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少与洪天然、宋生等人觥筹交错,一时间宾主尽欢,气氛竟显得十分得热络。
宋生倒还好,康生、沙总可是之前参与彭雷高利贷生意的主力资金,也与彭雷颇有几分交情,眼下借着酒劲与洪天然攀谈热切,可见生意场上人走茶凉,其残酷之处也与拳台别无二致。
上个月黄不语招徕几个南边来的拳手,把我手下那几个废物打得很惨,搞得我投在他们身上的钱亏了一大笔。洪少你可得给我介绍几个能打的选手,好让我赢回这个场子。杰少嘿嘿笑道。
黄不语是拳赛的另一个大主顾,城里的枪杆子背景,做生意做到通信领域,气势极盛。因而同辈的杰少也与其不对付,但是几次相争鲜少得利。
洪天然不言,这些事在他干掉彭雷之后已有人全部透露给他,只是现在掌权时间甚短,手头难以搜罗到符合杰少要求的拳手。
想到这里,他旋了旋手里的酒杯,便有了定计,沉声道,“不用担心杰少,如果你手下不堪一用,那我会亲自出手打擂。”
“你加大注码买我赢就可以,那黄不语一定会和你对着干,到时候就让他开开眼界,知道下什么是人外有人山外有人山。”
这话说得极为自信,透露出一股无人能当的霸气,引得几人均是侧目。杰少更是眼神一窒,继而哈哈笑道:“有洪兄此言,我就放心啦。就看黄家那个臭鱼烂虾,这次拿什么和我争!”
沙总道,“洪公子真是年轻有为,这股霸气便是放在草莽年代也是罕见。我们这些家伙都老啦,有洪公子在定能将在拳赛生意经营得更上一层楼。”
康生也道:天下英雄出我辈,洪爷真是得了个好弟子,让人羡慕得紧呐。
洪天然笑而不语,即使心中不以为然,但也冲三位财爷连连举杯敬酒。
以他的实力,本可以不用理会这几个中年人,但一入江湖身不由己,要想打理好这三尺拳台,此行之前洪爷便已告诫过,跟这些个老油条打交道在所难免。
这也是对他的一种考验。不过对于他这样的武功高手来说,身手了得,脑子也得十分灵光,才能驾驭这份身手,因此拿下这种场合自然不在话下。
转眼拳坛换帅的消息悠悠而走,传说洪天然未到怒罗权便和当红拳手比斗了两次,都是以无可匹敌之势碾压了对手,而这两个对手皆是之前大老板扶持的种子选手。这种消息也让他成为那些俱乐部贵客的眼中钉肉中刺。
“我问你,你可知那新拳台主事洪天然是什么来历?”一个青年气急败坏地向眼前的中年人发问。
中年人不慌不忙,给自己斟了一碗茶,悠悠道:“他是洪爷的关门弟子。”
“废话!我也知道他是洪爷的弟子,我也知道他顶替彭七来这里做事。可是这个人破坏规矩,他亲自下场让我输了好几百万!好几百万!”他有看上去有些焦躁地来回踱步,“最关键的是,就算是洪爷的弟子里,我也从来没听过有这么一号武功高强的人物呀。”
洪天然出手的传言如果为真,那他的表现已经能让任何不懂武事的赌擂老板也没明白此人的武力绝对和其他人有着断层一般的差距,日后少不得要当一当怒罗权的当红炸子鸡。问题在于他是新的主事,不会被任何人收买拉拢。
中年人抿了一口茶,说道:“洪天然不是洪爷的关门弟子,而是洪爷的义子。四十年前洪爷创立洪鹤门时,洪爷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后来他因为一些事情引退以后就收了这个义子,直到最近才回来掌管一些生意。”
当年孙先生不奈奸雄当道,护法运动失败以后辗转东渡日本。有道是青莲白藕本是一家,孙先生本为豪雄,自身就在洪门内领四三八衔,自然得到日本青帮的大力资助,于是便在海外开创洪道同盟。
而南少林俗家弟子洪熙官托少林三十六房拳术所创南派五大拳之一洪拳在那个年代也已经盛行南北两方。与蔡刘李莫其他南拳四派不同,洪拳传习者众多,而门户之别见甚少。
无论是南方还是吧北方洪拳练习者,遇见皆以师兄弟相称,久而久之,结成洪门。而洪门并不是传统的武林门派,而是以爱国图强的合作理念潜伏于神州大地的秘密结社。
在浩浩荡荡的天下大潮当中,当时作为运动中坚力量的洪门子弟,便有数人在身经百战之后脱颖而出。
这些人受到革命热血的号召,远赴重洋,团聚到孙先生的身边,秘密报效。作为洪道同盟的一员,他们就像光明背后的阴影,虽然有时淡薄,看不见身影,但是不曾或缺。
当时国内势力犬牙交错,在日中关系对抗协作的背景下,许多支持其他军阀、党派、保皇党的武林人士均遭到强力暗杀,死于非命。
后来纷争结束以后,并没有取得理想的结果,孙先生黯然解散同盟。当时东渡到日本的一位洪拳高手便以助拳为由,重又回到故土。
此人不知何时已入日本籍,当时名唤作大山桥之助。回到中土以后,洪爷以洪拳为打底功夫创立洪鹤门,有人发现他显露的武功与当初的桥之助颇颇有相似,但又似有不同。
不过这段历史鲜为人知,世人只道有一个神秘的洪爷在乱世年代进入四九城,时来风云同借力,自身身手也如鬼神莫测,在城里黑道闯下偌大的基业。
而洪爷年事虽高,膝下无子,收过几个徒弟,但也都武功平平。传闻洪鹤拳需要杂糅中日两国的技术理念,需要极高的天赋才能领悟,非常人可以掌握,所以洪爷一直未曾寻到得意弟子。
二十年前一雨夜,洪爷紧急召开内门大会,宣称收乞一义子,姓洪名天然,然而算命先生批命为龙生九子,形异势奇,留于门内必会妨主,因此洪爷着此子武功练成以后便赴大澳深造,直至今日。
当时各房多有猜测,认为洪爷年高,怎会突然乞养一义子,定是老东西在外留下一私生子,放在门内名不正言不顺,恐遭师兄弟争权迫害,是以出此下策定为义子仅仅教授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