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张伟和小伙伴们,开启了疯狂的做码农阶段了。
当码农,有AI加持后,那简直是强到没边啊。
张伟以前沾沾自喜的,写了多少行代码,来衡量自己的Nb程度,现在发现这条标准不适用了。
有时,就张伟一个人,一天就能产出1.5万行代码,只要把需求拆分细致了,AI的代码能力,强到飞起。
什么叫需求拆分细致,就是那个笑话“把大象关冰箱需要几步?”
“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
“第二步,把大象赶进去。”
“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可是,你发现,第二步搞不定。
那么再把第二步,进行拆解。
找到一个大一点的冰箱,或者找到一只迷你大象。
发现依然不行,那么再拆解。
直到能把这个问题搞定,然后再逐级往下,直到把‘冰箱门关上’。
现在的AI,还做不到拆解,只能执行具体功能的编码工作。
于是人就变成了那个指挥AI干活的主体了。
而其他6人,因为有张伟这个奇葩cEo,完全拥有码农圣体的,cEo码农带领下,大家在张伟这辆战车上完全是开挂到飞起。
4位大学生,才来没到一周,产出的代码量就已经超过了他们4年的总和,注意是产出,不是自己写的,哈哈!
公司陆陆续续,又增加了几个大学生,张伟特别认可那句,成年人的世界,只筛选不培养。
只要筛选得当,战斗力妥妥的爆棚。
加班?不存在的,当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总是不知不觉,就到了11点了。
这就是那种妥妥的废寝忘食的感觉。
毕竟,张伟招的这些人,本来就是那种骨子里热爱计算机,热爱编程的,码农先天圣体。
现在一年大学生,毕业上千万,来深圳的,都是那种没有太多家庭背景的。
张伟还记得自己当年就有的毕业赠言,很多年过去了,感觉依然有效。
“如果你爱他送他去深圳,他一定会发财,如果你恨他送他去深圳,他一定会变心。“
张伟觉得,跟随自己的这几个小伙伴,如果能坚持下来,他们大概率,会发财,变心嘛......,不在自己掌控范围内!
哈哈!
即使坚持不下来,有张伟这样的打磨下,出去后,也肯定很强的。
就掌握AI工具这一项,就完全吊打很多传统程序员了。
现在加上张伟9个程序员,现在反而是张伟产出最高,张伟是个例外,有先发优势,创造优势,只是把自己脑袋想的东西拆解后,实现出来。
而他们不行,需要张伟帮忙讲解,和分工后,才能最终实现。
两个组长,反而和第一批来的大学生,工作的产出量,反而不相上下了。
搞的二位组长,很是压力山大啊。
二位组长,最大的价值,是把Java、VR开发环境建立起来了。
这是最开始所有人都不信的,当然现在看着他们建立了一次,大家都学的差不多了。
张伟自己,当年建立VR环境,就差点道心破碎了。
当开发环境建立起来后,各种基础设施都搞好了,剩下的事,就是踏踏实实赶工程进度的时候。
现在谁都手握Gpt的前提下,反而比较的是,谁对Gpt使用的更好了。
就像你和泰森同时都拥有了手枪,其实比拼的是,谁用手枪用的更好了。
目的都一样,干翻对方,差别是以前用拳头,现在用手枪。
现在大学生和二位组长的差距居然被磨平了,现在反而是看天赋了。
此时那几个大学生,反而冲劲十足,隐隐比组长们要猛的势头已经初显了。
毕竟那句“送他来深圳,一定会发财。”,经常在发挥督促作用。
他们和张伟一样,没有背景,家族没法给他们兜底,而且对编程又是痴迷的热爱,还有20美金AI加持,这种buff叠满的前提下,他们爆发出来的战斗力,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完全印证了那句“拳怕少壮!”
