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来聊聊战国时期的一位——孟子。这位老先生要是活在今天,绝对是微博热搜常客,朋友圈刷屏达人,动不动就孟子曰开头的金句满天飞。不过您可别被那些正经八百的教科书给骗了,咱们的孟老夫子啊,其实是个超级有梗的,今天我就给您扒一扒这位那些不为人知的趣事。
一、孟子的职业规划妈宝男怼王
话说孟子小时候,那可是个妥妥的妈宝男。他老妈仉氏为了给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硬是搬了三次家——从墓地旁边搬到菜市场边上,最后搬到学校附近。这要搁现在,妥妥的孟母三迁学区房热搜预定。不过您猜怎么着?小孟子同学一开始还不领情,觉得老妈管太宽,直到有一天看见邻居杀猪,随口问了句:妈,他们杀猪干啥?孟母随口答:给你吃啊。说完就后悔了——这不是教孩子说谎吗?于是真把猪肉买来煮了。从此孟子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诚信,连玩笑都不能乱开。这大概是他后来成为道德标兵的最早启蒙。
成年后的孟子可不得了,带着一帮学生周游列国,走到哪儿怼到哪儿,堪称战国第一嘴炮王者。他去见梁惠王,人家客气地问: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有啥对我国有利的建议吗?孟子直接开怼:王!何必曰利?那意思就是:领导啊,张口闭口就是利益,太low了吧?咱们得讲仁义!把梁惠王噎得直翻白眼。
二、孟子艺术大赏
要说孟子怼人,那绝对是一门艺术。他见齐宣王,王说:我有个毛病,好勇。孟子说: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翻译成现代话就是:领导啊,您那拿着剑瞪眼睛的勇气太小儿科了,咱们要玩就玩大的,要当就当天下的英雄!齐宣王一听,哟呵,这老头挺会来事儿啊。
最经典的还是孟子与告子关于人性的辩论。告子说:人性就像柳树,仁义就像杯盘,把人性加工成仁义,就像把柳树做成杯盘。孟子立刻反驳:您是能按照柳树的本性做成杯盘呢,还是毁伤柳树的本性做成杯盘?如果要毁伤柳树才能做成杯盘,那是不是也要毁伤人性才能成就仁义?这逻辑,简直了!告子当场被绕晕。
还有一次,墨家学者夷之来找孟子辩论,说:儒家主张厚葬,岂不是太浪费?墨家节葬才是正道。孟子反问:您父母去世时,您是用薄葬吗?夷之老实回答:不是。孟子立刻抓住把柄:那您这不是对自己一套对别人一套吗?夷之落荒而逃。这招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孟子玩得贼溜。
三、孟子的奇葩说现场
孟子要是参加《奇葩说》,绝对是bb King的有力竞争者。他那些辩论技巧,放到今天也是教科书级别的。
比如着名的鱼与熊掌理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听听,这排比句用得,这比喻打的,既生动又深刻。不过私下里,我怀疑孟子可能没吃过熊掌,毕竟那玩意儿在战国时期也不是随便能吃到的。说不定就是看着厨房里的鱼和腊肉突发奇想呢!
还有一次,孟子和陈相辩论。陈相推崇许行的学说,认为君王应该和百姓一起种地。孟子就问:许子戴帽子吗?陈相说:孟子:自己做的?陈相:不是,用粮食换的。孟子:为啥不自己做?陈相:会耽误种地。孟子立刻抓住机会:治国也是一个道理,分工合作效率高啊!这辩论技巧,简直是降维打击。
四、孟子的日常
孟子周游列国时,那排场可不小。带着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走到哪儿吃到哪儿,传道授业怼人三不误。各国君主虽然经常被他怼得下不来台,但还得恭恭敬敬招待,毕竟人家是知名学者,粉丝众多。
不过孟子也有吃瘪的时候。有一次他去见齐宣王,宣王派人来说:我本来想去看您,但是感冒了不能吹风。您要是能来朝堂,我就见您。孟子立刻回怼:不好意思啊,我也病了,不能上朝。第二天,孟子却出门吊丧去了。宣王派人来探病,孟子的学生只好圆谎:昨天有病,今天好了,赶紧去吊丧。学生问孟子为啥说谎,孟子理直气壮:昨天不想见,今天想见了,不行吗?这傲娇劲儿,简直了!
