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吴国,有个叫公子光的贵族,整天愁眉苦脸地在姑苏城里晃悠。这位公子哥儿心里憋着一股子气——论资排辈,吴王的位子本该是他的,可偏偏被堂弟僚给占了去。这感觉就像你排了半天队买网红奶茶,眼看下一个就是你了,结果前面那家伙突然叫来十个亲戚插队,你说气不气?
公子光没事就爱往酒肆里钻,倒不是贪杯,主要是那里消息灵通。这天他又听见几个游侠儿在议论:听说楚国来的那个伍子胥,天天在江边钓鱼,钓上来的鱼都放生,怕不是个傻子?
你懂个屁!另一个游侠儿压低声音,那是在观察水流,准备报仇呢!他全家被楚王杀了,这是要借咱们吴国的兵打回去。
公子光眼睛一亮,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伍子胥说不定能帮我夺回王位。
一、专诸卖鱼
姑苏城东的集市上,鱼贩专诸正扯着嗓子吆喝:新鲜的大鲤鱼嘞——今早刚从太湖捞上来的!这专诸长得五大三粗,满脸横肉,腰间别着把杀鱼刀,怎么看都不像个善茬。可奇怪的是,他卖鱼从来不缺斤短两,遇到穷苦人家还经常白送。
这天伍子胥晃悠到鱼摊前,盯着专诸看了半天,突然说:你这鱼不新鲜。
专诸一听就炸了:放屁!老子卖的鱼要是有一条不新鲜,我把这摊子吃了!
伍子胥不慌不忙:那为何鱼眼无神?
你懂个锤子!专诸一把抓起条鱼,鱼死了眼珠子当然不转,你当是活鱼啊?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不可开交,最后差点动手。围观群众都以为要见血了,谁知吵着吵着,伍子胥突然大笑,拉着专诸就往酒肆走:走!我请你喝酒赔罪!
酒过三巡,伍子胥压低声音:壮士,我看你非池中之物,为何在此卖鱼?
专诸灌了口酒:我老娘说了,卖鱼安稳。
安稳?伍子胥冷笑,如今吴王僚昏庸无道,百姓苦不堪言,你这样的好汉却在这里虚度光阴?
专诸不说话了,眼睛却亮得吓人。
三天后,公子光的府上来了一位新门客——正是卖鱼的专诸。公子光亲自接见,两人密谈至深夜。出门时,专诸腰间多了把精致的短剑,据说是越国铸剑大师欧冶子的作品,能藏在鱼腹中而不露痕迹,故名鱼肠剑。
二、烤鱼宴
公元前515年的春天,吴王僚收到堂兄公子光的请帖,说是得了条稀罕的太湖银鱼,要请大王品尝。僚虽然疑心重,但架不住公子光派来的使者舌灿莲花:这银鱼三年才见一条,吃了能延年益寿,大王若不去,公子说只好献给太庙了。
僚一听,心想这等好东西怎么能给祖宗?当即拍板:去!多带侍卫!
赴宴这天,吴王僚穿了双层铠甲,里三层外三层的侍卫把公子光府围得水泄不通。从大门到正厅,每隔五步就站着个持戟武士,连端菜的仆役都要被扒光了检查。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公子光突然捂着肚子:哎哟!臣肚子疼,得去方便方便。说完就溜了。
僚正纳闷呢,忽听门外传来一声吆喝:太湖银鱼到——
只见一个满脸横肉的厨子端着个大盘子进来,盘子里躺着条一尺多长的银白色大鱼,香气扑鼻。僚的侍卫立刻拦住:站住!检查!
厨子——正是专诸——陪着笑脸:军爷您看,这鱼刚烤好,再检查就凉了。说着掀开鱼身上的香菜,您看,干干净净,啥也没有。
侍卫拿银针戳了戳鱼身,又掰开鱼嘴看了看,确实没藏东西,这才放行。
专诸端着鱼走到吴王僚面前,突然一个趔趄,盘子往僚身上倾斜。僚下意识伸手去扶,就在这电光火石间,专诸右手探入鱼腹,寒光一闪——
噗嗤!
鱼肠剑从僚的双层铠甲缝隙精准插入,直透心脏。僚瞪大眼睛,指着专诸:你...这鱼...话没说完就断了气。
厅内顿时大乱,侍卫们冲上来就要剁了专诸。谁知专诸把鱼一扔,大笑三声:痛快!然后自己往剑上一扑,当场气绝。原来他早就在剑上抹了毒,压根没打算活着出去。
三、新王登基
就在吴王僚断气的同时,公子光——现在该叫他阖闾了——带着亲兵冲进王宫,把僚的儿子们一网打尽。第二天早朝,文武百官战战兢兢地来到大殿,发现王座上坐着的不再是那个昏庸的僚,而是目光锐利的阖闾。
诸位爱卿,阖闾笑眯眯地说,先王昨夜突发疾病驾崩,临终前将王位传于寡人。谁有异议?
大臣们瞅着殿角那些手持利刃的甲士,齐刷刷跪倒:臣等参见大王!
