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外交接待厅。8月20日,下午一时许。石破茂首相、外务大臣岩屋毅、防卫大臣中谷元在美国驻日大使和礼宾官员的陪同下,步入了这个以其椭圆型设计和历史底蕴而闻名的房间。他们刚刚结束了在布莱尔国宾馆(blair house)的简短休整,准备进行此次访问最核心的议程——与克里斯芒娜·希尔总统的正式会晤。
三人脸上依旧带着从东京一路而来的凝重与旅途的疲惫,西装革履,表情调整到外交官标准的谨慎与庄重模式。他们预想着即将开始的,必定是一场气氛严肃、充满压力的高层对话。
然而,当连接白宫主楼的门打开,克里斯芒娜·希尔总统的身影出现时,她开口的第一句话,却让所有日方人员,包括久经沙场的石破茂,瞬间陷入了短暂的、不知所措的茫然。
克里斯没有穿正式的西装套裙,而是一身略显休闲的蓝色针织衫和长裤,脸上带着轻松的笑容,仿佛接待的是多年老友而非身处政治风暴中心的外国领导人。她没有任何外交辞令的开场白,而是非常自然地用英语问道:
“石破首相,岩屋大臣,中谷大臣,一路辛苦了。你们吃午饭了吗?”
问题简单得近乎家常,以至于现场的日语同传都迟疑了一秒,才准确翻译出来。
石破茂显然愣住了,他准备好的所有外交措辞瞬间被这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堵在了喉咙里。他下意识地看了一眼腕表,现在是华盛顿时间下午一点多,东京时间则是凌晨两点多,他们的生物钟完全混乱,根本谈不上午餐。
“呃……这个……”石破茂一时语塞,旁边的岩屋毅和中谷元也面面相觑,不知如何作答。
克里斯似乎毫不在意他们的尴尬,笑容更加灿烂,她做了一个邀请的手势,指向与外交接待厅相连的家庭餐厅方向:“看来是没吃。正好,我也还没吃。工作再忙,饭总要吃的。我让人准备了一点简单的午餐,我们边吃边聊,怎么样?吃饱了才有力气讨论正事。”
不等日方回应,她已经率先迈步向餐厅走去。石破茂等人只能压下满心的惊疑和困惑,交换了一个眼神,硬着头皮跟上。白宫礼宾官员和美方安保人员面无表情,显然早已接到指令。
家庭餐厅的布置温馨而典雅,但此刻,长条餐桌上摆放的菜肴,却让走进房间的石破茂、岩屋毅和中谷元再次受到了强烈的视觉和认知冲击——
桌上没有预想中的美式牛排或沙拉,更没有象征美日同盟的寿司拼盘。映入眼帘的,是晶莹剔透的虾饺、皮薄馅嫩的烧卖、色泽诱人的红烧排骨、清炒时蔬、以及一盆冒着热气的扬州炒饭。旁边甚至还配有一壶冒着袅袅热气的、香气清雅的龙井茶。
这赫然是一桌精致的中餐!
一瞬间,餐厅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石破茂的脚步僵在原地,瞳孔微微收缩。岩屋毅的眉头紧紧皱起,嘴唇抿成一条线。中谷元则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眼神中充满了警惕和不解。所有随行的日方人员都懵了。在美日关系如此微妙、且根源在于美国总统即将访华观摩阅兵的敏感时刻,在白宫,用中餐招待来访的日本首相?这背后蕴含的意味,太过惊人,甚至带着一丝难以言喻的、近乎羞辱的挑衅感。这是无心之举,还是精心设计的、极具象征意义的政治信号?
克里斯仿佛完全没有察觉到客人们的震惊,自顾自地拉开主位的椅子坐下,拿起一双象牙筷子,熟练地夹起一只虾饺,自然地放入面前的小碟中,笑着招呼:“别客气,趁热吃。我知道东京也有很多很棒的中餐馆,不知道合不合你们口味。”
她的语气轻松自然,但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在此刻的语境下,都像是一记重锤,敲打在日方人员紧绷的神经上。
石破茂毕竟是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他迅速压下内心的惊涛骇浪,脸上挤出一个极其勉强的笑容,用略显干涩的声音回应:“……非常感谢总统女士的……盛情款待。中餐……很好。”他艰难地拉开椅子坐下,岩屋毅和中谷元也表情僵硬地依次落座。
这顿饭,吃得异常沉默和诡异。美方只有克里斯和作陪的小林真奈国务卿(她似乎对此安排毫不意外)。日方三人食不知味,筷子拿起又放下,心思完全不在食物上。克里斯却吃得津津有味,偶尔与真奈低声交谈几句,内容却与政治毫无关系,仿佛真的只是一场普通的工作午餐。
石破茂的脑海中飞速旋转,试图解读这顿“中餐”背后的多重隐喻:
是对日本亲美姿态的嘲讽? 暗示美国将与中日等距,甚至更偏向中国?
是一种施压? 提醒日本接受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现实?
是一种考验? 测试日本领导人在面对非常规、带有刺激性的外交举动时的应变能力和战略定力?
或者……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打破常规的示好? 试图用一种极端的方式表明,美国的外交思维已彻底改变,日本也需要跳出传统框架思考?
无论哪种解读,都让石破茂感到极度不适和深深的忧虑。这顿午餐,如同一场无声的心理战,在觥筹交错(以茶代酒)间,彻底打乱了日方预设的谈判节奏,将一种强烈的不确定性和被主导感,深深植入了几位日本最高决策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