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聊聊战国时期一位颇具戏剧性的人物——樊於期。这位老兄在历史上留下的笔墨不多,但每次出场都自带bGm,堪称战国版的反骨仔专业户。他的故事要是拍成电视剧,绝对能拿下当年的收视冠军,片名我都想好了,就叫《我在秦国当叛将的那些年》。
一、职场菜鸟的逆袭之路
樊於期同志最初在秦国打工时,那可是标准的职场菜鸟。那时候秦国正值商鞅变法后的上升期,公司福利好,晋升通道明确,只要肯干就能出人头地。樊於期一看这架势,立马投了简历,经过几轮面试(可能还包括举鼎测试),顺利入职秦国军事部门。
刚开始,樊於期同志表现相当不错。《史记》里说他,虽然没具体说是什么功,但能在秦国这个绩效考核严格的地方拿到好评,说明至少完成了KpI。秦国实行的是军功爵制,砍一颗人头升一级,樊於期估计没少砍,不然也混不到将军的位置。
但问题来了——这位樊将军有个致命弱点:太实在。在秦国这种职场文化里,实在人往往混不好。当时的秦国cEo吕不韦正在搞企业文化改革,提倡狼性文化,要求员工们既要能打,又要会来事。樊於期显然只学会了前半部分。
二、第一次反骨:从将军到通缉犯
樊於期职业生涯的转折点,是与少年嬴政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当时嬴政还是个小屁孩,刚继承王位,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吕不韦。樊於期可能觉得小孩好欺负,或者单纯就是脑子进水了,居然在一次军事行动中公然抗命。
《战国策》记载,樊於期得罪于秦,但没说具体得罪了啥。我猜可能是这样的场景:
嬴政(奶声奶气):樊将军,去把赵国那个项目拿下!
樊於期:小屁孩懂个锤子!那项目明显是个坑!
(朝堂一片寂静)
吕不韦:来人啊,把这个不知死活的给我记大过!
就这样,樊於期从秦国高管一夜之间沦为通缉犯,悬赏金额高达千金,邑万家。按当时的物价换算,相当于现在的中彩票头奖,还是连中十次那种。樊於期一看这架势,立马收拾细软跑路,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这里不得不佩服樊将军的逃跑技能。秦国当时的情报网络和追捕系统堪称战国版FbI,能从他手下溜走的人不多。樊於期不仅成功逃脱,还顺手拐走了嬴政的老妈赵姬的某个亲戚(野史说法),这操作简直可以写进《战国逃脱大师》教科书。
三、燕国再就业:从通缉犯到VIp顾问
逃亡后的樊於期来到了燕国,当时的燕国cEo是太子丹。太子丹一看简历:前秦国高管,熟悉秦国运营模式,与现任秦王有仇——这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引进人才吗?当场拍板:录用!五险一金全交,配专车(马车)!
樊於期在燕国的小日子过得不错。太子丹给他安排了独栋别墅(当时叫),定期组织高管聚餐,还经常找他咨询如何对付秦国的问题。樊於期也很给面子,把秦国的军事机密、管理漏洞全盘托出,活脱脱一个前员工爆料老东家的典型案例。
这时候的樊於期,已经从当年的愣头青成长为职场老油条。他深知自己的价值就在于了解秦国,所以每次太子丹问计,他都能给出专业建议,让太子丹觉得这钱花得值。燕国其他高管虽然眼红,但也不得不承认:这叛徒确实有两把刷子。
四、与荆轲的致命邂逅:一颗人头的商业价值
樊於期人生的高潮,是他与着名刺客荆轲的相遇。当时太子丹正在策划项目,但面临一个难题:如何接近戒备森严的嬴政?荆轲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听说秦王悬赏千金要樊将军的人头,如果我带着他的头去献礼,一定能获得接见。
太子丹一听就犹豫了:这...不太好吧?樊老师在我们这儿干得好好的...荆轲说:那我去问问本人意见?
于是就有了历史上着名的一幕:
荆轲:樊将军,借你人头一用可好?
樊於期:
荆轲:别激动,听我解释...
