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三国这场大型创业真人秀,曹操是那个白手起家的草根逆袭典范,刘备是那个靠人设圈粉的顶流网红,而咱们今天要聊的孙权——那可是妥妥的“富二代守业教科书”。
这位老兄九岁就能跟着哥哥出差混脸熟,十八岁直接继承家业,最后硬是把父兄留下的江东集团做成了上市公司,自己还当了整整五十二年的董事长。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位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老板,到底有什么独门绝技。
一、“躺赢”的富二代?
建安五年,孙策遇刺身亡。临终前把孙权叫到床边,说了句千古名言:“举江东之众,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这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开拓市场你不行,守业维稳我最行。
当时的孙权才十八岁,放在现在也就是个刚上大学的小年轻。突然间接手这么大家业,外有曹操虎视眈眈,内有老臣各怀心思,要说心里不慌,那肯定是骗人的。
《三国志》里描写他刚继位时的场面特别有意思:“待张昭以师傅之礼,而周瑜、程普、吕范等为将率。”这就好比现在的年轻cEo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把老爸留下的老臣都供起来,该给股份给股份,该涨工资涨工资。
最绝的是,他还真把这场面给稳住了。不但稳住了,还让江东集团业绩节节高升。这份功力,可不是哪个富二代都有的。
二、“朋友圈”管理大师
要说孙权这辈子最厉害的本事,那必须是经营人脉。他那个“朋友圈”,简直堪称三国顶级配置。
文有张昭——相当于现在的首席运营官,把内部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
武有周瑜——好比现在的市场总监,赤壁一战直接把曹操踢出江南市场;
后来还有鲁肃、吕蒙、陆逊……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大将。
孙权用人的艺术,那真是出神入化。他知道什么时候该用年轻人冲劲,什么时候该用老成持重。比如用周瑜时,他才二十六岁;用陆逊时,更是力排众议启用新人。
这就像现在的企业老板,既要给年轻员工机会,又要稳住老员工的心,这个平衡术玩得那叫一个溜。
最经典的是他对甘宁的使用。甘宁以前是黄祖的手下,跳槽到孙权这边后,直接献上“夺取荆州”的战略规划。要是换了个疑神疑鬼的老板,肯定觉得这是反间计。可孙权二话不说就采纳了,后来果然大获成功。
这份胸襟,这份魄力,难怪能成就大业。
三、“墙头草”的生存智慧
孙权这辈子最被人诟病的,就是他那“反复横跳”的外交策略。但细想起来,这不正是他的高明之处吗?
赤壁之战前,他能在“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玩平衡;
夺取荆州后,他能在蜀汉和曹魏之间左右逢源;
夷陵之战时,他转头就向曹丕称臣,等打完仗立马翻脸不认人。
这套操作,放在现在那就是顶级商业谈判专家。该强硬时绝不退缩,该服软时立马认怂,永远以利益最大化为准则。
有个特别经典的段子:有一次曹操大军压境,孙权给曹操写了封信,信里那个语气谦卑得啊,简直要把曹操捧上天。结果等曹操退兵,他转头就跟部下说:“我那是逗他玩呢!”
这份“能屈能伸”的功夫,可不是谁都学得来的。就像现在的企业,该融资时融资,该并购时并购,永远把生存放在第一位。
四、“长寿老板”的养生之道
孙权活了七十一岁,在三国的君主里算是相当长寿的了。比曹操、刘备在世时间都长。
要说他的养生之道,那真是值得现在的老板们好好学习。
首先,他懂得“抓大放小”。军国大事亲自过问,具体执行交给手下。这就避免了诸葛亮那种“事必躬亲最后累死”的悲剧。
其次,他特别会“调节心情”。没事就带着文武百官出去打猎,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团队感情。
最重要的是,他深谙“中庸之道”。不像曹操那样锋芒毕露,也不像刘备那样过于仁厚,该狠时狠,该柔时柔,张弛有度。
这份生存智慧,让他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不但活得好,还活得久。
五、晚年的“翻车”现场
不过话说回来,人无完人。孙权晚年也干了不少糊涂事。
最大的败笔就是在立太子这件事上反复无常。先是立孙和为太子,后来又宠爱孙霸,搞得两个儿子争得你死我活。最后干脆把两个都废了,改立最小的儿子孙亮。
这一通操作,直接把东吴的政局搅得天翻地覆。老臣们被迫站队,能臣良将被逼致死,为后来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这就好比一个企业的老董事长,到了退休年纪却迟迟不定接班人,搞得公司内部派系林立,人心惶惶。
所以说啊,再英明的领导,到了晚年也容易犯糊涂。权力这杯酒,喝多了真的会上头。
六、历史给的“差评”
陈寿在《三国志》里给孙权的评价很有意思:“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
这话说得相当到位:前半生是英明神武的勾践二代,后半生就成了疑神疑鬼的昏君。
最讽刺的是,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在他死后不到三十年就败光了。儿子孙亮被废,孙子孙皓更是有名的暴君,直接把东吴给作没了。
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创业难,守业更难。能把家业顺利传给下一代,那才是真本事。
尾声:守成之主的启示
回顾孙权的一生,我们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他可能不是最会打仗的,也不是最会治国的,但他绝对是最懂得“生存”的。
他的成功,给所有“富二代”提供了一个完美范本:
第一,要懂得尊重老臣,但不能被老臣架空;
第二,要善于用人,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第三,该强硬时强硬,该妥协时妥协;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活得久才是硬道理。
所以啊,各位在职场打拼的朋友,下次遇到难题时,不妨想想孙权——这位三国时期的“守成大师”。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不一定要做最闪亮的那颗星,但一定要做最持久的那盏灯。
毕竟,在人生的马拉松里,跑得最快的不一定能笑到最后,但跑得最稳的,往往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孙权用他的一生,完美诠释了什么叫做“流水的主角,铁打的仲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