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冯思远不但没有领会自己的意图,还在那里问。
天才、一个聪明的下属,都属于稀缺资源,都属于很难得的那种。
和聪明的人交流,你会觉得很轻松。
一个聪明的下属,用起来会觉得很舒服。
而下属太平庸了,用起来你会觉得好像在用一把钝刀一样,哪哪都不顺手。
但自己身边又实在没有其他信得过的人,所以他还不得不耐着性子给儿子解释:“锦绣才华越显露,关注他的人越多。”
“皇帝会不会拉拢他,让他当驸马?”
“那些隐藏大家族会不会想要把自家闺女嫁给他,以此拉拢?”
“如此一来,冯家女儿,就成了别人的绊脚石。”
“还有,锦绣对我们冯家是否绝对忠心?面对更大利益、其他美人的引诱,他会不会背叛我们冯家?须知人心隔肚皮。”
冯思远顿时愣在当场,他没有父亲想的那么深远。
不过很快他就内心释然了,心中暗道:父亲,你整日思虑那么多不累吗?
咱们为何不选择相信锦绣有能力带着冯家平稳度过一切大风大浪,甚至带领冯家走向辉煌?
咱们为何不选择相信锦绣的人品,他绝不会辜负疏影?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冯家既然把宝压在锦绣身上了,相信他就完了。
思前想后、前怕狼后怕虎,什么事情都想算的清清楚楚,怎么可能!
如果天下的事情都被你算明白了,还要天意干什么?
看到儿子一脸豁达的样子,冯良才傻眼:果然应了一句老话:太聪明的人不长寿,因为他们活的太累了,算的太多了。
而平庸的人反而能长寿,他们没那么多烦恼,每天都心情舒畅。
而心情舒畅,是长寿的最大秘诀。
所以他在辞官归隐之后,一直躲在小院里作画练书法,修身养性。
只可惜家族里的那些人不堪大用,让他不得不在归隐之后,还要为冯家耗费心神。幸好冯思远在家族管理上有一手,才没有让他操心太多。
“唉!”他一声叹息,“或许,你现在的心态才是对的。”
“很多人都机关算尽,都抵不过天意。”
……
皇宫。
炼丹房里。
天佑皇帝一身道袍,端坐在一尊丹炉面前。
很多年前,他就表现出来对炼丹的喜好。
并非清流【昏君叙事】说的那样,天佑皇帝不务正业、昏聩无能,性格奇葩。史笔掌握在文官手里,皇帝早已预料到自己死后不会有好名声。
即便没有好名声,也必须用这一招韬光养晦。
前面几任帝王,让他早就看穿了清流们的嘴脸,认清了皇权没落的现实。
刚继位的时候躲进丹房,是为了逃避和文官们的争斗。
同时向清流们表明一种示弱的态度,我可以让权给你们,朝政任由你们折腾。我只求终生富贵,保住皇家颜面总行了吧?
然而清流们仍然不放过他,各种手段层出不穷施加在他身上。
按理说,一个听话的傀儡皇帝,一个已经示弱了。
还把朝政大权交出来了的皇帝,清流们应该很满意才对,应该不整他才对。
然而事实却远没有想象那么简单。
因为清流内部也在争斗,他们想让自己家族的女儿当皇后。想要自己支持的皇子、或者其他皇族旁系成员继承帝位。
而皇后的位置只有一个,皇位继承人也只有一个。
在这种情况下,很显然,天佑皇帝想要安稳做个傀儡都做不到。
于是,他现在没有皇后,没有皇子。
后来,天佑皇帝终于意识到了,既然无法偷生,那就只有图存。
于是他让自己最信任的大太监陈忠良,秘密发展自己的势力。后来陈忠良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壮大起来,皇帝开始了疯狂反击。
“大伴,舞阳公主昨日又来求朕了,想要朕给她和苏文赐婚。”天佑皇帝对身边伺候的陈忠良道,“前些日子苏文在鹿鸣宴上写了一篇《洛神赋》,舞阳公主觉得赋里写的就是她,只有她才配得上赋中描述的那种雍容华贵和美貌。”
“于是公主对他更加仰慕,非要朕赐婚不可。”
“陛下,公主的儿女情长,与当前的局势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陈忠良劝谏。
“这点朕当然清楚,朕主要是想招揽苏文这个人。”皇帝目光锐利,“之前你说他还不够格,但现在他已经考中了科举,还是解元。”
“想要在乡试里中解元的难度,远远大于会试中状元。”
“由此可见,此人的能力,不只是舞文弄墨,吟诗作赋。”
“不错!江南贡院是人才辈出的地方,他能在那个地方中解元,实是非同小可。”陈忠良点点头,“老臣承认他的能力不止是学问。”
“苏文现在俨然天下第一才子!”天佑皇帝道,“如果他能加入我们,对朕忠心,天下士子必将振动。天下第一才子对文人士子的号召力,不可小视。”
“陛下英明。”陈忠良道。
“因此朕打算成全舞阳公主,将他招为驸马。”天佑皇帝眼神中闪出一道杀意,“至于冯家……哼,那条老狐狸当年做的事情,以为朕不知道吗?”
“现在想要整垮冯家,招苏文为驸马并不太难,毕竟他也不敢公然抗旨,更何况冯良才已经归隐。”陈忠良皱眉道,“关键是苏文如果在这个时候向陛下投诚,很可能遭到清流们的围剿,以至夭折。如果他不蠢的话,绝对不敢同意。”
“因此我们现在对冯家动手,用圣旨逼迫苏文休妻娶公主,不但得不到他的诚心归附,还有可能引起天下士子们的强烈反弹。”
“诚如陛下刚才所言,苏文现在对士子们的号召力,已经很大了。”
“有道理,只不过朕还是想用他!”天佑皇帝重重的点头,“如果天下第一才子都投诚于朕,那些读书人心中做何想法?让他写一些颂圣的诗词弘扬忠君的诗作,像他之前写的那些着作一样在民间广为流传,对朕来说岂不是天大的好事?”
舆论和宣传的作用很重要!
“因此苏文的投诚,能影响很多人读书人的人心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