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儿咱们来唠一位三国里的“狠角色”。说他狠,不是因为他有多张扬,而是因为他总能在你还没反应过来时,就已经把KpI超额完成了。
这位,就是曹操麾下的“闪电战专家”——乐进。
要是把曹魏集团比作一家创业公司,那乐进绝对是那个让你又佩服又心疼的同事:平时闷声不吭,开会永远坐后排,可每到季度考核,他的业绩总能亮瞎所有人的眼。他不是在冲锋,就是在冲锋的路上。
一、乐进的“闪电战达人”人设
先来看看乐进的履历。他在曹操集团担任什么角色?简单说,就是“王牌销售总监”,专攻“硬骨头客户”。
史书里对他的记载有个特点——字少事大。《三国志》里满屏都是“先登”“破之”“斩其将”这样的关键词。这要是放在今天的职场周报里,那就是:“本周拿下三个大单,攻克五个难点项目,搞定八个竞争对手。”
乐进的风格,像极了今天的某类精英:不混圈子不站队,不刷存在感,但交到他手里的任务,从来不掉链子。曹操每次分配任务,最难啃的骨头基本都扔给乐进,而乐进的回应永远都是:“收到,搞定。”
更绝的是,乐进在曹魏武将圈里的存在感相当微妙。他就像今天那些常年拿S绩效却从不发朋友圈炫耀的技术大佬:五子良将里他排前面,但论起知名度,总被张辽、徐晃这些“网红同事”压一头。
二、乐进的“先登名场面”
要说乐进的职场高光时刻,那简直就是一部《三国版极限挑战》纪录片。
官渡之战,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争夺市场主导权。乐进主动请缨,带队直捣对方核心部门。《三国志》记载:“斩绍将淳于琼。”——对方分公司总经理,说拿下就拿下。
这场景放在今天,就像在商业谈判中,对方还在ppt第一页,乐进已经带着签好的合同回来了。曹操的反应大概是:“进啊,你这效率,让我很没有成就感啊。”
打孙权时更夸张。乐进带着小队就敢往对方大本营里冲,差点把孙权堵在办公室里签投降书。这要拍成电影,绝对是动作片:别人还在排队过江,乐进已经到对岸开始敲甲方门了。
最绝的是,乐进每次干完这种“非人类”任务,回来还特别淡定。就像今天的某个销冠,上午刚谈成一个亿的项目,下午默默回工位继续改方案,深藏功与名。
三、乐进的“实干派哲学”
乐进的职场哲学就八个字:多做事,少说话,不废话。
在曹魏这家“公司”里,其他人各有各的生存之道:
· 张辽是“明星员工”,到哪里都是焦点
· 于禁是“行政总监”,规矩比天大
· 徐晃是“战略顾问”,喜欢长远布局
而乐进,就是个纯粹的“实战派”。他的工作信条是:方案再漂亮不如结果漂亮,汇报再精彩不如战绩精彩。
这哥们儿要是活在今天,绝对是那个:
· 工作群里的“收到”担当
· 年会上的“隐形大佬”
· 绩效考核时的“天花板”
· 团队建设时的“定海神针”
曹操对乐进的使用方式也很直接:哪里需要攻坚,就把乐进往哪扔。就像现在的老板,遇到最难缠的客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个从不抱怨但总能签单的销售。
四、乐进的“终极晋升路”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集团发布最新人事任命:乐进晋升右将军。
这个晋升含金量有多高?相当于在今天的互联网大厂,从一线经理直接升到集团副总裁。
更难得的是,乐进这个晋升,没有任何争议。全公司上下一致反应:“早该他了!”就像某个技术大牛终于升cto,所有人都觉得实至名归。
看看乐进的晋升路径:每次都是实打实的战功堆出来的,没有水分,没有捷径。这给现代打工人的启示就是:在职场,业绩才是最好的通行证。
五、乐进的“现代职场启示录”
乐进的故事,简直就是一本《职场生存实用手册》:
第一,能力才是最好的名片。
乐进用实力证明:你可以不说话,但你不能没结果。
第二,专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在乐进的字典里,没有“办公室政治”,只有“任务完成”。
第三,老板最爱的永远是能解决问题的员工。
曹操为什么重用乐进?因为每次给他任务,他都能超额完成。
第四,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乐进的存在感都是靠实绩刷出来的,不是靠吹牛吹出来的。
第五,长期主义才是王道。
乐进在曹魏集团一步一个脚印,最终跻身核心管理层。
六、假如乐进穿越到现代
让我们开个脑洞:如果乐进出现在今天的职场:
场景一:晨会
老板:“这个项目谁来接?”
众人沉默。
乐进:“我来。”
三天后,项目验收通过。
场景二:年终总结
同事A:“我今年参加了18场培训...”
同事b:“我优化了7个流程...”
乐进:“完成了37个项目。”
全场寂静。
场景三:团队建设
大家在高谈阔论未来规划。
乐进默默把今年的KpI又超了20%。
结语:致敬我们身边的乐进们
其实在每个公司,都有乐进这样的存在:
· 他们可能是那个最早到最晚走的程序员
· 可能是那个永远在见客户的销售
· 可能是那个把项目细节抠到极致的产品经理
他们不擅长表达,但特别擅长交付;不懂得邀功,但懂得负责;不追求存在感,但永远值得信赖。
乐进用他的职业生涯告诉我们:职场有时候很简单——把事做好,其他的自然会来。
这大概就是:成于实干,立于担当,但实干家永远值得信赖。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