还有更绝的。孟子在齐国当客卿,见宣王不采纳他的建议,就辞职要走。宣王挽留:我想在首都给您建所大房子,每年给一万钟俸禄,让您的学生们也有饭吃,怎么样?您猜孟子怎么说?我要是贪图富贵,辞去十万钟俸禄来接受一万钟,这是贪财吗?这清高劲儿,把宣王整不会了。
五、孟子的朋友圈
孟子可不是孤军奋战,他有一帮忠实的学生,其中最着名的要数公孙丑和万章。这俩学生经常充当,给老师制造发挥的机会。比如公孙丑就问过:敢问夫子恶乎长?(老师您最擅长啥?)孟子立刻开启教学模式: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然后巴拉巴拉讲了一大通。这师生配合,默契十足。
孟子和其他学派的大V也经常互动。他和告子辩论人性,和农家学者辩论分工,和墨家辩论薄葬,和杨朱学派辩论利己主义。每次辩论都金句频出,比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等,放到今天都是百万+的爆款文章。
六、孟子的崩塌时刻
别看孟子整天把仁义道德挂在嘴边,其实他也有人设崩塌的时候。最着名的就是孟子休妻事件。有一天孟子回家,看见妻子在屋里箕踞(一种不太雅观的坐姿),立刻就要休妻。孟母问明原因后说:这是你没礼貌啊!《礼》书上说,要进门先问谁在,上堂要出声,进屋要低头。你悄没声进去看见人家不雅的姿势,是你失礼,不是你妻子。孟子立刻认错。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第一,孟子也是个直男癌晚期;第二,他妈比他明白事理;第三,圣人也难免双标。
还有一次更搞笑。有人问孟子:男女授受不亲,是礼吗?孟子说:是礼。那人接着问:那如果嫂子掉水里了,能伸手拉她吗?孟子立刻说:嫂子掉水里不拉,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是常规;伸手救急,是权变。听听,这灵活的道德标准,简直是为自己量身定制的。
七、孟子的养生之道
您可能想不到,孟子还是个养生达人。他提出养心莫善于寡欲,认为清心寡欲才能长寿。不过他自己似乎没太实践——周游列国时各国招待的伙食应该不错,毕竟带着几百号人呢。他还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气到底是啥?有人说是正气,有人说是精气神,还有人开玩笑说可能是孟子吃多了打嗝的气。
孟子还特别重视,就是半夜产生的清明之气。他说: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意思是凌晨时分的清净心态最接近人的本性。这大概是最早的早起养生论了。不过考虑到孟子经常熬夜和人辩论,他能感受到也就不奇怪了。
八、孟子的临终遗言
孟子晚年回到老家邹国,专心着书立说。临终前,学生们问他有什么遗训,他说: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这霸气侧漏的劲儿,到死都不改。不过私下里,他可能也会感叹:我这一生,怼过君王,辩过百家,着书七篇,应该够后人研究几千年了吧?
果然,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还在讨论孟子的思想。他的民贵君轻成了民主思想的萌芽,性善论成了教育学的理论基础,舍生取义成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虽然他的有些观点在今天看来有点直男癌,有些辩论技巧近乎,但不可否认,这位老先生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九、假如孟子玩微信
脑补一下,如果孟子有微信,他的朋友圈会是啥样?
早上六点:分享文章《凌晨三点起床的人都成功了》,配文养吾浩然之气,从早起开始!
上午十点:转发齐宣王新政新闻,评论不施仁政而富之,皆弃于孔子者也!
中午十二点:晒学生聚餐照,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下午三点:发长文《驳人性本恶论——兼与荀子商榷》,瞬间收获100+学术点赞。
晚上八点:直播孟子大讲堂,在线怼黑粉,金句频出,礼物刷屏。
半夜十二点:发状态夜气清明,思接千载,配图书房灯火。
这么一想,孟子要是在今天,绝对是顶级知识网红,年入千万不是梦啊!
十、孟子的现代启示录
最后说点正经的(难得正经)。孟子的思想虽然诞生在两千多年前,但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多启示:
1. 他的民本思想提醒我们,无论做什么,都要以人民利益为重;
2. 他的性善论告诉我们,要相信人性的美好,给他人也给自己成长的机会;
3. 他的大丈夫精神激励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人格独立;
4. 就连他的怼人艺术也教会我们,辩论不是为了压倒对方,而是为了阐明真理。
当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待孟子的思想。比如他过分强调义利对立,在今天市场经济环境下就需要调整;他的一些道德标准也有时代局限性。但无论如何,这位爱讲大道理又充满生活智慧的老先生,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所以下次当您听到孟子曰的时候,别急着打瞌睡,想想这位可爱的老祖宗,说不定会有不一样的感悟呢!毕竟,能把自己的语录变成千古名言,这功力,不服不行啊!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