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县长的支持:务实推动的决心
县人民医院院长办公室的灯,亮到了深夜。
刘长青的烟灰缸里已经堆满了烟头,他烦躁地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昂贵的地毯被他踩得仿佛都矮了一截。桌上的电话开着免提,赵天成那沉郁的声音从里面传来,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沙哑。
“他根本就没想过要跟我们谈。”赵天成说,“从头到尾,他就是冲着陈书记去的。我们还在琢磨他会出左拳还是右拳,他直接一脚踹开了大门。”
刘长青停下脚步,拿起桌上已经凉透的茶水灌了一口:“我还是想不通,陈书记为什么会这么支持他?这个‘医联体’,一听就是个要花大钱、还得罪人的项目。陈书记一向求稳,怎么会为林枫冒这个险?”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
“老刘,我们都小看他了。”赵天成的声音里透着一股无力感,“他给陈书记画的不是一张饼,而是一架梯子,一架能让陈书记看得更高、走得更远的梯子。‘刮骨疗毒’、‘攻坚克难’,这种词一旦跟政绩挂上钩,分量就完全不一样了。”
刘长青颓然地坐回椅子上,他当然明白这个道理。一个解决了全县教育不公,又即将撬动医疗顽疾的干将,对任何一个一把手来说,都是无法拒绝的臂助。
“那……明天上午的会,我们怎么办?”刘长青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怎么办?”赵天成冷笑一声,“陈书记亲自坐镇,我们能怎么办?谁敢在会上说个‘不’字,就是跟县委书记过不去,就是全县人民的罪人。这顶帽子,谁戴得起?”
“难道就这么让他牵着鼻子走?”刘长青不甘心。
“不然呢?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赵天成的声音听起来疲惫至极,“通知下去,让所有科室主任都收敛点,明天会上,多听,多点头,少说话。谁要是管不住自己的嘴,捅了娄子,别怪我没提醒他。”
挂了电话,刘长青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的夜色,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升起。他知道,从明天开始,清源县医疗系统的天,要变了。
而此时的林枫,刚刚走出县委大院。
晚风带着初秋的凉意,吹在脸上很舒服。他没有急着上车,而是沿着路灯,慢慢走向一街之隔的县政府大楼。
陈书记的支持,是政治上的定海神针,确保了改革的方向不会动摇。但这还不够。一项改革要落地,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人、财、物。这些,都握在政府那一边,握在县长手里。
党管方向,政府执行。林枫深知,如果不能得到县长的全力支持,这个“医联体”计划,即便有县委书记的尚方宝剑,在执行层面也会被各种“实际困难”拖得举步维艰。比如,财政局会哭穷,说拿不出钱来升级设备;卫健委会推诿,说协调专家下沉的人事安排太复杂。
他要的,不是一个勉强通过的方案,而是一场高效推进的变革。
县长办公室的灯也亮着。
清源县县长名叫何立行,是一个年近五十,看起来十分精干的中年人。他的办公室不像陈建国那样宽敞气派,而是显得有些拥挤。墙上挂的不是名家字画,而是清源县的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规划图和一张巨大的项目进度表,上面用红蓝两色的笔标注得密密麻麻。
看到林枫进来,何立行正戴着老花镜,研究一份水利工程的预算报告。他抬起头,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语气平实,没有什么客套:“坐吧。刚从陈书记那边过来?”
“是的,何县长。”林枫将一份同样的文件递了过去,但标题略有不同——《关于“医联体”模式的财政预算及可行性分析报告(初稿)》。
何立行接过报告,看了一眼标题,眉毛微微一挑。他扶了扶眼镜,没有立刻翻看,而是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十指交叉放在桌上,看着林枫。
“陈书记的魄力,我一向是佩服的。不过林枫同志,我这个人比较务实,喜欢先算账,后办事。”何立行的声音不疾不徐,“你这个‘医联体’,想法很好,我也听说了。但听起来,这像个无底洞。全县十七个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更新、信息化系统建设、专家下沉的补贴……这笔钱,不是个小数目。县里的财政情况,你应该清楚,每一分钱都得掰成两半花。”
他的问题直接、尖锐,直指核心。
林枫点点头,对此早有准备:“何县长,我明白您的顾虑。所以,我这份报告里,算的不仅是‘投入账’,更算了‘产出账’。”
“哦?说来听听。”何立行来了兴趣。
“第一,是‘节流’。目前,每年有大量的乡镇病患,因为不信任基层医疗,小病也涌入县医院。这导致了大量的重复检查。在乡镇拍了片子,到了县医院不认,得重拍。一个最简单的腹部b超,乡镇收费几十,县医院要上百。如果我们的信息系统打通,实现了结果互认,光这一项,每年就能为全县的医保基金和老百姓节省下一笔巨大的开支。”
“第二,是‘增效’。专家下沉,盘活了乡镇卫生院,让它们能承担起‘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这意味着县医院可以从繁杂的基础病诊疗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去攻克那些真正需要高精尖技术的疑难杂症,打造我们的专科品牌。这对于提升县医院的整体水平和区域影响力,是无形的资产。”
“第三,是‘创收’。”林枫语出惊人。
何立行镜片后的眼睛里闪过一丝诧异:“创收?”
