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西汉文帝年间,有个叫贾谊的河南小伙,堪称那个时代的顶流网红。这位仁兄二十出头就被皇帝直接点名空降中央,写的文章动不动就刷屏长安城朋友圈,却偏偏命运多舛,人生轨迹活像坐过山车——刚蹿上巅峰就啪叽摔进谷底。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位西汉第一才子的那些趣事。
一、 少年得志堪比考上清北还保研
贾谊同学绝对属于别人家的孩子典型代表。十八岁就能把《诗经》《尚书》倒背如流,写起文章来比现代人发微博还溜。当时河南太守吴公(这位名字丢了的官员后来全靠贾谊才在史书上留了名)一看这小伙子不得了,直接收编当秘书。结果贾谊写的公文都能被当成文学作品传阅,气得当地文豪们直跺脚:你小子给条活路行不行?
汉文帝刚登基那会儿要招贤纳士,吴太守立马把贾谊当特产打包进京。文帝面试时让贾谊谈治国理念,这小子口若悬河讲了三个时辰,从天文地理说到人事制度,把皇帝听得眼冒金星当场拍板:人才啊!直接授予博士学位(博士)!特别离谱的是——贾谊当时才二十一岁,是所有博士里最年轻的,相当于现在二十二岁当博导的水平。
最气人的是,每次文帝让老教授们讨论政事,老家伙们支支吾吾时,贾谊总能叭叭叭给出完美答案。史书记载诸生于是以为能不及也,翻译成现代话就是:老教授们集体自闭了。于是贾谊一年内连升三级,做到中大夫,相当于国务委员待遇,工资两千石小米(当时公务员发工资用小米计算),出门配专车,成了大汉朝最闪亮的政治新星。
二、 改革提案吓坏老干部
少年得志的贾谊飘了,开始疯狂输出改革方案。他给文帝上了个《论定制度兴礼乐疏》,核心思想是:老板咱们搞个豪华版朝廷礼仪吧!现在上朝跟菜市场似的,完全体现不出天子威严啊!
这事儿本来文帝挺心动,但周勃、灌婴这些老干部不干了。这些老同志都是跟着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本来看着毛头小子蹿升就眼红,现在居然要搞礼仪改革?周勃当场跳脚:老子当年穿开裆裤...啊不,穿铠甲打仗的时候,你小子还在玩泥巴呢!现在居然要让老子对你行大礼?
更狠的是贾谊居然建议把诸侯王封地收回中央,这直接捅了马蜂窝。当时诸侯王都是文帝的堂兄弟叔伯辈,听说这事集体炸毛。于是老干部们组成反贾谊联盟,天天在文帝耳边吹风:贾谊这小子就爱搞事情洛阳人心眼多得很他要是得势咱们都没好果子吃。
文帝最后怂了,毕竟刚即位地位不稳。于是贾谊突然收到调令:即日赴任长沙王太傅(家庭教师)——等于从中央政治局被发配到湖南给地方诸侯当家教。消息传出后,长安官场纷纷表示:让你嘚瑟!
三、 南下长沙遭遇职场pUA
贾谊哭着鼻子往长沙走,越走心越凉。那时长沙属于蛮荒之地,贾谊在日记里写:听说长沙潮湿多瘴气,我寿命恐怕要打折啊!(后来果然应验)
路过湘江时,贾谊戏精附体,对着江水开始哭诉:屈原老师我懂你了!咱们都是天才遭人嫉啊!哭着哭着写了篇《吊屈原赋》,把排挤他的官员比作(猫头鹰,当时认为是不祥之鸟),把自己比作凤凰。这篇文章很快传回长安,老干部们看了气得胡子直抖:骂谁是猫头鹰呢?!
在长沙呆了三年,贾谊成功把长沙王刘着培养成文艺青年,天天带着王爷读诗书写辞赋。某日真有猫头鹰飞进屋里,贾谊立即占卜吉凶,得出结论:野鸟入室,主人将去。于是又写了篇《鵩鸟赋》,通篇都在说老子大概要死了。结果...猫头鹰扑棱几下飞走了,贾谊白哭一场。
最搞笑的是,文帝某天突然想起这个天才,召他回长安聊鬼神之事。贾谊半夜进宫,从盘古开天讲到山海经,文帝听得入迷不断往前挪坐垫(至夜半,文帝前席)。聊完文帝感叹:我好久没见贾谊了,还以为他学问超过我了,现在看来还是差不多嘛!——合着皇帝把贾谊当百度百科用了?
