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要聊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重量级人物——赵盾。这位老兄可不是一般的盾牌,他是晋国的人形盾牌,既能挡箭又能治国,堪称春秋版的多功能瑞士军刀。让我们穿越回两千多年前,看看这位盾牌哥是如何在晋国政坛上翻云覆雨的。
一、名字由来:老爸的盾牌情结
话说赵盾他爹赵衰(这名字起的,听着就衰),是晋文公重耳流亡时的铁杆跟班。当年重耳在外流浪十九年,赵衰一直不离不弃,堪称春秋版忠犬八公。后来重耳回国即位,赵衰自然也跟着发达了。
赵衰给儿子起名,据说是希望儿子能像盾牌一样保护家族。这名字起得可真够直白的,要是搁现在,估计得叫赵防弹衣赵金钟罩了。不过你还别说,这名字还真应验了,赵盾后来确实成了晋国的人肉盾牌,挡下了不少明枪暗箭。
有趣的是,赵盾的字是,合起来就是。听着像不像某种防具品牌?孟盾牌,春秋军工品质,值得信赖!要是当时有广告,估计赵家能靠这个发家。
二、职场生涯:从实习生cEo
赵盾的职场生涯堪称春秋版的杜拉拉升职记。他爹赵衰死后,赵盾继承了老爹的职位,但一开始也就是个基层干部。不过这位盾牌哥可不是吃素的,很快就展现出了惊人的政治才能。
当时的晋国国君晋襄公一看:哟呵,这小赵可以啊!于是破格提拔,让赵盾当了中军元帅,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兼总理。这一下可把其他老臣给气坏了,尤其是那个叫狐射姑的,心里直嘀咕:我狐家世代为官,凭什么让这个盾牌小子爬我头上?
但事实证明,晋襄公眼光毒辣。赵盾上任后,把晋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力蒸蒸日上,堪称春秋版的改革开放。他还特别重视法制建设,制定了赵盾之法,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依法治国实践之一。
不过赵盾也有个毛病——太爱加班。据《左传》记载,他经常夙夜匪懈,也就是没日没夜地工作。这要搁现在,绝对是个996的忠实拥护者。他的下属们估计都在背后吐槽:领导这么拼,让我们这些摸鱼党情何以堪啊!
三、废立国君:史上最霸气的
赵盾职业生涯中最劲爆的一幕,莫过于他废立国君的骚操作了。晋襄公死后,太子夷皋年纪太小,赵盾觉得让个小孩当国君不靠谱,想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
这操作放在今天,相当于公司cEo觉得董事长儿子太年轻,想让他叔叔来当董事长。这胆量,这魄力,简直了!可惜赵盾的计划被夷皋他妈穆嬴给搅黄了。这位母亲天天抱着孩子在朝堂上哭闹,活像一出现实版的妈妈再爱我一次。
赵盾被哭得头皮发麻,最后只好妥协:行行行,让你儿子当国君还不行吗?于是夷皋即位,就是晋灵公。但这位灵公长大后,简直是个混世魔王,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
灵公的奇葩行为包括但不限于:在高台上用弹弓打路人取乐(春秋版绝地求生);因为厨师没把熊掌炖烂,就把厨师杀了(这吃货当得也太残暴了)。赵盾多次劝谏,灵公不但不听,还派刺客去杀他。
刺客一大早潜入赵盾家,发现赵盾已经穿戴整齐准备上朝了。刺客一看:天还没亮就准备上班?这也太敬业了吧!感动之下,竟然不忍心下手,自己撞树而死(这大概是史上第一个被加班文化感动的刺客)。
灵公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请赵盾喝酒,暗中埋伏刀斧手。赵盾的司机提弥明察觉有诈,赶紧带着老板跑路。灵公放出恶狗追咬,提弥明徒手搏犬,壮烈牺牲。这段故事后来被改编成各种版本,有的说赵盾是始祖,有的说这是最早的保镖救主桥段。
最后赵盾的堂弟赵穿实在看不下去了,把灵公给杀了。按说国君被杀,赵盾作为执政大臣应该追究责任,但他只是让赵穿去把襄公的弟弟黑臀(这名字起的,真够随意的)从周王室接回来当国君,就是晋成公。
孔子后来评价这事说:赵盾弑其君。意思是赵盾虽然没亲自动手,但作为执政大臣默许了这件事,就等于他杀的。这话把赵盾气得够呛:我冤啊!比窦娥还冤!不过这也让赵盾在历史上留下了的名声,堪称春秋版的背锅侠。
四、生活趣闻:严肃政客的反差萌
别看赵盾在朝堂上一本正经,生活中却有不少趣事。比如他特别注重仪表,每天上朝前都要把朝服熨得平平整整,胡子梳得一丝不苟,堪称春秋版的时尚先生。
他还特别讲究饮食礼仪。有一次请客吃饭,上的熊掌没炖烂,他当场就把厨子训了一顿。不过和灵公不同,他只是训斥,没要人命。厨子后来改进工艺,发明了赵氏炖熊掌的秘方,据说要用文火慢炖三天三夜。这要是开个连锁店,估计能成为春秋版的海底捞。
赵盾还有个怪癖——特别讨厌别人在他面前打喷嚏。据《韩非子》记载,有个大臣在他面前打了个喷嚏,赵盾当场脸色就变了:你是对我有意见吗?吓得那个大臣赶紧解释:大人明鉴,臣只是鼻炎犯了!这大概是最早的职场喷嚏禁忌记录了。
最搞笑的是赵盾的起床气。因为他经常加班到深夜,早上又得起早上朝,所以起床时脾气特别大。他的仆人每天叫他起床都战战兢兢的,后来发明了渐进式唤醒法——先远远地敲几下钟,过一会儿再靠近点咳嗽两声,最后才敢轻声说:大人,该上朝了。这服务,比现在的智能闹钟还贴心!
