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位爷,那可是战国时期的摇滚巨星——高渐离。不过您可别被那些正史里板着脸的记载给骗了,这位爷的人生可比电视剧精彩多了。咱们今天就来扒一扒这位击筑天王那些鲜为人知的趣事,保证让您笑得前仰后合,顺便还能学点历史知识。
第一章:音乐神童还是熊孩子?
话说高渐离出生在燕国一个普通家庭,打小就显露出音乐天赋。不过您可别以为他是个安静的美男子,这位爷小时候可是个十足的熊孩子。
据《燕国野史》记载,小高渐离五岁那年,他爹给他买了把玩具筑(注:筑是古代一种弦乐器),本想着培养个音乐家出来。谁知道这小子拿到筑的第一件事不是学弹奏,而是把筑弦全拆了,绑在院子里当晾衣绳!他爹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抄起扫帚就要揍他。结果您猜怎么着?这小子一边跑一边用拆下来的筑弦当弹弓,把他爹最心爱的陶罐给打碎了!
小兔崽子!你这是要气死我啊!他爹追得上气不接下气。
爹!我这是在研究声学原理!小高渐离边跑边喊,您看这弦绷紧了声音多脆生!
您说这孩子是不是欠揍?不过说来也怪,就是这次弦弹陶罐事件后,小高渐离突然对音乐开了窍。他把筑重新装好,没几天就能弹出像模像样的曲子了。他爹一看,得,这小子说不定真是个天才,也就不计较那些被打碎的坛坛罐罐了。
第二章:街头艺人的逆袭之路
长大后的高渐离成了个街头艺人,整天在燕国都城蓟城的酒肆里弹筑谋生。不过这位爷的表演风格可跟别人不一样,人家都是规规矩矩弹古曲,他倒好,专挑市井小调,还经常即兴改编。
《燕市杂记》里记载了这么一件趣事:有一天,高渐离正在酒肆里弹奏,突然听见外面有对夫妻吵架。女的骂男的整天喝酒不干活,男的反驳说女人不懂生活情趣。高渐离一听乐了,当即把吵架内容编成了曲子,边弹边唱:
娘子骂郎酒气熏,郎说娘子不懂琴~
不如共饮一壶春,醉里听我说分明~
这一唱不要紧,把吵架的夫妻都给逗乐了,手拉手进酒馆喝酒去了。酒馆老板一看,好家伙,这高渐离还有调解家庭矛盾的能耐,当即给他涨了工钱。
不过高渐离最出名的还不是这个,而是他独创的技法。别人弹筑都是轻拢慢捻,他倒好,直接上手拍打琴弦,发出铿锵有力的声音。这种暴力演奏法在当时可是惊世骇俗,被传统乐师们骂得狗血淋头。但老百姓爱听啊!每次高渐离表演,酒馆里都挤得水泄不通。
有个老乐师实在看不下去了,指着高渐离鼻子骂:你这是亵渎音乐!祖宗传下来的规矩都让你败坏了!
高渐离也不恼,笑嘻嘻地说:老先生,您那套规矩是弹给祖宗听的,我这是弹给活人听的。要不您也来一段?
老乐师气得拂袖而去,高渐离在后面喊:别走啊!我给您打个折!
第三章:与荆轲的塑料兄弟情
说到高渐离,就不能不提他的好基友荆轲。这俩人的友谊,那真是比塑料还塑料,比钢铁还钢铁。
《刺客列传》里记载他俩经常在燕市喝酒,喝高了就一个击筑一个唱歌,哭完又笑,笑完又哭,活像两个神经病。但您可别以为他们真是酒肉朋友,这俩人可是过命的交情。
最搞笑的是荆轲刺秦王前的那段。大家都知道荆轲出发时,高渐离在易水边击筑送行,场面那叫一个悲壮。但您知道吗?出发前夜,这俩活宝还闹了出笑话。
据《燕丹子》记载,荆轲临行前一晚紧张得睡不着,跑到高渐离家说:老高啊,我这一去可能就回不来了,你给我弹个曲儿壮壮胆呗?
高渐离说:行啊,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件事。
啥事?
你要是真把秦王刺死了,记得让他给我签个名!我可是他的乐迷!
荆轲差点没气乐了:你认真的?我去刺杀他,还管他要签名?
高渐离一本正经:那怎么了?一码归一码嘛!
结果第二天易水送别时,高渐离弹着弹着突然停下来喊:喂!老荆!别忘了我的签名!
送行的人都懵了,荆轲在船上哭笑不得地挥手:记着呢!记着呢!
