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初步成效:乡村学子的学习热情
陈建国的短信,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林枫心中漾开一圈圈涟漪。
黑石沟的欢呼声犹在耳畔,孩子们的笑脸清晰如昨,系统里飙升的民心值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就感。但这一切,都被那句“难的是让整个春天到来”轻轻地压了下去。
他知道,陈书记不是在泼冷水,而是在提醒他,一场战役的胜利,不代表整场战争的结束。从一个试点到全县推广,中间隔着一条深不见底的鸿沟,里面藏着预算、人事、技术、以及无数看不见的暗流。
“想什么呢?魂都飞了。”周建国用胳膊肘碰了碰他,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县电视台的记者跟打了鸡血似的,说今晚就要上晚间新闻的头条。这下,你林大县长又要出名了。”
林枫收起手机,看着车窗外飞速倒退的田野和山峦,黑石沟那座孤零零的小院,又一次浮现在眼前。
“老周,你说,一团火,能把整个冬天的柴都点燃吗?”
周建国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林枫的意思。他收起了玩笑的神色,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递给林枫一根,自己点上一根,深深吸了一口。
“一团火不行,但要是家家户户都看到了火光,都想要那份暖和,那就不一样了。”周建国吐出一口烟圈,烟雾模糊了他精明的脸,“到时候,不是你去找柴,是柴来找你。”
林枫没有接话,只是默默看着指尖那点猩红的火光。
……
当天晚上七点,清源县新闻。
县电视台的主持人,用一种不同于往日的、略带激动的语调播报了今晚的头条新闻。
画面切到了黑石沟。镜头从破败的土坯房、糊着塑料布的窗户摇过,与室内那块巨大的、闪烁着科技光芒的智慧黑板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
镜头特写给到了孩子们。
那些穿着打补丁衣服、脸上还带着高原红的山里孩子,没有一个低着头,没有一个走神。他们仰着脸,眼睛瞪得溜圆,紧紧盯着屏幕上那个用动画讲解“鸡兔同笼”的李雪老师。他们的眼神里,没有贫穷带来的麻木,只有一种被知识点亮的光。
当那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怯生生地伸出手,想要触摸屏幕里那个彩色的世界时,电视机前无数颗心,都跟着颤动了一下。
采访环节,年迈的王满仓校长对着镜头,激动得语无伦次,眼眶通红。
“我教了一辈子书,没见过这么好的课……娃们高兴啊,俺……俺也高兴!感谢政府,感谢林县长,给俺们山里娃送来了金疙瘩!”
新闻的最后,是孩子们下课后,围着智慧黑板不肯走,七嘴八舌地讨论着屏幕里的小鸡和小兔子的画面。那一张张兴奋的、充满希望的脸,比任何华丽的辞藻都更具说服力。
这则新闻,像一颗深水炸弹,在清源县的各个角落,炸开了锅。
三道湾乡,张家村。
十几户村民挤在村长家那台二十一寸的彩电前,屋里屋外站满了人。当看到黑石沟小学的画面时,人群里起初是一阵压抑的惊叹。
“那是个啥?比电影还好看!”
“黑石沟那穷地方,咋装上这宝贝了?”
“听见没?县一中的老师上课!俺们娃要是也能听一堂……”
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看着电视里那些聚精会神的孩子,再看看自己怀里那个因为冬天无事可做而昏昏欲睡的儿子,眼圈一下子就红了。她用力推了推身边的男人。
“他爹!你明天就去乡里问问!凭啥黑石沟有,咱们三道湾没有?咱们娃就不是娃了?”
这句话,像一根火柴,瞬间点燃了所有家长心里的那堆干柴。
“对!明天就去!”
“得去找乡长!不行就去县里!”
“不能让咱们娃掉队!”
希望,一旦被点燃,就会迅速演变成一股无法阻挡的渴望。
县城,某个家属小区。
县直属二小的老教师张建民,正端着饭碗看新闻。他就是之前在座谈会上,公开质疑林枫“线上不如线下”的那位。
当新闻画面出来时,他下意识地撇了撇嘴。
“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作秀!”
