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车在返回港口的路上,气氛比来时更加沉闷。海螺爷那番夹杂着原始恐惧和神秘预言的警告,如同冰冷的雾气,渗透进每个人的思绪。窗外,原本壮阔的海景此刻却显得危机四伏,那无垠的蔚蓝之下,仿佛真有一只巨大的、即将睁开的眼睛在冷漠地注视着海岸线上的一切。
零蜷缩在后座,脸色依旧苍白,海螺爷手中那个搏动的紫色海螺壳以及其中蕴含的混乱精神碎片,显然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秦武沉默地开着车,刚毅的侧脸线条紧绷,目光不时扫过后视镜,警惕着周围任何一丝不寻常的动静。肖雅则快速在数据终端上记录着刚才的见闻,试图从那些非科学的描述中剥离出可供分析的线索,但紧蹙的眉头显示她遇到的困难。林默揉着隐隐作痛的太阳穴,“真言回响”被动过滤掉的精神污染残渣仍在影响着他,那深海之中传来的“被侵扰的暴怒”情绪无比真切。
回到港口那间临时指挥所,压抑感并未减轻。负责人海螺(小王)立刻迎了上来,看到几人的神色,心里便明白了七八分。
“看来……海螺爷也没给出什么好消息。”他叹了口气。
“他确认了深海外存在‘东西’,而且状态极不稳定。”林默言简意赅,没有重复那些关于“眼睛”和“意志”的玄奥说法,但强调了其危险性和被激怒的状态,“我们需要立刻行动,在情况彻底失控前,弄清楚那到底是什么。”
海螺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一丝决断:“总部已经批复了你们的申请,最高权限。支援力量和装备已经到位,跟我来。”
他带领几人穿过更加森严的警戒线,来到港口一处被单独隔离、戒备等级最高的码头。当看到停泊在泊位上的那艘船只时,即便是见多识广的林默团队,眼中也闪过一丝惊讶。
这并非他们想象中的普通科考船或军舰。它通体呈现一种哑光的深灰色,线条流畅而冷峻,舰首尖锐,仿佛是为了劈开最狂暴的海浪而设计。船体比常规的远洋调查船要稍小一些,但显得更加紧凑和坚固。甲板上看不到杂乱的设备,只有几处被流线型罩子覆盖的凸起,以及一座集成度极高的上层建筑。最引人注目的是船体两侧如同鱼鳃般的多层进气\/排水口,以及船尾下方那个明显经过特殊设计的巨大导管,暗示着它具备非同寻常的机动性或探测能力。整艘船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像一头蛰伏的、充满科技感的深海巨兽。
“这是‘潜蛟’号,”海螺介绍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异策部成立后,联合国内最顶尖的船舶设计与材料实验室,秘密建造的多功能深海调查船。它不是为了普通的海洋研究,而是为了应对……我们现在面对的这类情况。”
他一边引导众人登上舷梯,一边详细介绍:“全船采用复合阻尼材料与主动声波抵消技术,航行噪音比一只蓝鲸的低声吟唱还要低,能极大降低被某些对声音敏感目标发现的概率。动力系统是新一代的聚变反应堆,安静、高效,能提供持续数月的自持力。船体结构强化,理论上可以承受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压力,当然,我们不会真的把它开到那种极限深度去硬扛。”
踏上甲板,一种冰冷的、井然有序的科技感扑面而来。甲板材质防滑而富有弹性,几名穿着异策部制服的技术人员正在对设备进行最后的检查校准。
“探测系统是‘潜蛟’的核心。”海螺继续介绍,指向那些流线型罩子,“集成了多波段主动\/被动声纳阵列,包括远程广域扫描、中程精细成像和近距离超高分辨率侧扫声纳。可以构建出海床及其下方数百米地质结构的立体图像,也能捕捉到极其微弱的、非自然的声音信号。”
他带着他们走进上层建筑,主控制室视野开阔,布满了各种显示终端和操控界面,但与常见的舰桥不同,这里的光线柔和,布局更注重长时间工作的舒适性和信息呈现的效率。