四、 给文帝儿子当老师的奇葩事
文帝虽然没给贾谊复职,但把他调去给最爱的小儿子梁王刘揖当老师。贾谊吸取教训不再谈国事,专心搞教育,却闹出更多笑话。
梁王当时还是熊孩子,贾谊专门写了篇《劝学篇》吓唬学生:不学诗书就会变文盲,变文盲就会被鄙视,被鄙视就会抑郁,抑郁就会...梁王被吓得乖乖读书。有次梁王爬树掏鸟窝,贾谊立即写《治安策》引申论述:王爷爬树可能摔伤,摔伤可能夭折,夭折会导致皇嗣危机...文帝看了奏折哭笑不得:我儿子就爬个树,至于扯到国家存亡吗?
贾谊对梁王实行精英教育,课程表排得比衡水中学还满。早上学《诗经》,上午练书法,下午研读《春秋》,晚上还要写策论。梁王偷偷给父皇写信:老师是要累死我然后继承我的玩具吗?文帝反而表扬贾谊:严师出高徒!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梁王后来真的坠马而死(但和爬树无关)。贾谊哭得比文帝还伤心,连续一年上疏自责:都怪我没教好骑马安全规范!皇帝反而要安慰他:爱卿别哭了,要不你再给我讲个鬼神故事?
五、 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神预言
贾谊最神奇的是各种精准预言。他早就警告文帝:诸侯王地盘太大必生反心!当时没人当真,结果后来真发生七国之乱。
最绝的是关于匈奴的预判。当时朝廷主流意见是给匈奴送礼物求和平,贾谊却提出神方案:咱们应该用文化输出搞垮他们!给单于送奢侈品,让他们沉迷享乐;派文艺团体表演歌舞,消磨他们斗志;推广中原美食,让他们吃胖跑不动马...这思路简直超前两千年!
他还曾预言铜钱将导致通货膨胀(当时刚流行铸钱),建议朝廷垄断铸币权。老干部们嗤之以鼻:书生之见!结果文帝放私人铸钱后,果然出现假币泛滥、物价飞涨,最后不得不乖乖采用贾谊方案。
贾谊三十三岁去世时,留下的《治安策》里预言了匈奴问题、诸侯问题、经济问题...后来全部应验。东汉桓谭因此感叹:贾谊简直就是穿越者!
六、 文艺青年的浪漫轶事
别看贾谊整天忧国忧民,其实也是个文艺青年。在长沙时经常跑去吃辣(当时刚出现的口味),还写诗赞美辛而不烈,辣而回甘。后来回长安居然带了几罐辣酱送给文帝,皇帝尝后猛喝三杯水:贾谊是想谋害朕吗?!
他还是西汉最早的。家里养了只叫的黑猫,写奏折时猫经常踩墨水留脚印。有次给文帝的奏章上就有猫爪印,皇帝还特意询问:爱卿此乃何种新政暗号?
感情生活更是扑朔迷离。据说在长沙时有个湘女对他表白,贾谊居然写赋拒绝:吾志在天下,岂能耽于儿女私情?结果姑娘转身嫁了当地富商,贾谊又酸溜溜写诗: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典型的口嫌体正直。
七、 历史评价反差萌
贾谊死后评价两极分化。司马迁夸他:旷世奇才!苏轼却吐槽: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王安石点赞:如果文帝全用贾谊方案,西汉早超越周朝了!朱熹摇头:年轻人太急躁。
但所有人都承认:贾谊文章是真的绝!他的《过秦论》被后世语文课本收录,折磨无数中学生。据说明朝有个书生考科举时引用贾谊名言,考官批注:又是贾谊!每个考生都引用他,能不能来点新鲜的?
现代考古还发现趣事:长沙贾谊故居遗址里,出土的西汉酒杯上刻着贾君莫忧,可能是当时粉丝应援物。更搞笑的是某汉墓竹简上写着:贾生之言,常显于梦中。——合着这位粉丝天天梦见贾谊说梦话?
纵观贾谊一生,简直就是古代版学霸的悲喜剧:智商超高但情商捉急,眼光长远但不懂人情世故。如果活在今天,大概会是天天上热搜的争议性大V:一边被夸神预测,一边被骂哗众取宠。所以最后让我们用贾谊自己的诗总结他的人生:
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自残至此。呜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等等,这其实是苏轼说的?不管了,贾谊老师莫生气,反正您永远是我们心中那个才华横溢又有点可爱的倒霉才子!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