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古代“应急驱众智者”!用“重罚立威”止火患,以严令破困局
鲁国人放火烧了沼泽,当时刮着北风,火势向南蔓延,眼看就要烧到国都。鲁哀公亲自率领众人赶往火场救火,可身边没几个人愿意动手,大家都跑去追逐沼泽里受惊的野兽,火始终没人认真扑救。
哀公召来孔子询问对策,孔子说:“追逐野兽能寻欢作乐,还没有惩罚;救火又苦又累,却没有奖赏,这就是没人救火的原因啊!”哀公说:“说得对。”孔子又说:“情况紧急,来不及用奖赏激励救火的人。而且就算所有人都奖赏,国家的财富也不够;请您只用刑罚约束!”于是哀公下令:“不参与救火的,按战败投降的罪名处置;追逐野兽的,按擅闯禁地的罪名处置!”命令还没传遍,火就已经被扑灭了。
冯梦龙点评:贾似道担任宰相时,临安城发生火灾。当时贾似道正在葛岭,距离火场有二十里地,报信的人接连不断地赶来,他却毫不在意,说:“火蔓延到太庙再禀报我。”不久,报信的人说:“大火快要烧到太庙了!”贾似道立刻坐上小轿子,四个力士手持兵器护送,每走一里左右就换一批人,很快就赶到了火场。他下的命令十分严厉,只一句话:“要是太庙被烧了,就斩了殿帅!”于是殿帅立刻率领勇士,很快就把火扑灭了。贾似道虽然是权奸,但他发布的命令总能顺利执行,这份办事的才干也确实有让人佩服的地方。
【管理智慧】
一、核心逻辑:应急驱众,关键在“抓利益痛点+严令立威,以‘重罚约束’破懈怠”
孔子和贾似道能快速组织人力扑灭大火,核心逻辑是“精准拿捏‘紧急局面下,重罚比重赏更高效’的关键,不纠结于‘激励诱导’,而是通过明确且严厉的惩罚规则,直接打破‘懈怠无责、出力无利’的局面,用恐惧倒逼众人行动,快速掌控局势”,可拆解为两层:
1.点破懈怠根源:无罚无赏,导致责任缺失
他们明白,紧急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逃避辛苦、追逐私利。没有惩罚的约束,懈怠者无需担责;没有即时奖赏,出力者没有动力,自然没人愿意主动救火,必须用强约束打破这种平衡。
2.立威倒逼行动:重罚定规则,高效统一人心
他们清楚,紧急事件容不得拖延,奖赏不仅耗时还耗费资源,而重罚能立刻传递“不行动必受严惩”的信号。孔子以“降北、入禁”的重罪定调,贾似道以“斩殿帅”的严令施压,都用最直接的惩罚威慑,迫使相关人立刻行动,快速解决危机。
二、核心启示:遇“紧急危机、众人懈怠”困局,别蛮劝,用“重罚立规+精准施压”破局
1.应对紧急危机:重罚优先于重赏,快速破懈怠
若遭遇紧急情况(如项目紧急失控、突发事故需救援),众人却拖延懈怠,别靠空口劝说或繁琐奖赏。可像孔子那样,用明确的重罚规则(如问责机制、处罚条款),让懈怠者付出代价,倒逼大家主动行动,比激励更高效。
2.高效统御人心:抓关键责任人,以点带面
面对混乱局面,找不到统一动员的突破口时,可学贾似道“斩殿帅”的思路,锁定关键责任人(如项目负责人、部门主管),通过对核心人物施压,让其带动下属快速执行指令,避免“人人有责却人人无责”的困境。
3.应急的关键:简化规则,聚焦“执行力”
紧急时刻,复杂的奖惩方案只会延误时机。孔子和贾似道的命令都简单直接,没有多余条款,让所有人一眼就知道“不做的后果”,确保指令快速落地,避免因规则模糊导致执行力打折。
简单说就是:遇到紧急危机、众人懈怠的困局,蛮劝和慢赏根本没用。不如用严厉的惩罚立规矩,抓关键人施压,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倒逼行动,才能快速掌控局面、化解危机——这才是应急驱众的高明思路。
【原文】孔子
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自将众趋救火者。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召问仲尼,仲尼曰:“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不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
贾似道为相。临安失火,贾时方在葛岭,相距二十里。报者络绎,贾殊不顾,曰:“至太庙则报。”俄而报者曰:“火且至太庙!”贾从小肩舆,四力士以椎剑护,里许即易人,倏忽即至。下令肃然,不过曰:“焚太庙者斩殿帅!”于是帅率勇士一时救熄。贾虽权奸,而威令必行,其才亦自有快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