五、家族管理:虎父犬子?
赵盾在治国方面是把好手,但在教育子女上却不太成功。他的儿子赵朔就是个纨绔子弟,整天游手好闲。赵盾没少为这个儿子操心,经常训斥:你看看人家范家的孩子,再看看你!
后来赵盾想了个办法,让儿子娶了晋成公的女儿庄姬,想用婚姻来约束他。没想到这小两口结婚后更放飞自我了,整天吃喝玩乐。赵盾无奈,只能安慰自己:儿孙自有儿孙福。
不过赵盾的堂兄弟们倒是很争气,尤其是那个杀了晋灵公的赵穿,后来成了赵家的得力干将。赵家能在晋国六卿中屹立不倒,这些堂兄弟功不可没。看来赵盾深谙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道理,把家族企业打理得风生水起。
六、历史评价:是忠是奸任人说
赵盾死后,对他的评价一直两极分化。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把晋国治理得国力强盛;也有人说他是乱世之奸雄,开了晋国卿大夫专权的先河。
连大史学家司马迁都很纠结,在《史记》里一会儿夸他赵盾治国,晋国以强,一会儿又说赵盾弑其君。这种精分式评价,搞得后世读者也很凌乱:所以赵盾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啊?
其实用现代眼光看,赵盾就是个典型的职业经理人。他把晋国这个家族企业经营得蒸蒸日上,但和董事长家族的关系处理得不太好。这种职业经理人与老板家族的矛盾,在现代企业里也不少见嘛!
七、影视剧中的赵盾:从正剧到喜剧
由于赵盾生平如此富有戏剧性,他自然成了影视剧的宠儿。在正剧里,他通常被塑造成威严的权臣形象,一袭黑衣,眉头紧锁,活像谁欠他钱似的。
但在一些喜剧改编中,赵盾的形象就活泼多了。有部网络剧甚至把他塑造成一个工作狂魔,整天追着下属问:KpI完成了吗?季度报表做好了吗?把晋国朝廷搞得像个现代公司,笑果十足。
最绝的是某部恶搞剧,把赵盾和晋灵公的关系拍成了职场情景喜剧。赵盾是严厉的部门经理,灵公是任性的cEo,两人斗智斗勇,笑料百出。其中刺客感动自杀那段被改编成刺客因为受不了赵盾的工作热情而崩溃,堪称神改编。
八、赵盾的现代启示录
纵观赵盾的一生,能给现代人不少启示:
1. 名字很重要。你看人家叫,果然成了一国之盾。要是叫,说不定就成了好战分子了。
2. 工作太拼也不行。赵盾夙夜匪懈是好事,但因此得了起床气,影响人际关系,得不偿失。
3. 管理下属要讲究方法。赵盾要是对灵公采取更柔性的管理方式,说不定就不会闹到兵戎相见了。
4. 家族企业要平衡好职业经理人和家族成员的关系。这点赵盾做得不太好,导致后来晋国六卿相争。
5. 历史评价别太在意。你看赵盾,有人夸有人骂,两千多年了还没争出个结果。做人嘛,自己问心无愧就好。
结语
盾牌哥赵盾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矛盾性。他既是治国能臣,又是专权大夫;既执法如山,又背锅;既工作狂魔,又有生活怪癖。这样的人物,在非黑即白的历史评价体系中,自然会引起争议。
但正是这种复杂性,让赵盾显得格外真实、鲜活。他不是史书上的一个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优点有缺点的人。隔着两千多年的时光,我们似乎还能看到他皱着眉头处理政务,为不争气的儿子叹气,被国君的荒唐行为气得跳脚的样子。
所以各位看官,下次你们在博物馆看到春秋时期的青铜器,不妨想象一下:说不定某件就是赵盾用过的加班专用油灯呢!这位盾牌哥用他传奇的一生告诉我们:历史从不简单,而人性永远复杂。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