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国有个叫栾书的大夫,这位老兄的人生轨迹堪称典范。今天咱们就来扒一扒这位晋国锦鲤的趣事,看看他是怎么在刀光剑影的春秋乱世中,一路躺赢到权力巅峰的。
一、出身好就是任性
栾书同志投胎技术一流,直接空降在晋国六卿之一的老栾家。他爹栾盾是晋国重臣,爷爷栾枝更是跟着晋文公重耳混的从龙功臣。这出身,放现在就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官N代。
当时晋国实行的是六卿制,六个大家族轮流坐庄。栾书一出生就自动获得VIp玩家资格,根本不需要像平民百姓那样从青铜开始打排位。这就好比现在某些人,一毕业老爸就给安排好了高管职位,羡煞一众996打工人。
不过话说回来,春秋时期的贵族子弟也不是个个都能混出名堂。隔壁老赵家就有个赵同,仗着家世好整天嘚瑟,最后被人当街砍了脑袋。可见光有好出身还不够,关键还得有脑子。
二、职场晋升全靠
栾书的仕途堪称锦鲤附体。公元前587年,原中军将郤克去世,按资排辈本该轮到荀首接班。可这位荀老爷子觉得自己年纪大了,主动让贤。结果栾书躺着就从中军佐升任中军将,成为晋国执政卿。
这就好比公司二把手突然辞职,按惯例该由三把手接任,结果三把手说我快退休了不想干,于是四把手的你莫名其妙就成了cEo。这种好事儿,普通人做梦都不敢想啊!
更绝的是,栾书上位后赶上晋国对外战争空窗期,不用像前任郤克那样天天带兵打仗。他在办公室里喝喝茶、签签字,轻轻松松就混成了资深政治家。这运气,不去买彩票真是可惜了。
三、国际外交和稀泥大师
栾书参政期间,晋楚两国正处在状态。这位老兄的外交策略就一个字——拖。楚国来挑衅?咱们先开个会研究研究。盟友来求救?派个小分队意思意思。总之就是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
最搞笑的是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前,楚军压境,晋国将领们分成主战、主和两派吵得不可开交。栾书作为主帅,居然来了句要不咱们占卜一下?结果占卜显示,这才勉强决定开战。这领导当得,跟掷骰子做决策似的。
不过你还别说,这种和稀泥式领导风格反而让晋国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战争。比起那些动不动就虽远必诛的鹰派,栾书的鸽派作风倒让晋国百姓少受了不少战乱之苦。看来有时候不作为也是一种作为啊!
四、权力斗争中的玩家
春秋时期的晋国政坛堪比《权力的游戏》,各种阴谋诡计层出不穷。但栾书同志却活成了一股清流——他老人家很少主动整人,都是别人把刀递到他手里,他才勉为其难地接过来用用。
最典型的就是赵氏孤儿事件。当时权臣屠岸贾要灭赵氏满门,栾书明明有能力阻止却选择袖手旁观。等赵家被灭得差不多了,他又暗中保护赵氏遗孤赵武。这种操作,既不得罪当权派,又给自己留了条后路,堪称政治投机教科书案例。
更绝的是他对付政敌郤氏家族的手段。郤锜、郤犨、郤至三兄弟权倾朝野,嚣张得不得了。栾书就静静地看着他们作死,等他们得罪了晋厉公,再顺应君意地帮忙把郤氏给灭了。这招借刀杀人,用得那叫一个行云流水。
五、家庭教育的反面教材
别看栾书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在家里却是个失败的父亲。他儿子栾黡就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仗着老爹的权势横行霸道,最后把老栾家百年基业都给败光了。
这位栾少爷有多离谱呢?公元前559年,晋国伐秦,时任中军将的栾黡居然因为弟弟栾针战死,就擅自撤军回国。这种任性行为直接导致晋军大败,史称迁延之役。坑爹见多了,这么坑国的还真是少见。
更搞笑的是,栾黡的老婆是范氏之女,这位栾夫人比丈夫还能作。她嫌老公没出息,居然跑回娘家说我丈夫不配做我丈夫,我要改嫁。这种家庭伦理剧戏码,放在今天绝对能上热搜。
六、人生赢家的终极秘诀
纵观栾书一生,你会发现这位老兄的成功秘诀就三个字——不折腾。别人争权夺利他看戏,别人冲锋陷阵他压阵,别人作死他递绳子。这种无为而治的生存智慧,让他在腥风血雨的政坛中安然活到善终。
用现在的话说,栾书深谙躺平学精髓。该表现时绝不抢风头,该出手时绝不犹豫,该背锅时绝不逞强。这种政治智慧,可比那些动不动就喊打喊杀的愣头青高明多了。
不过话说回来,栾书这种处世哲学也有很大局限性。他虽然保全了自己,却没能阻止晋国卿族坐大的趋势,最终导致三家分晋。可见有时候太会明哲保身,反而会误了大事。
七、历史评价的两极分化
对栾书的评价历来两极分化。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他好谋能断,是个明白人;而《左传》则暗戳戳地讽刺他,说他见死不救、明哲保身。
现代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说得最到位:栾书之为人,智足以知利害,而不足以语仁义。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这人精明得很,就是缺了点担当。
其实换个角度看,栾书就像我们身边那些职场老油条——业务能力过硬,为人处世圆滑,升职加薪从不落下,但真要他扛事儿的时候,准保第一个开溜。这种人你说他坏吧,他也不害人;你说他好吧,关键时候又靠不住。
八、留给后人的启示
栾书的故事告诉我们几个道理:
1. 投胎是门技术活,但光有好出身还不够,关键是要有与之匹配的能力和智慧。
2. 在复杂环境中,有时候不作为比乱作为更明智,但长期明哲保身终会付出代价。
3. 家庭教育不能忽视,事业再成功也抵不过一个败家子带来的破坏。
4. 历史评价从来不是非黑即白,对人物的评判要放在特定历史背景下。
最后说句玩笑话:要是栾书活在今天,绝对是个顶级时间管理大师——既能混到权力巅峰,又能保全性命名声,还能在史书上留下不错的风评。这等功力,不服不行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