又两周过去了,Java组长撑不住了,主要是太没有成就感了,每天review时压力山大啊,提出了离职。
试用期没过,就走了,当然张伟也主动开掉了一人。
少多少人,当然就添加多少人,同时,张伟把组长走后,空缺下来的工资空间,按照大学生们的产出量,一个月多点,试用期没过,就给加了工资。
同时,也提升了一个这里面最强的Java,担任副组长,工资自然也比其他人多点。
这时,张伟当初的股权设计的价值,就再次体现其优越性了。
现在这种,完全看能力,离职没有任何遗留问题,如果是张伟拉的技术合伙人,那估计就这一波离职,就会搞的张伟脱一层皮。
张伟的员工人数也突破到15人了,每月开支,突破到22万了。
函数商城里,函数库加上VR控件,Gpt使用心得,总共也突破到,339个。
EGb生态商城,32个指标,新招的人中,张伟重点,招了2个,工商管理的大学生,来编写这些指标,进入到EGb商城。
现在编写了18个了,每个指标,编写都有固定的模板,分成了,指标含义说明,计算逻辑,取数要求....等等,差不多有1千多字。
工商管理,被认为是天坑专业,毕业即失业的专业,不是谁都是创二代,有公司传承给你管理。
这下张伟,让他们真的发挥出了价值。
虽然不能去管理企业,可是去给管理企业的人,用EGb作为载体服务总行吧。
这感觉,就像张伟把自己的毕生功力、能力,封装成了一件法器,你只要手握EGb,就等于,把张伟带在了身边。
其实不是这些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真的很Nb,而是他们掌握了先进武器EGb。
就像张伟张伟他们掌握了chatGpt一样的逻辑。
张伟现在,写代码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毕竟有11个人写代码,再加上AI协助,完全不用张伟去写了,张伟现在主要干好分工统筹就已经忙的焦头烂额啊。
偶尔还要去客户那边,跟踪下客户的数据接口开发的如何了。
小玲,的后勤工作,也是搞的有声有色,算工资,交个税,搞五险一金,财务记账,招人,维护投资人......,也是忙的不亦乐乎。
EGb的产品,张伟首先确保‘上通’,毕竟两张合同签的是这个。
相对SAp,或者其他tob软件,比较好的是,张伟这个是首先独创的。
所以,二位客户,都还没法提新需求,张伟做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就像当年的iphone,乔布斯说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
如果是现在你去搞iphone,估计一个小学生,都能给你指导下,要这样搞,要那样搞。
这就是首创的优势,当然也要承担失败的风险。
重复别人走的老路,虽然看着没有风险,可是实现难度会成为巨大的风险。
2个月后,张伟又淘汰掉2人,同时也在持续的迭代人力,没有股权的束缚,就变成只找最合适的人了。
现在张伟这个办公室,科幻感,那是妥妥的拉满啊。
有一半的人,都是带着VR在工作,进来后看着超级酷炫。
这反而让张伟的招人,变得很是轻松,码农们、大学生们进来面试时。
一看NNd,好家伙,这也太科幻了吧,工作环境居然是用VR,不会吧?这是什么神仙公司?
必须得入职。
人数,很快突破到20人了,月总花费,来到了28万了,现金流还能应付2年,很安全。
办公室也坐满了,这是张伟没有计划到,居然这么快,办公室就装不下了,张伟打算好好打磨下这批人了。
首先还是延续新人入职的传统,基本上每月会对没有参加过入职培训的新人,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洗脑。
把自己那套创业理论,像几个月前最初入职那6人一样,走那么一遭。
唯一不同的是,现在自己讲起来,更加的游刃有余,而且还有ppt,还有VR每人一个,那震撼感,简直是直接重塑了他们的三观。
再加上张伟这种天赋技能加持的ppt演讲,和带着传销性质的轰炸,那效果,简直是逼格拉的满满当当。
把这群刚毕业的大学生,大脑洗的白白净净的。
每个人听完,都是嗷嗷叫唤的战士,恨不得立马披挂上阵,写他过100万行代码。
.....