“除了声学探测,我们还配备了高灵敏度磁力仪、重力梯度仪,以及最新型号的‘能量粒子通量探测仪’。”海螺指向一个看起来像是多个同心圆环构成的复杂装置,“这是邵博士团队的最新成果,能够探测并分析空间中异常的能量波动,特别是……那种与我们已知物理规律略有偏差的能量形式。”他意味深长地补充道。
肖雅的眼中立刻闪动了感兴趣的光芒,她快步走到那台仪器前,仔细观察着上面的参数显示。
“通信方面,除了传统的卫星和无线电,我们配备了量子加密通讯设备,确保与岸基指挥中心的信息传递绝对安全。同时,还有一套低频\/超低频水声通讯系统,用于与深潜器保持联系。”海螺指了指控制室后方一个独立的通讯站。
“深潜器?”秦武抓住了关键点。
“是的,‘潜蛟’搭载了一艘‘海龙’级万米级载人深潜器。”海螺带领他们来到船尾甲板,一个巨大的开放式月池上方,覆盖着厚重的防水盖板。“这是我们的‘眼睛’和‘手’,真正能深入深渊的工具。钛合金耐压球壳,全景观察窗,配备机械臂、采样篮、高清摄像及灯光系统,以及一套与母船相同的、小型化的能量粒子探测仪。必要时候……”他顿了顿,“也配备了非致命性声波驱离装置和小型切割工具。”
这时,一个冷静而清晰的女声从他们身后传来:“如果探测目标确实具有某种‘意识’或能量生命特征,标准驱离手段可能无效。我们需要的是尽可能多的数据,理解它的本质,而不是激怒它。”
众人回头,看到一位穿着白色研究员制服、气质干练的中年女性走了过来。她约莫五十岁年纪,头发一丝不苟地束在脑后,眼神锐利而专注,手里拿着一个电子平板。
“邵博士。”海螺立刻恭敬地打招呼。
邵博士对海螺微微点头,然后目光直接投向林默几人:“我是邵青,‘异常现象对策部’首席科学顾问。林默先生,肖雅女士,秦武先生,还有零……久仰了。你们在‘回廊’和后续事件中的经历和数据,对我们理解当前局面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她的语气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潜蛟’号和其上的设备,代表了我们对‘异常’理解并做出反应的技术前沿。但我们必须承认,面对海螺爷口中那种级别的存在,我们的科技可能依然……幼稚。因此,这次行动,我需要你们的经验,特别是你们对非物理层面威胁的感知能力。”
她的目光扫过林默和零,意思很明显。
林默点了点头:“我们明白。合作是唯一的途径。”
邵博士似乎对林默的直接很满意,她看向肖雅:“肖雅女士,我研究过你的逻辑推演模型,非常出色。船上探测系统的原始数据流将对您完全开放,希望您的‘推演回响’能帮助我们建立更准确的目标行为模型。”
肖雅郑重点头:“我会尽力。”
“秦武先生,”邵博士又看向秦武,“‘潜蛟’号有自卫系统,但更依赖隐蔽和规避。如果……如果真的发生最坏情况,需要强行介入或撤离,你和你的队员将是关键。”
“职责所在。”秦武言简意赅,声音沉稳有力。
最后,邵博士的目光落在依旧有些不安的零身上,语气稍稍放缓:“零,你的‘同调回响’可能是在深海环境中,最直接感知目标状态的手段。我们不需要你冒险深入连接,但任何细微的感知和直觉,都可能拯救我们所有人。请相信你的感觉,并及时告诉我们。”
零抬起头,对上邵博士冷静但并非没有温度的目光,轻轻“嗯”了一声,抱紧双臂的手稍微放松了一些。
“好了,各位,”邵博士拍了拍手,将所有人的注意力拉回,“设备检查和人员集结将在两小时内完成。我们将在黄昏时分出发,利用夜色掩护进入目标海域。航渡期间,我会向各位详细介绍各项设备的具体操作和应急预案。现在,请先去分配好的舱室稍作休息,熟悉环境。”
她环视着控制室里的每一个人,语气凝重而坚定:“我们即将驶向的,是人类认知的边缘,甚至可能更远。我们带着最先进的科技,也带着对未知的敬畏。记住,我们的首要目标是观察和理解,除非万不得已,绝不主动冲突。但同样,也必须做好应对任何不测的准备。”
“潜蛟”号静静地停泊在码头,冰冷的金属船体反射着傍晚昏暗的天光。它承载着人类科技的结晶,也承载着探索未知的勇气与沉重压力,即将驶入那片被古老预言笼罩的、危机四伏的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