地清理灾害还不给补偿’!” 南境渔民也急了:“不清理毒藻,你们的远海也会被染!到时候大家都没鱼吃,补偿有什么用!”
龙弈没让矛盾继续发酵,只让阿豆通过传声木召集远洋、陆地、巫蛊部落的代表,再把 “符号监督队” 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带着生态契约图谱去近海观测赤潮,一组跟着阿蛊研究抗毒鱼苗。他指着图谱上的资源链:“你们看,孩子们画的海陆,从来不是‘你们的海’‘我们的陆’—— 渔粪肥养苔,苔净化水,水育鱼苗,少了哪一环,链就断了!现在要改的不是‘谁先履约’,是要建‘海陆都能守的双生契约’!”
阿舶沉默了很久,从怀里掏出片远洋贝甲,上面刻着海洋部落的渔获记录:“我们不是不愿帮,是怕帮了你们,自己过冬饿肚子。要是能在契约里加‘陆地帮育抗毒鱼苗,远洋帮清毒藻,渔获和麦种按三成互换’,我们就同意。” 阿蛊立刻补充:“巫蛊部落可以提供‘抗毒草籽’,混在鱼苗饲料里,能提高存活率 —— 但需要远洋部落教我们辨认远海洋流,这样才能精准投放草籽。”
龙弈立刻说:“我们建‘海陆双生契约’!分‘应急’和‘常态’两部分:应急阶段,远洋派三十人清理近海毒藻,陆地每天提供五十斤麦种当补给;常态阶段,双方按月互换渔获和麦种,巫蛊部落负责培育抗毒鱼苗和草籽,孩子们用生态契约图谱记录海陆资源变化,每十天调整一次条款 —— 这样海陆都不吃亏,危机也能扛!”
“海陆双生契约” 的签订仪式选在近海的礁石上。阿舶代表远洋在契约上盖了贝甲印,龙弈代表陆地盖了麦种印,阿蛊盖了巫蛊部落的草籽印,孩子们则在契约旁画了 “鱼 - 苔 - 麦” 的共生图案。仪式结束后,远洋的水手们立刻驾船清理毒藻,他们用特制的渔网捞起水面的毒藻,再撒上巫蛊部落的抗毒草籽;陆地的农夫们则推着麦种车赶到海边,给水手们送去热麦饼和淡水 —— 海陆第一次打破单域界限,协同应对危机。
可新的问题又来了。赤潮扩散速度比预期快,远洋的抗毒鱼苗还没培育好,近海的耐盐苔已经开始大面积枯萎;部分远洋水手因为 “担心家人过冬”,清理毒藻时故意放慢速度,传声木里的抱怨声越来越多。阿舶急得直跺脚:“再这样,我们的船都要被赤潮染了!可水手们的担心也没错,谁也不想饿着肚子干活!”
龙弈没慌,立刻带着契约册和生态契约图谱登上远洋的主船。他指着图谱上的新标记:“孩子们发现,清理后的毒藻晒干后能当麦田的肥料,比渔粪还好用!我们可以按‘毒藻肥换渔获’的新条款,提前给你们预支三成麦种,等鱼苗丰收了再补渔获 —— 这样你们的家人有粮,我们的麦田有肥,水手们也能安心干活。”
水手们看着图谱上的毒藻肥实验记录,终于放下心来。阿舶握着龙弈的手说:“以前总觉得海陆的契约不一样,现在才知道,只要把‘你的担心’‘我的难处’都写进契约,再远的海、再广的陆,都能连在一起。”
秋末的时候,赤潮终于被控制住了。近海的毒藻被清理干净,耐盐苔重新长出绿芽,远洋的抗毒鱼苗也在远海顺利存活。“海陆双生契约” 被刻在近海的礁石上,旁边立着孩子们绘制的生态契约图谱,图谱上的 “鱼 - 苔 - 麦” 资源链用金线重新勾勒,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阿舶看着礁石上的契约,对龙弈说:“明年春天,我们要带更多远洋部落来签双生契约,让所有海陆的人都知道,靠单域的契约活不长久,靠双生的契约才能共活。”
除夕夜,天下城的篝火在近海的沙滩上点燃。远洋的水手们弹着贝甲琴,陆地的人们唱着麦田歌,巫蛊部落的人跳着草籽舞,孩子们举着生态契约图谱,在篝火旁跑着喊:“海连陆,陆连海,双生契约不分开!” 阿逆也跟着大家一起唱,他手里拿着新的契约守护盒,里面装着海陆共生的信物:一片贝甲、一粒麦种、一颗草籽。
龙弈站在篝火旁,看着远处渔火与灯火连成一片,心里无比坚定:天下城的 “天下”,从来不是靠陆地的契约,也不是靠海洋的契约,是靠打破域的边界,把 “你的需求”“我的责任” 都织进一张契约里。赤潮会来,资源会缺,但只要海陆的人还愿意坐在一起,把彼此的担心变成共同的条款,把单域的守护变成全域的共生,就没有跨不过的危机,没有连不起的海陆 —— 天下城永远是所有愿意以双生契约为桥、以生态共生为根的人的家。
开春的时候,近海的礁石旁种了片 “海陆共生林”,里面的每棵树都由远洋和陆地的人一起栽种,树下埋着装有双生契约拓片的生态盒。每天都有人来这里,有的按契约交换渔获和麦种,有的记录海陆资源变化,有的教新来的部落签双生契约 —— 他们都知道,这里不是某一域的契约礁,是所有愿意打破边界、以双生契约守护海陆共生的人的精神地标,是真正 “海陆双生、天下共合” 的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