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看官,今天咱们要聊的这位爷,那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朵奇葩——专诸。这位老兄,堪称史上最的刺客,不是说他像鱼一样滑溜,而是他的成名绝技跟鱼有着不解之缘。您要是以为刺客都得是黑衣蒙面、飞檐走壁的主儿,那可就大错特错了。咱们这位专诸同志,那可是把民以食为天发挥到了极致,愣是用一道菜改写了吴国的历史。
一、菜市场里藏龙卧虎
话说春秋时期的吴国姑苏城(就是现在的苏州),菜市场里有个卖肉的屠夫,五大三粗,满脸横肉,一看就不是好惹的主儿。这位爷就是咱们今天的主角——专诸。您可别小看这卖肉的,人家可是市井豪侠,在菜市场那一亩三分地上,专诸说一不二,连收保护费的地痞流氓见了他都得绕道走。
有一天,咱们的伍子胥同志,就是后来那个鞭尸三百的狠角色,正被楚王追杀,逃到吴国来避难。这位伍大爷在菜市场转悠,一眼就相中了专诸。为啥?因为专诸正在跟人打架,那架势,活脱脱一个人形绞肉机。伍子胥一看,眼睛都亮了:哎呀妈呀,这不就是我要找的人才吗?
专诸打架有个特点——边打边骂,骂得那叫一个文采斐然,引经据典,把《诗经》里的句子都用上了。您想啊,一个屠夫,打架时还能出口成章,这不是人才是什么?伍子胥当即决定:这哥们,我罩了!
二、刺客界的
伍子胥把专诸引荐给了公子光,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公子光正琢磨着怎么把他堂弟吴王僚给办了,自己好上位。一见专诸,公子光有点失望:这不就是个杀猪的吗?伍子胥赶紧解释:主公有所不知,这位专诸同志可是个复合型人才,既能杀猪,也能杀人,关键是还特别讲职业道德。
专诸一听要他去刺杀吴王,不但没怂,反而来劲了:早说啊!我早就看那吴王不顺眼了,整天在我们菜市场白拿白吃,连个铜板都不给!瞧瞧,这就是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
但问题来了,吴王僚身边保镖如云,怎么接近呢?这时候,专诸展现了他作为厨子的天赋:我听说吴王最爱吃鱼,尤其是太湖的鱼。我在菜市场这么多年,别的本事没有,做鱼可是一绝。要不,我给他整条鱼尝尝?
公子光一听乐了:好主意!咱们就来个鱼腹藏剑专诸赶紧摆手:别别别,那多没创意。我的计划是——教吴王吃鱼!
三、史上最的刺杀
专诸开始了他的特训。首先,他拜太湖边的老渔夫为师,学习怎么挑选最鲜美的鱼。然后,他又向姑苏城最有名的厨子学艺,研究各种鱼的烹饪方法。最后,他还自学了《鱼类解剖学》,就为了搞清楚鱼身上哪个部位最适合藏凶器。
经过三个月的闭关修炼,专诸终于研发出了他的独门绝技——鲜鱼刺身剑法。这招的精髓在于:用鱼香掩盖杀气,用美味麻痹敌人。简单说就是,让吴王吃着吃着就乐极生悲了。
行动当天,公子光设宴邀请吴王僚来家里吃鱼。吴王虽然疑心重,但听说有专诸这样的要亲自下厨,还是忍不住来了。毕竟,在美食面前,连国王也抵挡不住诱惑啊!
专诸端着那条特制的太湖鱼,缓步走向吴王。那条鱼做得,啧啧,色香味俱全,鱼眼睛还瞪得老大,仿佛在说:吃我啊,快吃我啊!吴王看得口水直流,完全没注意到鱼嘴里闪着寒光。
就在吴王低头准备大快朵颐的瞬间,专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鱼腹中抽出一把短剑——鱼肠剑(这名字起得多贴切),直刺吴王胸口。吴王还没反应过来,就听见专诸大喊:尝尝我的一剑穿心鱼
四、刺客的售后服务
要说专诸这人实诚,刺杀成功后,他本可以逃跑,但他偏不。他站在原地,对着吴王的尸体深深鞠了一躬:陛下,这道菜您还满意吗?周围的侍卫都看傻了——这刺客怎么还带售后服务的?
结果可想而知,专诸被乱刀砍死。但他临死前还惦记着那条鱼:别浪费了...那鱼...真的很好吃...听听,多么敬业的精神啊!连死都不忘推销自己的作品。
公子光顺利上位,成为吴王阖闾。他感念专诸的牺牲,厚葬了这位厨艺刺客,还追封他为鱼肠剑圣。后来苏州一带的饭馆,为了纪念专诸,都爱在招牌上画条鱼,这就是鱼招牌的由来(当然,这是我瞎编的)。
五、专诸的
专诸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永存。后世刺客们纷纷效仿他的创意:有的把剑藏在烤鸭肚子里,有的把暗器塞进月饼里,甚至还有人试图在火锅里下毒(这个太明显,很快就被识破了)。但无论如何创新,都无法超越专诸的鱼腹藏剑,毕竟人家那叫一个浑然天成。
专诸的故事告诉我们几个道理:
1. 不要小看菜市场里的大叔,说不定人家身怀绝技;
2. 吃货最容易上当,因为他们在美食面前智商为零;
3. 职业不分贵贱,杀猪的也能改变历史;
4. 做任何事情都要专业,哪怕是当刺客。
如今在苏州,您要是去饭店点鱼,老板可能会神秘兮兮地问您:要普通的,还是专诸特别版当然,这只是个玩笑。不过专诸要是知道他的事迹被这样调侃,估计在九泉之下也会哈哈大笑:老子这辈子,值了!
所以各位,下次吃鱼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谁知道里面藏着什么呢?当然,更可能藏着的,是一根鱼刺...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