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荫的春日格外明媚,老柳树抽出嫩黄的新芽,庭院角落多了一片整齐的小花圃——四对龙凤胎的孩子们已长成十来岁的少年,溪糯、辰沐阳、顾瑶安、陆泽辰带着邻里的小伙伴,正跟着父母学习柳编、酿桂花蜜,还自发开辟了“小花园”,像当年的父辈一样,成为柳荫新的守护者,让生机与传承在庭院里蓬勃生长。
“编柳篮要先把柳枝泡软,交叉打底的时候要对齐!”溪然站在石桌旁,手把手教溪糯调整柳枝角度,旁边的辰沐阳正跟着辰宇学习处理柳枝,手里的小刀小心翼翼地削去枝皮,虽然动作还有些笨拙,却格外认真。王俊凯坐在藤椅上,戴着老花镜,时不时喊一声:“沐阳,柳枝别削太狠,不然就脆了!”辰沐阳赶紧点头,放慢了手上的动作。
苏清颜则在旁边指导女孩子们酿桂花蜜,去年晒干的桂花被小心地装在玻璃罐里,顾瑶安学着太奶奶的样子,一层桂花一层蜂蜜地铺放,溪糯在旁边帮忙递勺子,还不忘偷偷舔一口沾在指尖的蜂蜜。“蜂蜜要没过桂花,密封好放阴凉处,过半个月就能吃了。”苏清颜耐心叮嘱,看着孩子们专注的模样,眼里满是慈爱,“当年你们的爸爸妈妈,也是这样跟着我们学手艺,一转眼,就轮到你们了。”
开辟“小花园”的计划是孩子们自己提出来的。陆泽辰从家里带来了花籽,有向日葵、牵牛花、波斯菊,还有适合庭院种植的月季;顾瑶安画了花园设计图,把花籽按开花季节分区;溪糯和辰沐阳则负责翻土、挖坑,四对龙凤胎在旁边帮忙,熙安找来小铲子和水壶,泽安帮忙围起简易的木栅栏,上面还挂着孩子们亲手写的“柳荫小花园”木牌。
“太爷爷,您看我们种的向日葵能长高吗?”陆泽辰蹲在土坑旁,手里捏着一粒花籽,抬头问王俊凯。王俊凯笑着点头:“能,只要你们好好浇水、晒太阳,到了夏天,就能长出比你们还高的向日葵,金灿灿的可好看了。”孩子们听了,干劲更足了,争先恐后地把花籽放进坑里,再小心翼翼地盖上土。
中午,孩子们累得满头大汗,苏清颜给他们端来冰镇的桂花蜜水,喝一口,清甜的滋味驱散了疲惫。“我们的小花园以后会开满花,蝴蝶和蜜蜂都会来的!”溪糯捧着水杯,眼里满是憧憬。顾念坐在旁边,弹起了轻快的吉他,孩子们跟着旋律轻轻哼唱,歌声与鸟鸣交织在一起,格外动听。
下午,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继续学习柳编,一组给刚种好的花籽浇水。溪糯编了一个小小的柳编花盆,打算等花苗长出来后用;辰沐阳则编了一个柳编小铲子,虽然不太结实,却坚持要用它给花浇水;顾瑶安和陆泽辰合作编了一个柳编小牌子,上面写着每种花的名字和开花时间,插在对应的花区里。
四对龙凤胎看着孩子们忙碌的身影,心里满是感慨。“当年我们在柳荫嬉闹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现在孩子们会像我们一样守护这里。”溪然轻声说,熙安点点头:“柳荫就像一棵大树,我们是枝干,孩子们是新芽,一代代传承下去,才会永远枝繁叶茂。”
王俊凯和苏清颜坐在藤椅上,看着庭院里的新苗和孩子们的笑脸,轻声聊着往事。“你看糯糯,像极了当年的溪然,细心又有耐心;沐阳则像辰宇,调皮却有干劲。”苏清颜笑着说,王俊凯点点头:“孩子们都长大了,我们也放心了。柳荫的手艺、柳荫的亲情,都会在他们身上延续下去。”
傍晚时分,孩子们展示着自己的成果:歪歪扭扭的柳编作品、种满花籽的小花园、密封好的桂花蜜罐,虽然不算完美,却满是童真与热爱。“太爷爷太奶奶,下次我们给你们编一个大柳篮,装你们爱吃的水果!”辰沐阳举起手里的小铲子,大声说。苏清颜笑着点头:“好,太奶奶等着你们的大柳篮。”
沫希把今天的瞬间——孩子们学手艺的专注、种花的认真、展示成果的欢喜、祖孙三代的温馨互动,一一拍下来贴进故事册“新芽页”。辰宇在页末写下:“柳荫新苗破土长,童声笑语满庭芳;匠心接力传薪火,岁月长青守故园——最动人的传承,莫过于看着孩子们接过守护柳荫的接力棒,用小手播撒希望,让亲情与热爱,在新的 generation 里继续生长。”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柳荫的小花园里,刚种好的花籽在土壤里孕育着生机。孩子们拉着父母的手,依依不舍地告别,约定下次再来给花浇水、学编柳篮。王俊凯和苏清颜坐在藤椅上,望着满院的生机,心里满是踏实。
柳荫的新芽正在茁壮成长,传承的故事也在继续书写。老柳树下,亲情未变,匠心未改,而这满院的生机与希望,会让柳荫的故事永远鲜活、永远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