现在张伟为了EGb交付,又专门找了2人。
交付团队有4人了。
现在交付团队,主要负责产品的需求文档、测试、验证、和写EGb指标商城。
张伟对EGb商城的定位,从第一天开始,就构建起生态。
张伟偶尔也带领他们4人去客户那里晃荡,混个脸熟,为后面交付打下基础。
这天,张伟,收到了小李的电话。
“张哥,你们龙岗的土特产,真是Nb啊!居然是华为最新款的折叠屏电脑!”
“那你说,是不是,我们龙岗的土特产嘛,哈哈!”
“必须的是啊,这个土特产发布会我看了,直流口水,哈哈!“
“那是必须的!龙岗,这个土特产,夏国还当成礼物,送给其他金砖国家当礼物了,那是非常抗打的啊。哈哈”
“张哥,咱啥也不说啊,后面有啥指示,吆喝一声啊。”
“小李,咱们谁跟谁,你帮我这么多,一点土特产,就表示下感激之情啊。”
当然,张伟这个老六,第二天就给小李,邮寄了一台quest3过去,美其名曰,帮忙提前把关、检查给王总的系统功能。
张伟这是打着正当的幌子,抓了一个免费壮丁,而且还是那种超级Nb的测试壮丁啊,哈哈!
当然这种劳动力,小李可以,峰哥也必须得上啊,哈哈。
土特产的威力肯定还是够够的。
毕竟从小李、峰哥在他们公司的角色定位,干这种工作,本身就是份内之事。
给领导们把好关,那也是必须要做到的事,何况还有土特产加持,和张伟关系又很到位。
看着张伟现在的发展,也有他们的一份助力,肯定这免费劳力,他们干的妥妥的爽滑、卖力。
张伟为了达到最高服务状态,给小李和峰哥,一人安排了2个交付的兄弟来对接。
其实吧,张伟这个老六,是让小李和峰哥,帮忙培训自己的交付人员了啊,哈哈。
张伟这算盘,打的有点不忍直视啊,哈哈!
这下就等于,张伟有6个测试人员了,14个开发人员。
当有小李,和峰哥加入系统测试后。
那效率简直太猛了啊,这二位都是妥妥的大神,一天至少产出20~40条bug。
14个开发人员,张伟还是按照日清日结的模式来管理。
可把小李、峰哥惊讶到了,前一天发现的bug,第二天就搞定了。
主要是张伟参考SAp模块化的编程思维,就是那个函数商城,很多问题,改一个地方,搞定一片问题。
当然也有可能,改一次,出现一片问题。
进度那是嘎嘎的猛啊。
以前张伟觉得,产品实现会很难,当有了投资后,召集一帮子人,3个月不到,就搞定了。
第一批员工试用期都没过,产品第一版就搞出来了。
哈哈!
张伟完全按照SAp的技术架构,来进行设计的,只是张伟的这套是Java+c#+unity构建的,在这套技术架构上承载的业务解决方案不是ERp,而是‘企业智能体主脑掌控座舱’,最终呈现的方式不是二维平面的电脑,而是三维的VR。
现在张伟也懂得创业圈另外一句名言了:“创业就是,边开飞机边修飞机。”
因为张伟现在开始发愁,第三个客户、第四个客户.....,的事情了。
以前是真正的单一路径奋斗,搞SAp,搞SAp,搞SAp .......。
现在是,前段时间搞融资,然后是搞开发,搞产品,招人,开人,现在是搞交付,找客户......。
事情和事情之间,基本没有太多的延续性,但是最终的要达到的效果却是,你上你必须的行,否则这架飞着的飞机,就要出问题了。
融资搞不定,飞不起来,产品搞不定,没法飞太远,人员搞不定,飞机会乱飞,交付搞不定,飞机破洞,没有新客户发动机掉了......。
“创业就是,边开飞机边修飞机。”这句话太精准了啊,千万别掉下来,掉下来,就是万劫不复。
张伟现在特别佩服创业者,再次想起罗曼·罗兰那句:
“真正的勇敢,是在看清生活【创业】的残酷后,依然奋不顾身地热爱它。”
真正的创业者,一定是在自己的领域赶到了顶尖,否则第一波就被拍死了。
忽悠大学生创业?除非是二代,有钱给自己造的,否则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