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春秋时期,鲁国有个叫曹刿的主儿,这哥们儿可不是一般人。他不是什么贵族出身,家里也没矿,但偏偏就是有那么一股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劲儿。这要是搁现在,估计就是个天天在朋友圈转发时政评论,动不动就@有关部门的热血青年。
一、曹刿的:史上最硬核求职
那年头,齐国要来打鲁国,鲁庄公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这时候曹刿一拍大腿:不行,我得去给国君出出主意!他邻居一听就乐了:得了吧,打仗那是吃肉的人(指贵族)操心的事,你个吃咸菜的凑什么热闹?
曹刿脖子一梗:吃肉的人脑子都长膘了,能想出什么好主意?——这话说得,直接把鲁国贵族全给骂了。
到了宫里,曹刿见了鲁庄公,开场白就很不客气:听说你要跟齐国干仗,凭啥啊?这架势,活像现代hR面试cEo。
鲁庄公被问得一愣一愣的,掰着手指头数:第一,我好吃好喝从不独吞,都分给大家...
曹刿:小恩小惠,老百姓不买账。
第二,祭祀用的猪牛羊,我从不虚报发票...
曹刿:这点诚信,神仙都懒得理你。
第三,民间官司我尽量公平...
曹刿眼睛一亮:这个靠谱!走,干他丫的!
这段对话要是放现在,大概就是:
老板:我们公司要上市了!
曹刿:凭啥?
老板:我天天给员工发下午茶!
曹刿:净整这些虚的。
老板:我从不偷税漏税!
曹刿:这不是应该的吗?
老板:我从不拖欠工资!
曹刿:早说啊!冲就完事了!
二、长勺之战:史上最战术
两军在长勺摆开阵势,鲁庄公急吼吼要击鼓冲锋。曹刿一把拦住:别急,让齐国人先蹦跶。
齐国击鼓,鲁国不动。
齐国再击鼓,鲁国还是不动。
齐国三击鼓,士兵都累得跟跑了三千米似的。
这时候曹刿才说:现在可以击鼓了!结果鲁军一个冲锋就把齐军打得屁滚尿流。
鲁庄公看得一脸懵:这啥操作?
曹刿开始科普:打仗靠气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他们泄气了,我们才上。
这战术放现在,大概就像打游戏时蹲草丛,等对方把技能全放完了再上去收割。队友要是问为啥不上,曹刿绝对回一句:你懂啥?这叫战术性观望!
追击时,曹刿又趴地上看车辙印,确认齐军不是诈败才让追。这谨慎程度,堪比现代人收到我是秦始皇的诈骗短信还要查对方Ip地址。
三、曹刿的职场生存法则
曹刿这人最绝的是深谙说话的艺术。给领导提意见从来不直说你错了,而是用何以战?这种开放式问题引导领导自己发现问题。这招在现代职场绝对好用:
普通员工:老板你这个方案有问题!
——结果:被开除。
曹刿式员工:老板,您觉得这个方案最能打动客户的点是什么呢?
——结果:升职加薪。
还有更绝的。齐鲁两国在柯地会盟,齐桓公突然掏出匕首逼鲁庄公归还占领的土地。眼看要凉凉,曹刿一个箭步冲上去反手把匕首架齐桓公脖子上:你丫的敢动我老板试试?愣是把场子给找回来了。
这告诉我们: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领导,升职加薪不是梦。当然,前提是你得有曹刿那个身手和胆量。
四、曹刿的日常
曹刿平时最爱干的事就是怼鲁庄公。有次鲁庄公要搞大型祭祀活动,曹刿直接开喷:打仗时候不见你这么积极,整这些虚头巴脑的倒挺来劲!
鲁庄公委屈巴巴:我这不是祈求风调雨顺嘛...
曹刿:老天爷要是听祭祀就能办事,那还不如直接给老天爷塞红包呢!
这怼人的水平,放现在绝对是微博大V,每天热搜榜上挂着那种。估计鲁庄公的日常就是:今天曹刿又骂我啥了?快让我看看...
还有一次,鲁国闹饥荒,鲁庄公准备打开粮仓赈灾。曹刿又跳出来了:你这样发粮食不行!
鲁庄公都懵了:发粮食还有错了?
