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立刻跟进解说:“这是我们预设的‘异常校验机制’,系统会自动放大因果关系密集的问题板块,让您可以看清它背后的业务路径。”
系统展开了一条三个月的动态链路图:从采购入库滞后、到在制品长时间滞留、再到资金冻结率升高、客户订单流失。每个节点都标注有数据和责任人。
张伟这个就等于,把过去的数据也展示了,人类只有化验后才有“血红细胞”数据,可是to b系统里是有各个时刻的数据的,张伟此时只需要按照,上面的逻辑、算法,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呈现数据就行。
当然这一切,都是张伟自己做的高保真原型图。
cEo没说话,静静浏览完,又突然点击了左下角的“身份切换”。
系统提示:“切换为供应链副总视角?”
他选择“确认”。
这个就等于,8大系统,只看某一个系统。
张伟这个的用户,肯定不只有cEo,各大cxo也是自己的用户,只是他们只能看自己真正管理的8大系统中的那一个。
cEo可以看全部,cxo只能看自己那个,比如cFo就只能看“财务资金系统(FI、co)=血液循环系统”。
下一秒,界面瞬间切换:刚刚cEo能看到的8大系统没有了,只有供应链副总权限下的‘消化系统’的指标了,库存周期、交付准时率、工单处理闭环率。
张伟轻声补充:“我们称之为‘角色认知镜像’。当身份发生变化,系统也随之切换分析维度。对高管来说,有时候不是‘看不见’,而是‘站错了位置’。”
cEo的操作没有停顿。
张伟很有点感慨啊,做VR的就是不一样,至少VR操作层面人家门儿清,手柄、视角切换完全不用张伟教。
也侧面证明这个cEo虽然面瘫,但是很接地气,自家的产品都很熟悉。
他再度点击右上角的“智能会议模式”。
系统基于当前亮红灯数据指标状态,生成三个智能议题:
【议题一】:运营成本异常上升
【议题二】:新产品试制延后8天
【议题三】:人均产出比下滑 6%
cEo毫不犹豫点下第二项。
画面中展开了一份AI模拟的“议题报告”:责任部门、异常路径、可能因果、建议干预措施,全部结构化展现。底部还有一行小字:
“建议:召开专题会,仅需30分钟。”
张伟适时开口:“未来,您不需要再听每个部门各讲一遍。只要提前进入座舱,看系统推送的三大议题,一键生成会议议程和支持材料。高管会议,只谈判断,不再浪费时间收集信息。”
cEo没有回应。但张伟能从他快速切换的操作和精准点击的节奏中看出——对方,已经在“脑中排演”真实使用这套系统的场景了。
而这,正是张伟最想看到的——不是赞美,而是沉默中的代入感。
张伟内心是震惊的,也是狂喜的,更是忐忑的。
对方发现好几个地方点不进去了,张伟的高保真原型图没在画了啊。
谁知道这个cEo,那么强悍,能点击那么深入。
过了好一会,张伟像一个Npc一样,一动不动站在VR空间里,看着对方行云流水的操作,完全不像一个第一次的新手。
这其实就是,你做的一个产品真的抓住了对方的痛点、需求,其实不需要你教人家如何用的。
人家看一眼就会了,甚至用的比产品发明者还好。
就像电钻,以前需要一点一点凿,现在就是哒哒搞几下,你让生产电钻的工程师,能有装修师傅用的好?
张伟看对方停下来了,马上在一旁说道:
“这是我预测未来的一些VR的使用场景。”
cEo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旋转视角,点开了张伟在VR空间里用手柄指向的地方。
这是张伟单独给这个cEo准备的礼物。
这一次,是一个雷达图——张伟设置的“VR赋能场景预估图”正静静浮在中间。
【未来五年·VR在企业业务场景中的RoI预估】
沉浸式会议:0.9
决策可视化辅助:1.6
数字工厂孪生:1.3
员工培训:1.1
客户交互展示:0.7
张伟看着他,轻声道:“我们其实在重新定义一个命题——VR,不是仅仅用来打游戏、看电影的!我们更希望它能成为企业的新质生产力工具。”
cEo停住了,看着那组指标,像是在计算,又像在沉思。
几秒后,他忽然轻声说了一句:“我一直在等一个理由,把我们VR部门留下来。”
张伟神经一震,却没有说话。
cEo没有继续展开,只是切换视角,调出了一组“三地工厂指标对比图”,看了十几秒,才又淡淡开口:
“这组图,如果能嵌入我们现有的远程会议系统……我就知道它不仅能看,还能用。”
张伟点头:“可以接入。我们对接的中台是模块化的,完全能通过网页模式、手机模式进行展示,但是介于屏幕大小的限制,一次性只能展示一个指标,不能像VR这种信息空间模式,可以展示几十个指标信息。”
房间里没有掌声,也没有“很好”“不错”这种表面评价。
只有空气净化器依旧低声嗡鸣,和那个正在认真试用的cEo。
小玲坐在角落,用笔记本悄悄记录。
张伟知道,那不是一个冷漠的人在看演示。
那是一个cEo,在设想“自己未来会怎么用”这套东西。
大概半个多小时后,VR产品演示结束。
张伟摘下设备,微微喘息。
小玲也一直在记录,每次小玲讲完客户,都会输出会议记录。
cEo也摘下quest 3,目光平静:“这32个指标,你是怎么确定权重的?”
