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续光阴
柳荫的庭院飘着桂花甜香,老柳树下摆着提前备好的柳枝、陶罐和筛子——四对龙凤胎(熙安&溪然、顾念&瑶心、辰宇&沫希、泽安&汐玥)带着孩子们围坐一圈,王俊凯和苏清颜坐在藤椅上,虽已85岁高龄,手脚不便,却要以“口述指导+示范关键手法”的方式,把柳编和酿桂花酒的老手艺传给晚辈,让柳荫的匠心与味道代代相传。
“柳编要选当年生的嫩柳枝,去皮后泡半天,柔韧性才够。”王俊凯指着脚边泡在水盆里的柳枝,声音虽有些沙哑,却字字清晰。他抬起微微颤抖的手,示意熙安递来一根处理好的柳枝,“先搭框架,三根柳枝交叉打底,像这样……”老人缓慢地转动柳枝,演示着基础编法,溪然赶紧凑近录像,方便后续大家反复看,“记住,穿插的时候要‘压一挑一’,松紧得均匀,不然编出来的篮子会歪。”
熙安和泽安先试着动手,熙安学得快,跟着老人的口诀慢慢编织,很快搭好了小柳篮的雏形;泽安手劲没掌握好,刚编两圈就散了架,急得抓耳挠腮。王俊凯笑着摆手:“别急,当年我学的时候,散了不下十次。”他让辰宇扶着自己的手腕,轻轻带动着调整柳枝的角度,“你看,遇到交叉处要轻轻往下压,让柳枝贴紧,就不容易散了。”辰宇赶紧记下窍门,帮泽安重新搭好框架,这次果然稳当了许多。
孩子们也拿着迷你柳枝跟着学,顾瑶安把柳枝绕来绕去,编出个歪歪扭扭的小挂件,举到苏清颜面前:“太奶奶,你看我编的!”苏清颜眯着眼睛仔细看,笑着点头:“真不错,我们安安有天赋,以后多练练就好了。”瑶心在旁边帮孩子们整理柳枝,把过长的部分剪短,耐心教他们简单的缠绕手法。
另一边,酿桂花酒的准备工作也在同步进行。“桂花要选完全开放的,去梗去杂质,晾干表面水分,不能带生水。”苏清颜坐在小凳上,指导沫希和汐玥筛选桂花,她指着筛子里的杂质,“这些小枝子要挑干净,不然会影响酒的口感。”她让溪然递来一个玻璃罐,演示着分层铺放的技巧,“一层桂花,一层冰糖,最上面倒白酒,要没过桂花两指,密封好放阴凉处,等来年秋天就能喝了。”
顾念负责按比例称冰糖,瑶心帮忙扶着罐子,沫希小心翼翼地铺着桂花,生怕弄洒了。“奶奶,白酒要选高度的吗?”汐玥轻声问。苏清颜点点头:“对,50度以上的纯粮酒,能更好地锁住桂花的香气,还不容易坏。”她回忆起年轻时酿桂花酒的场景,“当年我和你爷爷第一次酿,冰糖放少了,酒有点涩,后来慢慢摸索,才调出现在的味道。”
中途休息时,王俊凯让泽安拿来自己年轻时编的柳篮,篮身纹路细密,造型规整,虽已有些陈旧,却依旧结实。“这是我给你奶奶编的第一个柳篮,当年她用这个篮子买菜、装果子,用了二十多年。”老人摩挲着篮沿,眼里满是怀念,“手艺这东西,看着简单,实则要用心,编的是物件,藏的是日子。”
苏清颜则从储藏室拿出一坛去年酿的桂花酒,打开封泥,清甜的香气立刻弥漫开来。她给每个人倒了一小杯,孩子们喝着无醇的桂花蜜水,大人们浅酌着米酒,甜香在舌尖散开。“明年秋天开坛的时候,我们再聚柳荫,看看你们酿的酒怎么样。”苏清颜笑着说,大家纷纷点头答应。
夕阳西下,大家的成果摆满了庭院:大小不一的柳篮、小巧的柳枝挂件,还有四坛封好的桂花酒,罐口贴着写有各自名字和日期的标签。熙安把自己编的柳篮递给王俊凯:“爷爷,您看,我编好了,以后您和奶奶买菜、装水果,就能用这个,轻便又结实。”王俊凯接过柳篮,用粗糙的手掌反复摩挲着纹路,嘴角扬起欣慰的笑容:“好,好,手艺传下去了,柳荫的根就还在。”
溪糯捧着自己编的柳枝小蝴蝶,踮着脚递给苏清颜:“太奶奶,这个送给您,挂在窗边,风一吹就像真的蝴蝶在飞。”苏清颜小心翼翼地接过,放在手心细细端详,眼眶微微发热:“我们糯糯编得真好看,太奶奶一定好好收着。”辰沐阳也举着自己的“作品”——一个歪歪扭扭的柳编小筐:“太爷爷,我这个能装小石子!下次我捡好看的石头给您送来。”王俊凯哈哈大笑,连说“好,太爷爷等着”。
返程前,王俊凯拉着熙安的手反复叮嘱:“柳编成品要放在通风处晾干,别暴晒,不然容易开裂;过段时间可以用温水擦一擦,能保持柔韧性。”苏清颜则把一本泛黄的小本子交给溪然,上面是她记录的桂花酒陈化笔记:“这是我记的观察要点,每个月看看酒的颜色、闻闻香气,有问题随时跟我说。”溪然郑重地收下本子,放进包里:“奶奶您放心,我们一定好好照看,明年开坛时给您一个惊喜。”
四对龙凤胎约定,明年桂花盛开、酒坛开封之际,还要带着各自精进的柳编手艺回到柳荫,不仅要比一比谁的酒更香醇、谁的柳编更精致,还要教孩子们编柳编小筐、小灯笼,让老手艺在第三代身上继续发芽。“以后啊,我们每年都教孩子们一样老手艺,柳编、剪纸、做酱菜,把柳荫的日子味道都传下去。”顾念笑着说,大家纷纷附和。
看着孙辈们抱着柳编作品、提着桂花酒渐行渐远,王俊凯和苏清颜坐在藤椅上,手牵着手,望着满院的柳枝和桂花,眼里满是踏实。老柳树的枝叶随风轻摇,仿佛在回应着这份传承的默契。
沫希把今天的瞬间——老人口述指导的专注、晚辈们学习的认真、孩子们举着作品的欢喜、祖孙传艺的温馨,一一拍下来贴进故事册“匠心页”。泽安在页末写下:“柳荫匠心传千代,龙凤承艺续光阴;老手艺人言身教,岁月藏香忆初心——最珍贵的传承,莫过于听老人讲手艺里的故事,把祖辈的匠心与热爱,融进自己的双手,让柳荫的味道与温度,永远延续。”
夜色渐浓,柳荫的灯光亮起,映着窗台上那个柳枝小蝴蝶,也映着两位老人安详的笑容。老手艺有了新传人,柳荫的故事,便永远不会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