您说这俩人心有多大?不过话说回来,正是这种在生死面前的豁达与幽默,才显得这对朋友情谊的真挚。
第四章:宫廷乐师的叛逆日常
荆轲刺秦失败后,高渐离为了避祸,改名换姓给人当佣工。但金子总会发光,他的音乐才华还是被秦始皇发现了。按理说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但咱们这位高爷的操作简直让人大跌眼镜。
秦始皇听说有个佣工击筑特别厉害,就召他入宫表演。高渐离一进宫,秦始皇就认出来了:这不是荆轲那个朋友吗?
您猜高渐离怎么着?他不但不害怕,反而笑嘻嘻地说:陛下好记性!不过我现在就是个弹琴的,您要是不介意,我给您来段新编的《秦王破阵乐》?
秦始皇都被他这态度整不会了,居然真让他弹了一曲。这一弹不要紧,把秦始皇给听入迷了,当场赦免了他,还让他当了宫廷乐师。
不过高渐离可没打算老老实实当差。有一次秦始皇大宴群臣,让高渐离表演。这位爷倒好,弹着弹着突然来了段即兴发挥,把秦始皇最近苛政的内容全编进曲子里了。大臣们听得冷汗直流,秦始皇却拍案叫绝:妙啊!这曲子把朕的威严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渐离心里那个无语啊,心想这秦王是不是缺心眼?不过他也发现,用音乐讽刺比直接骂街效果好多了,至少能保住小命。
第五章:铅筑刺秦的行为艺术
高渐离在宫里待久了,眼睛渐渐被熏瞎了(也有说是故意弄瞎的)。但这丝毫不影响他搞事情的决心。这位爷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铅灌进筑里,等筑变重了,找机会砸秦始皇!
《史记》里这段记载得特别严肃,但细想一下,这操作简直太有喜剧效果了。您想想,一个瞎子,天天偷偷摸摸往琴里灌铅,还得背着人,这画面多滑稽?
最搞笑的是,秦始皇还经常夸他:高爱卿的筑声越来越浑厚有力了!
高渐离心里暗笑:那可不,加了二十斤铅呢!
终于有一天,高渐离觉得铅加得差不多了,趁给秦始皇独奏时,突然举起筑就要砸。可惜他眼睛看不见,准头差了点,只擦破了秦始皇一点皮。
秦始皇都懵了:爱卿这是何意?
高渐离叹了口气:陛下,我这是在给您表演重金属音乐啊!
当然,结局大家都知道,高渐离最终被杀。但您以为这就完了?这位爷临死前还闹了出笑话。刽子手问他还有什么遗言,他说:能不能让我最后弹一曲?
刽子手说不行。高渐离又说:那能不能让我摸摸我的筑?
刽子手还是说不行。高渐离叹了口气:那你们总得让我放个屁吧?这个不违反规定吧?
据说在场的人都憋笑憋出内伤了。您说这位爷,死到临头还不忘搞笑,这份豁达,古今少有。
第六章:高渐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高渐离死后,他的故事和音乐却在民间广为流传。最神奇的是,他那种的演奏方式,居然阴差阳错地演变成了后来的多种弹拨乐器技法。
唐朝有个叫李龟年的音乐家,自称是高渐离的隔代传人。他在长安街头表演时,总要先讲一段高渐离的轶事暖场。最逗的是,他经常说:高祖师爷当年要是知道铅那么贵,说不定就改用别的方法了!
宋朝时,高渐离的故事被改编成各种戏曲。有个版本特别离谱,说高渐离其实没死,而是带着筑隐居山林,后来还收了李白当徒弟。李白那首我本楚狂人就是跟高渐离学的风格。这都哪跟哪啊?但老百姓就爱听这个。
到了现代,高渐离更成了反叛音乐人的象征。有摇滚乐队把他奉为祖师爷,说他是中国第一个玩重金属的。还有音乐选秀节目,选手动不动就说:我要像高渐离一样,打破常规!评委就问:你也要往吉他里灌铅吗?全场爆笑。
最绝的是某年春晚,有个小品讲高渐离参加音乐选秀,评委是秦始皇。高渐离表演完,秦始皇亮出说:你这是亵渎音乐!高渐离回怼:您这是不懂创新!最后两人合唱了一首《难忘今宵》,笑果十足。
尾声:一个叛逆者的幽默人生
纵观高渐离的一生,他用音乐对抗强权,用幽默消解苦难。在那个严肃的时代,他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对再大的压力,保持幽默和创造力,才是真正的反抗。
所以各位看官,下次当您遇到不顺心的事,不妨学学高渐离,唱个小曲,讲个笑话。毕竟生活已经够苦了,咱们总得给自己找点乐子不是?
最后送大家一句高渐离的名言(也可能是后人编的):
人生就像击筑,太轻了没意思,太重了弦会断,关键是要掌握好力度——以及往里面灌多少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