他妻子从厨房端着菜出来,看了一眼电视,随口说:“别说,你看那些娃的眼神,是真亮堂。咱们班上有些学生,你讲得口干舌燥,他都跟没魂儿似的。”
张建民夹菜的筷子顿了一下,没吭声,眼睛却不由自主地盯着电视。他看到王满仓那张布满沟壑的老脸,看到那个老人眼里的泪光,心里某个坚硬的地方,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敲了一下。
作秀,能让一个守了一辈子山村教学点的老教师,哭成那样?
他放下碗筷,陷入了沉思。
……
第二天一早,林枫刚走进办公室,秘书小芹就抱着一摞记录本,一脸焦头烂额地迎了上来。
“县长,电话……电话要被打爆了!”小芹的额头上全是细汗,声音都带着哭腔,“从早上七点半开始,就没停过。全是各个乡的村长、村支书,还有好多家长打来的,都问‘云端课堂’的事,问什么时候能装到他们村里去。”
小芹看着林枫,眼睛里是满满的崇拜和一丝丝的恐慌。她从未见过这种阵势,一个政策,能在一夜之间,激起这么大的民间反响。
林枫看着小芹头顶上那已经飙升到【+50,崇拜\/与有荣焉】的民心值,心中了然。
这就是周建国说的,“柴来找你”。
他接过记录本,上面密密麻麻记了十几页的电话和诉求。他还没来得及细看,办公室的门就被人从外面猛地推开了。
周建国一阵风似的冲了进来,他那张平时总是挂着一丝从容笑意的脸,此刻却写满了复杂。
“老林,出事了。”
“是家长们来了?”林枫放下记录本,平静地问。
周建国一愣,随即苦笑:“你小子是神算子吗?”他走到窗边,朝楼下努了努嘴,“你自己看吧。”
林枫走到窗前,向下一看。
县政府大院的铁门外,不知何时,已经聚集了黑压压的一片人。粗略看去,至少有两三百人。他们大多是皮肤黝黑、穿着朴素的农民,手里举着各种用硬纸板、木板临时做成的牌子。
牌子上的字歪歪扭扭,却异常醒目。
“我们要云端课堂!”
“别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林县长,为我们做主!”
他们没有喧哗,没有吵闹,就那么静静地站着,用最沉默,也最有力的方式,表达着他们的诉求。那两三百双眼睛,汇聚成一股巨大的洪流,穿越庭院,穿透玻璃,直直地射向这座象征着权力的办公大楼。
周建国叹了口气:“保安拦不住,也不敢拦。都是些普通老百姓,就一个诉求,想见你,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能上上网课。我问了,领头的几个,是昨天晚上连夜从最远的红旗乡骑着摩托车赶过来的。”
他转过头,看着林枫,眼神里有担忧,也有佩服。
“你这把火,烧得太旺了。现在,全县的老百姓都眼巴巴地瞅着你。这事要是办不好,今天他们有多大希望,明天就有多大失望。”
林枫的目光,从窗外那一张张充满期盼的脸上扫过。他能清晰地看到,他们头顶上浮动的民心值。
【+30,期盼\/信任】
【+40,希望\/恳求】
【+25,焦虑\/信赖】
每一个数值,都是一份沉甸甸的托付。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
“老周,”林枫转过身,声音不大,却异常清晰,“准备一间大会议室,再准备几桶热茶水。另外,通知财政、教育、电信公司的负责人,一个小时后,开碰头会。”
周建国看着他:“你要下去见他们?”
“他们是来找我的,我没有躲着的道理。”林枫拿起桌上的外套,“而且,这不是坏事。”
“这还不是坏事?”周建国瞪大了眼睛,“这都快成群体性事件了!”
林枫穿上外套,走到门口,回头看了他一眼,嘴角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陈书记不是说,真正的阻力,会用更高级的方式,让项目在执行中变味,在落实中走样吗?”
“现在,全县老百姓的眼睛都盯着,这份民意,就是项目最好的‘监工’,也是最硬的‘保护伞’。”
“我倒要看看,谁还敢在这个时候,用那些‘高级的方式’,来给我下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