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地过着,无波无澜,晃晃悠悠就到了麦子抽穗的时候。
天气旱了很久,翠花一个人在麦地里浇水,磨磨蹭蹭,日头就爬到了正中天。
好在今天早上已经给两个儿子做好了饭,盖在锅里,这个天气也不怕凉,直接吃就行。
再过一个月就要收麦子了,这几亩麦子是最后一年的收成了,以后就不种麦子,不干这么重的活了。
唉,都是因为这麻烦的病!
翠花心里有些张皇,这么年轻就不种地了,光凭着光景的工资没法养活这一家人,虽然光明和李秀秀回来了,养两个儿子的费用他们会自己承担,但自家也有儿子,不能把挣钱养家的担子全部压在光景身上。
好在现在各村种大棚的多,可以去他们棚里打零工,按日结工资,一个月干十几天,不比种地挣得少。
如果能接起茬来,每天都有活干的话,那简直挣老钱了!
只不过,种了半辈子田地了,一想到要脱离土地,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好在还有自家的菜园子,平时也能跟泥土打打交道。
突然,肚子里传来一阵尖锐的疼,像是有什么东西在拧着劲儿地绞。
翠花“哎哟”一声,手里的水带“啪嗒”一声掉在地上。
她捂着肚子蹲下来,额头上的冷汗瞬间就浸湿了鬓角的碎发。起初她以为是刚才灌了些凉水凉着了,可那疼痛越来越凶,像是有无数根针在扎,又像是肠子被人硬生生打了个结,疼得她浑身发抖,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咋回事啊......”
翠花咬着牙,想撑着站起来,可腿一软,又重重地跌坐在地上。
麦芒扎得她胳膊生疼,可她已经顾不上了,只觉得五脏六腑都在翻江倒海,眼前开始一阵阵发黑。
她活了快四十年了,从没受过这样的罪,感觉有一只手把她的内脏狠狠地攥了起来。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可怕的念头:我是不是要死了?
家里的房子在村西头,翠花用尽全身力气,手撑着地面一点点往前挪,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就是死,也要死在家里,我不能死在田野里,那不成了孤魂野鬼了?
可肚子太疼了,每动一下,肚子里的疼痛就加剧一分,整个身体都木木的,冷汗把她的上衣都浸透了,贴在背上凉得刺骨。
头顶上是灼灼烈日,翠花却觉得自己嘴唇冷得哆嗦。
大家都回家吃饭歇晌了,麦地里就只有她一个人,即使有人她也喊不出声来,剧烈的疼痛已经让她发不出声来。
麦地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麦穗的 “沙沙” 声,连个过路的人影都没有。她咬着嘴唇,眼泪混着汗水往下掉,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我得回家,我得见着小龙小虎。
两个儿子快放学了,要是见不着她,该多着急啊。
就在翠花快要撑不住的时候,远处传来了两个孩子的呼喊声:“妈!娘!”
是小龙和小虎!她没有听错,是他俩来了,他俩看到我了,我有救了!
翠花想应声,可疼得连张嘴的力气都没有,只能微弱地挥了挥手。
小龙和小虎远远就看到了妈妈趴在大路边上,疯狂地跑过来。妈妈怎么在地上趴着,这是怎么了?
小龙小虎一路跑得气喘吁吁惊恐大叫:“妈!娘!你怎么了?你脸怎么这么白!”
他们放学回家没见着妈妈,灶房里锅里盖着饭,一猜就知道妈妈还在麦地里。
农忙的时候,翠花也经常把午饭盖在锅里,可今天不知怎么回事,他俩不约而同地,都不想吃饭,想跟妈妈一起吃,于是就来麦地里接妈妈。
可刚跑到麦地边,就看见妈妈趴在地上,脸色惨白。
“妈!你咋了?” 小虎蹲下来,拉着妈妈的手,声音都带着哭腔。
小龙也慌了,强忍着眼泪:“妈,你别急,我们扶你回家!”
兄弟俩一人架着翠花的一只胳膊,小心翼翼地把她扶起来。翠花的身子软得像没了骨头,大部分重量都压在两个孩子身上。
小龙咬着牙,使劲儿撑着,小虎也憋红了脸,一步一步慢慢地往前走。
路上的土坷垃硌得脚疼,可俩孩子谁也没吭声,只一个劲儿地安慰妈妈:“妈,快到了,再坚持会儿。”
就在快走到村口的时候,翠花一个直身,突然觉得肚子里的疼痛一下子消失了,像是刚才那撕心裂肺的疼从来没发生过一样。
可她浑身的力气也像是被抽干了,连站都站不稳,只能靠在小龙身上。
“妈,不疼了?”小虎敏锐地察觉到妈妈的脸色好了一点,急忙问道。
翠花点了点头,声音微弱:“不疼了,就是没啥劲儿。”
小虎忙说:“妈,你缓缓,靠在我身上,我比小龙壮实,咱们慢慢回家。”
好不容易回到家,小龙和小虎赶紧把妈妈扶到炕上躺下。
翠花靠在叠好的被子上,看着两个孩子忙前忙后的身影。 小龙在灶房里找水,小虎蹲在炕边,小手还紧紧拉着她的衣角,眼里含着泪花。
翠花看着这熟悉的顶棚,明亮的房间,亲切的孩子,脸上一抽,滚下泪来。
她后怕极了。
刚才那阵疼,她真以为自己要走了。要是真走了,这两个孩子可咋办啊?
她摸了摸小虎的头,眼泪又忍不住“哗哗”地往下掉:“小虎啊,小龙啊,多亏了你们啊……”
小龙端来一碗温水,翠花就着儿子的手小口喝了半碗,感觉从喉咙到胃肠一阵暖流缓缓流过,遍体舒畅。
真是活过来了。
小龙猛地趴在妈妈身上,放声大哭。小虎一看也忍不住啊,也趴在娘身上“娘啊,娘啊”的哭起来。
翠花躺在炕上,一只手轻轻拍着两个孩子,虽然身子还虚弱,可心里却踏实了不少。只是一想起刚才在麦地里的情景,她还是忍不住后怕,浑身都有些发抖。
“别哭了,我还没死呢!你娘啊娘的,哭什么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