张伟没有犹豫:“基于行业通用模型与个性化配置。我们目前设计了一个‘行业中值基准库’,但最终权重要通过AI自适应修正,或者客户自己按照管理逻辑进行配置。这不是静态模型,是可动态调整的。”
“数据输入依赖哪些系统?”
“主要对接ERp、mES、cRm、oA等核心业务系统,我们不改变源系统结构,通过数据中台把数据抽取到我们平台,基于‘企业智能体’理论做抽象建模。”
“小玲,把我的论文拿给,赵总看下。”
“这个方向我总共发了5篇论文,有一篇是顶刊‘企业管理’杂志,有两篇是和武汉大学王教授合作写的。”张伟把5本杂志推给了赵总。
cEo赵总轻轻点头,没有翻看,但是对张伟来说够了,丝滑的把自己的隐藏实力丝滑的透露了出来。
峰哥在一旁也是暗暗称赞。
cEo继续说道。
“你说这是主脑,它如何反过来指导业务系统?”
张伟露出一丝笑意:“通过预警机制、战略偏差提示、智能议题聚焦。它不做决策,但负责‘提示盲点’。cEo只需要在座舱中选择问题,它会帮你调出全链条的因果路径。”
“总结来说,第一是给‘企业智能体体检’,让cEo这个主脑,基于体检报告,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并通过AI赋能给予多视角的信息。”
“第二是给‘企业智能体’输出各种即时‘生命体征’指标,给cEo这个主脑,在自理企业时,提供企业8大系统最精准、最真实的‘生命体征’数据给cEo这个医生,同时AI也会辅助cEo制定‘看病、治病’方案给cEo参考、选择。”
房间再次安静下来。
张伟没有再说话。
一秒,两秒,三秒。
cEo起身,把quest 3放回原处。
“你们先回吧。我还有下一个会议。”他说。
小玲一直悄悄用笔记本记录着刚才的会议内容。
她没敢说话,但她知道——刚才这60分钟,不是演示,是一场针尖对麦芒、近身肉搏商战。
无论成败,张伟能和这个层级的大佬,同台竞技已经是最大的成功了。
......
电梯门关上的一瞬,张伟整个紧绷的状态终于轻轻的松弛了下来。
张伟的后背基本被汗水湿透了,但是张伟一点感觉都没有。
那感觉,真的像打了一场8个回合的拳击。
但是到现在还没宣布胜负。
张伟在一楼等峰哥下来,也想知道结果如何。
......
峰哥陪着他们一起走出来大楼,一路上什么都没说。
直到走出了大楼,小玲才忍不住低声问:“他是不是……不太认可?”
张伟没回答,他其实也不确定。
cEo的表情太冷淡了,语气太克制,就像一个无菌手术室——你永远猜不透他到底动没动刀。
“兄弟。”峰哥这时忽然开口,“赵总要是不认可你,连问题都不会问。”
张伟愣住。
峰哥继续道:“他刚刚跟我说了,你这套东西,是他当cFo时最想做但没做成的。他当时想搭一个‘企业运营仪表盘’,打通财务、供应链、市场,可惜——理念不够完整,指导思想不够具体,在加上人也不配合,最后做成了个KpI表皮系统。”
张伟心中猛地一震。
他终于明白,为什么赵总没有一句赞美,却问得那么深入。那不是找茬,是补课。
“他只是现在没法贸然决策。”峰哥压低声音,“你现在还没客户,还没投资,风险太大,他看出你这个还是一个原型产品。要是你能把第一个做起来,他就跟。”
张伟沉默点头。
这一刻,他感受到了一种更高级的认可:不是表面上的喝彩,而是——一个理性高管,在用沉默投下信任的影子。
小玲轻声说:“我们得先搞定那个创二代,王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