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秦末汉初,英雄辈出,有斩白蛇起义的刘邦,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还有个不太正经的主儿——英布。这位老兄的人生轨迹,堪称一部荒诞喜剧,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位黥面枭雄的趣闻轶事。
一、从囚徒到诸侯的逆袭路
英布本是六县(今安徽六安)的一个平头百姓,年少时有个算命先生给他看相,神秘兮兮地说:“小哥面相不凡,将来必先受刑而后称王啊!”英布一听乐了:“您这算命法子倒是新鲜,先挨揍再当官?那我得多想不开啊!”
谁知后来英布因触犯秦律,果然被处以黥刑——就是在脸上刺字再涂墨,成了“纹身爱好者”。这要搁现在,顶多算个社会人,但在秦朝那可是终身耻辱的标志。英布却摸着脸上的刺青哈哈大笑:“算命先生真神人也!他说我先受刑后称王,如今刑已受,称王的日子还远吗?”同牢房的囚犯们都觉得这人怕是疯了。
出狱后,英布被发配到骊山修秦始皇陵。那里聚集了数十万刑徒,堪称秦朝的“劳改大学”。英布在这所“大学”里充分发挥社交牛逼症,专结交豪杰之士,悄悄对狱友说:“哥几个,咱们在这儿修陵墓多没劲,不如...”说着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没过多久,他果然带着一帮亡命之徒逃入江湖做了土匪。
二、投机大师的生存哲学
陈胜吴广起义后,英布觉得机会来了,立即带人投奔了项羽的叔叔项梁。项梁见这人脸上刺青还洋洋自得,觉得不是凡人,便分给他一支军队。从此,英布开启了职业造反生涯。
英布打仗有个特点——特别狠。每次作战必为先锋,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时,正是英布率先渡过黄河攻击秦军。战后论功行赏,项羽封他为九江王。这下可好,算命先生的预言应验了:受刑之后果然称王!
但英布这人有个毛病,好比现代职场中的“骑墙派”,总在项羽和刘邦之间左右摇摆。项羽召他出兵讨伐刘邦时,这位老兄居然只派四千老弱病残去应付,自己称病不出。项羽派使者责备,他干脆闭门不见。使者回去报告:“大王,英布说他痔疮犯了,不能骑马。”项羽气得直跳脚:“他当我是三岁小孩?痔疮?我看他是有二心!”
果然,当刘邦派随何来游说时,英布虽然内心动摇,却还要装模作样。随何在他府上住了三天,英布就是不见。随何急中生智,直接找到项羽的使者,当众宣布:“九江王已经归汉!”英布被逼上梁山,只好杀了项羽使者,正式投靠刘邦。
刘邦与英布见面时更是滑稽。当时刘邦正坐在床上洗脚,见英布进来也不起身,继续搓他的臭脚丫子。英布气得想拔剑自刎——我好歹是个王,你居然这样侮辱我!等到出了帐门,被引到安排好的住处,见帐幔、用具、饮食、侍从都与汉王规格相同,又高兴得手舞足蹈:“原来刘邦这么看重我!”这情绪起伏比过山车还刺激。
三、汉初异姓王的悲惨结局
刘邦打败项羽后,封英布为淮南王。这位老兄终于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土皇帝生活,在封地里吃喝玩乐,好不快活。
但好景不长,刘邦开始收拾异姓王。韩信、彭越相继遭殃。当彭越被剁成肉酱分赐诸侯时,使者送到英布府上。英布正在野外打猎,见送来一罐肉酱,还高兴地说:“汉王真贴心,知道我好这口!”等得知是彭越的肉酱,当场吐得稀里哗啦,连夜下令集结军队,生怕自己成为下一罐肉酱。
英布的造反过程也十分戏剧化。他有个宠姬生病,常去医生家就诊。中大夫贲赫与医生对门而居,以为这是个巴结领导的机会,便送厚礼给宠姬,还陪她饮酒。宠姬回去后在英布面前夸赞:“贲赫真是个长者啊!”英布顿时疑心大作:“你怎么知道他是个长者?”便要捉拿贲赫。贲赫吓得逃到长安告发英布谋反。
