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凤凰指路,樵夫变“赌石鼻祖”
春秋时期的荆山(今湖北南漳),樵夫卞和正忙着砍柴,忽然看见一对凤凰天天往山洞里钻。卞和一拍大腿:“凤凰不落无宝之地!这洞里必有‘盲盒’!”他蹲守多日,终于从凤凰“填砂洗玉”的神秘流水线中扒拉出一块丑石头——灰头土脸,活像土疙瘩里滚过的土豆。
乡亲们纷纷摇头:“老卞啊,这玩意儿腌咸菜都嫌硌缸!”可卞和坚信自己是“天选鉴宝人”,决定献给楚厉王换张“长期饭票”。结果楚王宫里的玉匠瞥了一眼:“什么宝玉?这分明是工地边捡的!”厉王暴怒:“敢拿石头忽悠本王?左脚砍了!”卞和拄着拐杖回家,抱着石头痛骂:“你们这些‘砖家’害死人啊!”
二、二次献宝,从“瘸腿侠”到“无腿超人”
几年后,楚武王上位。卞和心想:“新领导总该有眼光吧?”他单脚蹦跶着进殿献宝。武王召来同一批玉匠,专家们再次盖章:“纯天然原生态——石头!”武王更狠:“还敢来?右脚也砍了!”卞和彻底成了“人棍”,只能靠板凳挪移,乡亲们戏称他“板凳战神”。
他躲在山里对着石头哭诉:“宝玉啊宝玉,咱俩咋比窦娥还冤?”眼泪流干后竟淌出血水,吓得村民以为山崩出了番茄酱。有人劝他:“自己切开验货呗!”卞和却轴得很:“宝玉就得配明君!我这叫‘忠诚度测试’!”
三、文王上位,宝玉终遇“伯乐”
楚文王登基后,听闻荆山有个“血泪喷泉”,好奇派人查看。卞和嚎啕:“我哭的不是腿!是宝玉被当石头,忠臣被当骗子啊!”文王将信将疑,命玉匠剖石——好家伙!一道绿光闪过,玉石晶莹透亮,夏日冰凉冬日暖,夜里还能当灯泡用。
文王当场拍板:“赐名‘和氏璧’,封卞和为侯!”卞和却摆摆手:“封赏不必,只求以后专家带眼识玉!”转身拄着板凳深藏功与名。楚文王感动之余,默默给宫廷玉匠们报了“玉石鉴定速成班”。
四、宝玉的奇幻漂流:从镇国之宝到传国玉玺
和氏璧的魔幻之旅才刚开始:
1. 赵国篇:某神偷夜闯楚宫顺走宝玉,赵国太监缪贤花500金捡漏献赵王。秦王闻讯拍桌:“十五座城换它!”蔺相如上演“完璧归赵”,成就史上最贵快递保价案。
2. 秦国篇:秦始皇灭赵抢璧,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成传国玉玺。南巡时遇洞庭湖风暴,他急扔玉玺镇浪——结果八年后有人路边叫卖:“祖传玉玺,九成新,仅镶金一角!”(疑是王莽逼宫时被太后摔缺的“工伤版”)。
3. 终极悬疑:玉玺历经汉晋唐宋,最终在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时神秘消失。乾隆帝曾得“高仿货”,鉴定后吐槽:“假得离谱!”。至今网友仍吵翻天:
秦始皇陵派:“肯定陪葬了!地宫水银河泡着玉玺洗澡呢!”
项羽宝藏派:“霸王抢完藏彭城,说不定在徐州地铁施工时出土!”
五、历史脑洞:卞和の现代启示录
1. 职场pUA鼻祖:卞和两次被“专家”坑惨,堪称古代版“权威碾压”。网友锐评:“楚王宫玉匠要么是学渣,要么收了竞品红包!”
2. 逆袭爽文模板:从“断腿樵夫”到“宝玉冠名人”,卞和用血泪写就“打脸逆袭”神剧本。若拍成剧,片名可叫《倔匠の玉》。
3. 赌石界祖师爷:他赌上双腿开璞玉,今人赌上钱包切原石。粉丝调侃:“卞和若活到现在,直播间切石必喊——‘家人们,上链接!’”。
尾声
三千年过去,湖北南漳的“玉印岩”仍立着卞和雕像。游客摸着他光溜溜的膝盖(据说能沾鉴宝运气),听着山风呜咽,恍闻当年哭诉:“世间最远的距离,是宝玉躺在石头里,而专家说它不值一个脚趾头!”
而那块流浪的宝玉,或许正躺在某处地底冷笑:“呵,人类,连我是不是独山玉、绿松石还是拉长石都吵不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