就这样,吴国迎来了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君主之一——阖闾。他上台后第一件事就是重用在江边钓鱼的伍子胥,封为大夫。伍子胥也不客气,上来就提了三条建议:
第一,修城墙。咱们姑苏城跟纸糊似的,楚国打过来怎么办?
第二,练精兵。吴国人水性好,但陆战就是菜鸡互啄。
第三,找人才。比如我认识个叫孙武的,写兵法的,特别能打。
阖闾一听乐了:准了!
四、疲楚之计
话说伍子胥日夜想着找楚王报仇,天天在阖闾耳边念叨:大王,咱们打楚国吧!
阖闾被烦得不行:打打打,就知道打!楚国那么大,咱们这小身板打得过吗?
伍子胥眼珠一转:硬拼不行,咱们可以智取。他凑到阖闾耳边如此这般一说,阖闾拍案叫绝:妙啊!
于是吴国开始了着名的疲楚误楚计划。具体操作如下:
1. 派小股部队骚扰楚国边境,楚军一来就跑,跟遛狗似的。
2. 在两国交界处修了座,修完就撤,楚国人以为有埋伏不敢占,白白浪费兵力防守。
3. 收买楚国大臣,散布谣言说楚将子期要造反。
最损的是第四招——伍子胥派人去楚国散布消息:吴国人怕螃蟹!楚国人信以为真,下次打仗就往吴军阵地上扔螃蟹。谁知吴军早有准备,每人带了个竹筒,见螃蟹就抓,晚上加餐吃蟹黄。楚军气得直跳脚。
这套组合拳下来,楚国被折腾得够呛。楚昭王气得大骂:吴国这群老六!
五、槜李之伤
就在吴国蒸蒸日上时,南边的越国突然搞事情。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听说吴国主力都在北边,立刻带兵偷袭吴国南境。
阖闾大怒:好你个越国,趁火打劫是吧?亲自带兵迎战,两军在槜李(今浙江嘉兴)相遇。
战前,阖闾骑着马巡视阵地,对将士们说:越国人个子矮,咱们专打下三路!吴军哄堂大笑,士气高涨。
谁曾想,越王允常更损。他派出一排死囚,光着膀子走到吴军阵前,齐声喊:我们都是越国的罪人,不敢逃回国,情愿死在吴国!喊完集体抹脖子。
吴军哪见过这场面?全都看傻了。越军趁机发动进攻,吴军大乱。混战中,一支冷箭直奔阖闾面门,幸亏他反应快,一偏头,箭射中了左脚大拇指。
哎哟喂!阖闾疼得直抽气,哪个王八蛋射的箭?有毒没有?
军医检查后说没毒,就是伤口太深。阖闾骂骂咧咧地被抬回后方,临走前交代伍子胥:给我往死里打!
吴军毕竟训练有素,很快稳住阵脚,把越军打得落花流水。但阖闾这脚伤却一直没好利索,后来化脓感染,落下病根。这是后话了。
六、姑苏台
回姑苏养伤的阖闾闲得发慌,某天突发奇想:我要修个高台,站在上面能看到越国!
伍子胥劝他:大王,咱们国库不宽裕...
闭嘴!阖闾一瘸一拐地指着城南,就修那儿,要三十丈高!
工程开始后,阖闾天天拄着拐棍去监工。有次他看见个老头扛着木头走得飞快,好奇地问:老丈,您这把年纪力气还这么大?
老头放下木头,擦了擦汗:回大王,小民年轻时吃过一种灵芝,所以身强体健。
阖闾眼睛一亮:灵芝?哪儿采的?
会稽山上。老头神秘兮兮地说,不过那地方有越国的哨卡...
阖闾当晚就睡不着了,满脑子都是灵芝。第二天他把伍子胥叫来:我决定了,等伤好了就攻打越国!
伍子胥大惊:大王,咱们的战略是先楚后越啊!
我不管!阖闾像个赌气的孩子,越国人有灵芝不给我,这是瞧不起我!
伍子胥苦口婆心劝了半天,最后搬出杀手锏:大王,孙武说了,怒而兴师是兵家大忌...
提到孙武,阖闾总算冷静了些。但他还是气呼呼地说:那就再等等。等姑苏台修好,我要天天看着越国流口水!
七、临终嘱托
阖闾的脚伤拖了半年多,始终不见好。这年冬天,伤口突然恶化,高烧不退。眼看要不行了,他把太子夫差叫到床前。
儿啊,阖闾气若游丝,你记住两件事:第一,一定要给我报仇,灭了越国;第二,伍子胥和孙武是人才,要重用...
夫差跪在床边哭成泪人:父王放心,儿臣一定灭了越国,把勾践的脑袋当球踢!
阖闾满意地点点头,又看向伍子胥:爱卿啊,我这一生,最得意的事就是用了你...
伍子胥也红了眼眶:臣定当辅佐新王,完成大王遗志。
阖闾又絮絮叨叨交代了些琐事,最后突然问:我那姑苏台...修到多高了?
回大王,已经二十丈了。
不够...要再高些...阖闾的声音越来越弱,我要...看着越国...灭...
话音未落,这位叱咤风云的吴王阖闾,永远闭上了眼睛。殿外,姑苏城的天空飘起了雪花,仿佛在为这位传奇君主送行。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