英布见贲赫逃跑,索性真反了。他对部下演讲:“皇上老了,厌倦打仗,必不能亲征。诸侯中我只怕韩信和彭越,如今他们都死了,我还怕谁!”这flag立得稳稳的——结果刘邦真的亲自来征讨了。
两军对垒时,刘邦远远喊话:“英布,何苦造反呢?”英布很实在回答:“想当皇帝呗!”刘邦气得大骂,于是开战。英布战败逃亡,戏剧性的是——他居然逃到了岳父长沙王吴臣的地盘。吴臣表面款待,暗中设伏,一代枭雄就这样稀里糊涂送了性命。
四、野史中的英布趣闻
正史中的英布已经够滑稽了,野史中的故事更是让人捧腹。
据说英布特别迷信面相之术。有一次遇到个相士,相士看他脸后摇头叹息:“阁下本有帝王之相,可惜破了相。”英布摸着脸上的刺青得意道:“这你就不懂了,我这叫‘破相成龙’,没这刺青还当不了王呢!”相士无语,只能感叹这人的自我安慰能力一流。
还有传说英布极其讲究吃喝。在九江当王时,专门派人到各地搜罗美食。有一次厨子做鱼不新鲜,英布吃出来后不但杀了厨子,还立下规矩:以后所有厨子做菜前必须先尝一口,确认新鲜才能上桌。从此王府厨子们每天都提心吊胆,生怕成为试毒小白鼠。
最有趣的是关于英布与骊山陵的传说。据说英布从骊山逃跑时,顺手牵羊带走了几件秦始皇的陪葬品。后来他每次打仗前都要偷偷摸一摸这些宝贝求保佑。直到兵败身亡时,人们从他怀里搜出个小铜人,正是秦陵中的器物。这大概是最早的“摸金校尉”了?
英布死后,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宝藏的传说。有人说他把多年掠夺的财宝藏在九江某处,只等有缘人发现。至今安徽一带还有老人会说:“英布藏宝,看得到,摸不着。”引得不少寻宝者年年搜寻,却始终一无所获。
五、历史评价与现代启示
纵观英布的一生,可谓荒唐与传奇并存。司马迁评价他:“功冠诸侯,用此得王,亦不免于身为首虏者,其功虽显,而其心自疑,忧患之来,自其始也。”意思是功劳虽大,但心里老是疑神疑鬼,最终自取灭亡。
从现代视角看,英布简直是个“投机癌”晚期患者。他在项羽强大时投项羽,在刘邦得势时投刘邦,永远选择当下最有利的选项。这种策略短期看似聪明,长期却失去了所有人的信任。好比职场中那些永远站队、毫无原则的人,最终往往两头不讨好。
英布的故事也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英布”。有点小聪明就自以为可以玩弄天下于股掌,殊不知在真正的高手眼中,这等伎俩不过是跳梁小丑。他的悲剧在于,总以为自己是棋手,其实始终是别人棋盘上的棋子。
不过话说回来,英布从刑徒到诸侯的逆袭,也展现了一个小人物在乱世中挣扎向上的生命力。他不甘于命运安排,凭借军功改变人生轨迹,这点倒值得现代人学习。只是他成功后忘乎所以,缺乏长远眼光,最终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这教训同样深刻。
如今在英布的家乡安徽六安,还有关于他的传说和遗迹。当地老人提起英布,总是又叹又笑:“这小子啊,本事大着呢,就是太能作!”这话精准概括了英布的一生——有能力,能折腾,最终把自己作死了。
英布的故事犹如一部荒诞喜剧,让人在笑过之后又不免深思:在命运的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演员,但如何演好自己的角色,却不只是靠小聪明就能解决的。或许,这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吧。
所以朋友们,做人可不能学英布——脸上刺青可以洗,人生的污点可就难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