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城头,原本飘扬着五颜六色的商业旗帜,如今却被一面面暗红色的战旗所取代。这些战旗上绣着狰狞的兽头图案,散发出令人胆寒的兽罡气息,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日耳曼军团的强大与威严。
伽尔巴率领着他的军团,风尘仆仆地抵达了这座位于莱茵河畔的重镇。尽管经过了漫长的行军,士兵们都疲惫不堪,但伽尔巴却没有丝毫的迟疑。他深知时间紧迫,必须迅速采取行动,才能在这片土地上站稳脚跟。
一到科隆,伽尔巴便展现出了他的铁腕手段。他雷厉风行地指挥着军团,开始了急速的扩张。士兵们被他的决心和果断所激励,纷纷振作精神,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军团的营帐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搭建起来,武器和装备也被有序地分发下去。伽尔巴亲自视察了每一个营地,确保一切都按照他的计划进行。他的身影在营帐间穿梭,他的声音在士兵中回荡,他的命令如同军令一般,无人敢违抗。
在伽尔巴的严格要求下,日耳曼军团的扩张速度异常迅猛。他们迅速占领了科隆周围的战略要地,建立起了坚固的防线。同时,伽尔巴还派出了侦察部队,深入周边地区,收集情报,为下一步的行动做好准备。
他毫不犹豫地发出命令,要求那些原本驻守在科隆及其周边地区的旧部立刻返回。这些士兵们对他忠心耿耿,接到命令后,毫不犹豫地收拾行装,踏上归途。
与此同时,他那“沃登之子”的名号在日耳曼各部落中广为传颂。这个响亮的称号代表着他的勇敢、智慧和领导才能,让人们对他充满了敬仰和信任。许多日耳曼部落的勇士们听闻他的号召,纷纷慕名而来,希望能在他的麾下效力。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对尼禄统治心怀不满的佣兵也被他的魅力所吸引,决定加入他的阵营。这些佣兵们身经百战,经验丰富,为他的军队增添了强大的战斗力。
面对如此众多的兵源,伽尔巴展现出了他卓越的军事组织能力。他巧妙地将这些新旧力量打散,重新组合,使之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然后,他将这些士兵们整编入日耳曼军团的框架之中,让他们迅速适应新的编制和指挥系统。
在伽尔巴的精心组织下,军团的兵力如滚雪球般迅速增长。短短时间内,原本规模不大的军队竟然膨胀到了五万余人!如此庞大的兵力,让伽尔巴的军团声威大震,成为了一支令人畏惧的力量。
整编完成后,一场残酷而紧张的战前训练随即拉开帷幕。校场上,喊杀声震耳欲聋,仿佛要冲破云霄。新兵们在老兵们严厉的督导下,一丝不苟地磨合着阵型,熟悉各种战法。
校场上尘土飞扬,汗水和尘土混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同时,隐隐的血腥气也若有若无地飘散着,让人不禁想起战争的残酷。
伽尔巴亲自站在校场的高台上,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审视着每一个士兵的表现。他对训练的要求极其严苛,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他要打造的,是一支在即将到来的内战中能够以雷霆万钧之势碾压敌人的虎狼之师。
是夜,伽尔巴与普通军士一同在营地用完简单的晚餐,正巡视营房,感受着这支日益庞大的军队脉搏。忽地,他身侧空间一阵微不可察的涟漪荡漾,一道熟悉的身影悄然浮现,青衫磊落,正是自巴黎瞬移而至的吕师囊。
“吕先生星夜而来,必有要事。”伽尔巴目光一凝,挥手屏退左右,将吕师囊引入中军大帐。
吕师囊也不寒暄,直接切入正题:“将军用兵神速,威震莱茵。吕某此番前来,是带来了蒙古王子托雷的口信。”他顿了顿,观察着伽尔巴的神色,“托雷王子表示,蒙古帝国对即将发生的罗马帝国内部事务,原则上可持中立立场。”
伽尔巴眼中精光一闪,深知这“中立”二字背后的分量。“条件?”他直截了当。
“条件便是,”吕师囊缓缓道,“待将军成功取得罗马大位之后,须正式承认并保障蒙古帝国目前在西欧、中东等地已有的一切权益,包括通商特权、势力范围以及已获得的领土。换言之,蒙古希望将军的新政权,能延续乃至巩固他们现有的利益格局。”
这条件在伽尔巴听来,并非不可接受。与蒙古帝国的潜在威胁相比,尼禄才是眼前必须铲除的障碍。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痛快应承:“可!请吕先生转告托雷王子,只要蒙古保持中立,不介入我与尼禄之争,待我入主罗马之日,不仅承认蒙古现有权益,更可在罗马城内,划出一块专属领地,作为蒙古帝国与新时代罗马友好通商的永久见证!”
此言一出,既是对蒙古要求的满足,也暗含了伽尔巴对未来帝国版图与外交格局的野心。吕师囊微微颔首,深知这份承诺将在未来的欧亚大陆激起怎样的波澜。科隆的军营中,一场影响深远的三分协议,就在这夜色中悄然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