曹刿:直接发粮食,那些家里有存粮的不要脸的就来冒领。得让他们去修水利工程,用劳动换粮食,这样真正饿肚子的人才吃得上。
听听,这思路,活脱脱春秋版以工代赈,精准扶贫的鼻祖啊!
五、曹刿的退休生活
晚年曹刿看透了官场黑暗,干脆辞职不干了。鲁庄公三天两头派人来请,曹刿就是不出山。使者问为啥,曹刿说:现在朝堂上尽是些马屁精,我说真话他们不爱听,我说假话自己难受,不如在家种地。
这话说的,简直道出了古今中外所有耿直人士的心声。估计曹刿要是在现代,最后一条朋友圈应该是:累了,卷不动了,退群保平安。
不过老头儿在家也没闲着,写了本《曹刿兵法》,可惜失传了。不然说不定能跟《孙子兵法》组个cp,一个讲怎么打,一个讲怎么苟。
六、曹刿的现代启示录
1. 职场生存术:曹刿告诉我们,怼领导要有技巧,要用提问代替指责。比如把你这个方案不行您觉得这个方案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在哪里?
2. 战术思维:现代商战中,曹刿的一鼓作气理论依然适用。比如竞争对手大搞促销时,别急着跟风,等他们消耗完资源再出手。
3. 危机管理:柯地会盟事件教会我们,谈判桌上永远要准备plan b。曹刿要是没两下子,鲁庄公就真成冤大头了。
4. 精准扶贫:曹刿的赈灾方案至今仍有参考价值,直接发钱可能养懒汉,提供工作机会才是长久之计。
5. 人生选择:该刚的时候刚,该苟的时候苟,该退群的时候果断退群。曹刿晚年选择归隐,不失为一种智慧。
七、假如曹刿玩社交媒体
微博Id:@鲁国第一杠精
签名:专业抬杠二十年,品质保证
日常动态:
1. 转发鲁庄公新政并评论:
2. 发长文《十问鲁国粮食政策》
3. 直播解说齐鲁大战:家人们看好了,这波我预判了对方的预判!粉丝:一边是崇拜他的平民,一边是恨得牙痒痒的贵族
朋友圈画风:
1. 晒自己种的菜:真正的智慧在田间地头
2. 深夜发文:终究是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3. 偶尔转发鸡汤文:《说话的艺术》《高情商的十个表现》
八、曹刿的分析
用现在的话说,曹刿就是个反套路人设:
1. 出身平民却敢怼国君(草根逆袭)
2. 没学过兵法却会打仗(天赋异禀)
3. 说话难听但总能说到点子上(毒舌担当)
4. 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靠谱队友)
5 功成名就急流勇退(人间清醒)
这种人设放在现代,绝对是爆款网文男主:前期被人看不起,中期疯狂打脸,后期深藏功与名。要是拍成电视剧,估计片尾曲得是: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
九、那些年被曹刿怼过的人
1. 鲁庄公:被怼专业户,日常怀疑人生
2. 齐国君臣:打仗被阴,会盟被吓,心理阴影面积巨大
3. 鲁国贵族:天天被骂肉食者鄙,集体想给曹刿套麻袋
4. 神职人员:祭祀被说成形式主义,香火钱少了一大截
5. 邻居们:最初笑话曹刿,后来脸被打得啪啪响
十、曹刿的凡尔赛瞬间
虽然曹刿看起来很耿直,但偶尔也会凡尔赛一下:
1. 我也没专门学过打仗啊,怎么随便一想就赢了呢?
2. 给国君出主意很难吗?就问几个问题而已啊。
3. 写兵法书?就是随便记记心得啦。
这种不经意间的炫耀,简直能让同期谋士们集体吐血。要是搁现在,绝对会在知乎上回答:作为一个平民,给国君当顾问是什么体验?然后轻描淡写地凡尔赛一大篇。
结语
曹刿这个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家一级抬杠运动员鲁国最佳辩手春秋第一战术大师。他告诉我们:做人可以耿直,但得有耿直的资本;说话可以难听,但得说到点子上;该刚的时候要刚,该苟的时候要苟。
最后,让我们用曹刿可能说过的一句话结尾:别看那些当官的现在嘚瑟,等我出山了,有他们好看的!——然后继续在家悠闲地种他的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