“是的。”林枫解释道,“我们可以将这套成熟的‘医联体’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统,作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向周边兄弟县市推广。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县属的医疗信息技术公司,负责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这不仅能解决我们自己的技术问题,未来甚至可能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何立行沉默了。他摘下眼镜,用绒布慢慢擦拭着。
林枫的这番话,完全跳出了一个普通干部的思维框架。他看到的不是一个花钱的民生工程,而是一个可以自我造血、甚至能够盈利的产业模型。这让一向以“经济能手”自居的何立行,都感到了一丝震撼。
他重新戴上眼镜,翻开了那份报告。报告里没有空话套话,全是详实的数据和图表。投入预算分为了三期,第一期启动资金是多少,用于哪几个试点乡镇;第二期、第三期如何根据试点成效逐步扩大覆盖范围。甚至连申请市级、省级专项补贴的政策依据,都列得清清楚楚。
这份报告,细致、严谨,充满了务实精神。
“这个医疗信息公司……”何立行用手指点了点报告上的那一行字,“想法很大胆,但操作起来,我们县里缺乏这方面的人才。”
“人才可以引进。”林枫立刻回答,“我们可以和省里的科技大学合作,成立一个联合实验室。我相信,一个由政府主导、有真实应用场景、并且能解决社会痛点的项目,对那些有理想的年轻人,是有吸引力的。”
何立行抬起头,目光在林枫的脸上停留了很久。
眼前这个年轻人,思路清晰得可怕。他不仅有蓝图,还有实现蓝图的详细施工图。他甚至连路上可能会遇到哪些坑,都提前准备好了填坑的土。
“好。”何立行终于点了点头,他拿起笔,在报告的封面上写下两个字:同意。
然后,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了县财政局局长的手机。
“老张,睡了没有?……没睡就好。你现在马上来我办公室一趟。”
没等对方反应,他又拨通了卫健委主任的电话。
“老周,有个紧急任务。明天上午陈书记那个会,你听说了吧?……对。会前,你和财政局的老张,牵个头,马上成立一个‘医联体’项目专项工作组。林枫同志是总负责人,你们两个部门,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无条件配合。明天会上,我要听到你们具体的支持方案。”
他的语气干脆利落,不容置疑。
挂了电话,何立行看向林枫,脸上露出了一丝欣赏的微笑:“林枫同志,陈书记给了你冲锋的号角,我给你配上充足的弹药。这仗怎么打,就看你的了。”
林枫站起身,郑重地向何立行鞠了一躬:“谢谢何县长。保证完成任务。”
走出县政府大楼,林枫抬头看了一眼夜空,一轮明月高悬。
他知道,此刻,县财政局长和卫健委主任,恐怕正从温暖的被窝里爬出来,一边骂娘,一边火急火燎地赶往办公室。
他也知道,这个消息用不了多久,就会传到医院院长刘长青和那位普外科第一刀赵天成的耳朵里。
如果说,陈书记的会议通知,是悬在他们头顶的一把利剑;那么,何县长这半夜打出的两个电话,就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明天上午的会,将不会再有任何悬念。
林枫的嘴角,终于勾起一抹弧度。他拿出手机,拨通了秦越的电话。
电话很快就接通了,背景音里,还能听到秦越敲击键盘的清脆声响。
“林县长?”
“秦医生,方案做得怎么样了?”
“框架基本完成了,正在完善细节。您放心,明天开会前,我肯定能拿出一份像样的草案!”秦越的声音里充满了干劲。
“不,”林枫笑了笑,声音轻松而沉稳,“你现在可以放慢一点,泡杯热茶,好好休息一下。”
“啊?为什么?”秦越有些不解。
林枫看着远处医院大楼的灯火,轻声说道:“因为你的方案,明天用不上了。明天会上,我们不讨论‘要不要做’,我们只讨论‘该怎么做’。”
“准备好,秦医生。明天,你不是来提交方案的,”林枫顿了顿,一字一句地说道,“你是来接受任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