(十分钟后)
樊於期(热泪盈眶):这主意太棒了!我的人头终于能发挥最大价值了!
说完就自刎了,把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这可能是历史上最爽快的借人头案例,从询问到成交不到一顿饭的功夫。
关于樊於期为什么答应得这么痛快,历史学家们争论不休。我个人认为有几个可能:
1. 他确实恨嬴政入骨,觉得这是最好的报复;
2. 他欠太子丹太多,实在不好意思拒绝;
3. 他算了一笔经济账:反正迟早要死,不如死得有价值点,还能在史书上留名。
不管怎样,樊於期的这颗人头确实物超所值。荆轲靠着它成功混进了秦宫,虽然最终刺杀失败,但这一事件直接影响了战国格局,樊於期也因此名垂青史。
五、历史评价:反骨仔的自我修养
纵观樊於期的一生,可以用成也反骨,败也反骨来概括。他的每一次人生转折,几乎都与有关:
1. 背叛秦国,成就了逃亡传奇;
2. 燕国(献头),成就了刺秦大计。
后世对樊於期的评价两极分化:
正方观点:忠义之士,为报知己之恩不惜性命;
反方观点:反复小人,专业叛变三十年。
我个人觉得,樊於期更像是一个被时代裹挟的普通人。在战国这种今天称兄道弟,明天捅你刀子的大环境下,他的选择虽然极端,但也不难理解。至少他最后的表现,确实有几分侠义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樊於期的行为客观上促进了历史发展。试想如果没有他的那颗人头,荆轲可能连嬴政的面都见不到,历史就要改写了。从这个角度看,樊於期堪称战国最佳配角,用生命演绎了什么叫做神助攻。
六、番外篇:樊於期的那些野史趣闻
正史中的樊於期记载不多,但野史和民间传说可没少给他加戏。下面分享几个欢乐版本:
1. 逃跑大师:传说樊於期从秦国逃跑时,为了躲避追捕,曾经男扮女装混入歌姬队伍。追兵检查时,他即兴表演了一段舞蹈,因为动作太僵硬反而被当成高冷范儿,成功蒙混过关。
2. 美食达人:燕国时期,樊於期曾指导御厨改良了烤鸭技法,加入了几味秦国秘制调料。太子丹吃后大赞,这道菜后来演变成了北京烤鸭的前身。当然,这纯属吃货们的意淫。
3. 语言天才:据说樊於期会说七国方言,在逃亡路上靠这个技能多次化险为夷。最绝的一次是他假装楚国商人,用一口地道的楚语把秦军忽悠得团团转。
4. 自刎乌龙:有个搞笑版的说法是,荆轲本来只想借樊於期几根头发做法事用,结果老樊耳背听成了借人头,二话不说就抹脖子了。荆轲拿着人头一脸懵逼:这...这也太实在了吧?
七、现代启示录:樊於期教给我们的事
抛开历史的是非不谈,樊於期的人生对我们现代人也有不少启示:
1. 职场站队要谨慎:樊於期在秦国混不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搞清公司政治。在吕不韦和嬴政的权力斗争中站错队,后果很严重。
2. 核心竞争力很重要:樊於期能在燕国再就业,全靠他对秦国内部的了解。这告诉我们,掌握独门技能到哪都吃香。
3. 做人留一线:嬴政要是当初对樊於期处分轻点,可能就没后来那么多破事了。管理团队时,给犯错的人改过机会很重要。
4. 价值最大化:樊於期最终选择献头,实际上是把自身资源价值最大化的极端表现。虽然我们不提倡这种操作,但如何让自身价值最大化的思考值得学习。
结语
樊於期的一生,就像战国时代的一个黑色幽默。他从将军到叛徒,从逃亡者到烈士,每一步都充满戏剧性。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他的选择或许疯狂,却也不失为一种生存智慧。
最后,让我们用现代方式致敬这位战国反骨仔:
樊於期,男,曾任秦国将军,燕国顾问。主要成就:成功从秦国FbI手中逃脱;创造史上最快借人头记录;客串出演《荆轲刺秦王》重要道具。人生格言:要么狠,要么忍,要么自刎。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