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者在进入化劲以后,其实力已经显着超越了之前阶段的武者。可以说,一个化劲武者即使遭到二十个暗劲武者的围攻也不会落败。这种实力上的差距,使得化劲武者几乎成为了国术当中的神话,在有限的条件下,他们甚至可以抵挡子弹。
然而,化劲武者仍然是人,人被杀,就会死。化劲武者的劲力仍旧处于需要自主激发的程度,即使他们发劲的时间短到在0.1到0.2秒之内,但是仍然存在一旦攻击及身,而他们来不及发劲的情形。如果遭受预料之外的偷袭,即使是体魄再强大的化劲武者也存在败亡的可能。
所以在化劲之上,是苏燃之前推演出来的罡劲。内罡境界,劲力不仅可以布满全身,而且隐于皮肤筋膜之下,与身体组织融为一体。到了这个程度,劲力就不再是依靠武者的意念去发动,而是被动护身,一念之间能收能放。由于化劲的劲力掌控已经做到在明劲暗劲之间自由切换,罡劲则在此特性之上,更进一步,达到刚柔相济的地步。
内罡境界的武者,皮肤之下就好像有一层天然的防弹衣,不再受制于偷袭的威胁,同时内劲锻炼脏腑,使得五感都达到了常人所不能及的地步,有了极其强悍的第六感,可以有秋风未动蝉先知之能。这样的武者,根本不屑于与世俗争锋,他们的存在,就是每一个时代的定海神针。
然而,内罡之后还有外罡。当一名武者的本质强大到一定程度,随着体魄的壮旺和气血的雄浑,他的劲力不再受限于有形无形的区别。原本只能作用于身体的内劲此时渐渐达到可以外放之境,透体而出能达一寸距离,是为罡气。
罡气者,能够外放出体外形成无形的气罩。在内罡阶段,由内劲提纯而成的罡气还需要依托有形有质的体内筋膜等非牛顿流体而存在,对其进行温养。而到了外罡阶段,罡气已经能够脱离物质实体而存在。比如说,古代有武者能够凌空发劲的传说,讲的就是外罡阶段能够外放到体外的罡气。
外罡阶段的武者已经是陆地神仙般的存在了,罡气虽然只是一层无形物质的气劲,但是其硬度甚至可以抵挡狙击枪的子弹。如果千米外有一名杀手用手中的狙击枪向一名武者射击,那么罡劲以前几乎没有生还可能。
而内罡武者也无法抵挡这种攻击,只是他们知觉过人,可能在被瞄准以前就提前感知到了异样,可以躲避过去。而外罡武者根本不需要躲避,他们的罡气外放在体外形成一层保护罩,这层保护罩本质上一层极其强大的劲力,狙击枪子弹射到这层保护罩上会与其中蕴藏的劲力对撞而互相湮灭。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外罡武者称为人尽敌国也不为过,到了他们这个阶段,握铁成泥、生嚼碎骨皆不在话下。浑身气血浓厚,体内精气磅薄,从头顶百会穴上遥遥探出一根精气烟柱,直插天际,被称为精气狼烟之象。
从明劲一直到外罡,统称为后天境界,凡是人一生下来,就是后天,想要达到先天,除非时间倒流、返老还童,正常人绝无可能。但是武者本性自足,在后天修炼的道路上走到了尽头,就能由向外转向内求,逐渐地触摸到先天境界。
从后天到达先天以后,武者就不再是肉体凡胎,简单来说,这个阶段的武者甚至能够青春常驻,古时候有的道人到死的时候还是青年时期的模样,这就是先天境界。先天以后,寿命比寻常人悠长,能达300岁,但是依然会死,除非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达到先天中的返老还童之境,那就能每过一甲子由耄耋转为稚童,再造甲子,得享永年。
但是能够返老还童并不意味着这个人就能获得长生,因为生命只要活着,只要呼吸就会不断地衰老,哪怕这个人能够不停地返老还童,可是某些衰老的东西是在不停积攒的,一个人在世上不可能无所进也无所出,更不可能全无消耗,空空一片。
所以在此之上,更有一重胎息的境界。此阶段的武者在天地间,像婴儿在母亲的羊水里一样去呼吸,不依靠呼吸器官,不依靠肺来呼吸,甚至不依靠皮肤上的毛孔呼吸,而是在丹田之中,结胎而呼,结胎而吸。
当然,这个结胎并不是真的在丹田中孕育一个胎儿,或者像修仙小说那样练成元婴。而是回归在母亲羊水中的那种无所始无所终的胎息状态。不必依靠后天的浊气生存,自然不会有后天一呼一吸间的损耗,这样的蕴养方式,才能够使得体魄强大壮旺到极限,举手投足皆有开山裂石的力气。
后天的五个境界,明劲,暗劲,化劲,内罡,外罡。先天的三个境界,驻颜,返老还童,胎息。这总共八个境界就构成了完整的国术之路,而并非是苏燃未穿越前认为的三个境界。之前苏燃达到了化劲境界,就以武术宗师自居,实在是有点夜郎自大了,不过也不能怪他,因为外罡以及先天后的三个境界,是到了暗世界以后才开辟的新道路,在表世界里并没有这么高的武力层次,顶多到内罡就顶天了,甚至内罡高手都会隐世不出,明面上化劲最高,所以苏燃才会发出武道路断,没有对手的感慨。
这些明悟都是在世玉祖师石壁前冥想带来的,只是因为在这块石壁前坐了一会,从前那些零碎的线索就全都串了起来,为苏燃指明了一条武道之路。
苏燃莫名地知道,这些境界都是真实不虚的。他知道,这不是靠自己就能领悟出来的东西,而是方世玉祖师曾经到达过的武道之路,与他产生了共鸣,而在冥冥之中为他灌输的武道经验。
所谓的天人化生,恐怕指的就是先天境界的三重境界划分了。真是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苏燃站起身来对面前的石壁恭恭敬敬鞠了一个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