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
北京,深夜的空气中透着一股不甘的味道,窗外夜色沉寂,灯光暗淡。
屋内的张伟,却像一团未被浇灭的篝火,虽然燃烧得艰难,却始终不肯熄灭。
他端坐在电脑桌前,死死盯着屏幕,盯着那个冷冰冰、纹丝不动的Unity3d图标,仿佛眼神能把它烧穿似的。
“老子能写一百万行AbAp代码,怎么可能被你一个小小的VR程序难住?”
可是,一闭上眼睛,脑子里便浮现出上午连续折腾数个小时却毫无进展的胶囊体,以及铺天盖地的技术名词——collider、Rigidbody、monobehaviour……
不知为何,以前那种“程序员越挫越勇”的自信,此时竟然变得无比脆弱。
张伟内心隐隐有种感觉:自己这次碰到的,或许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难题,而是更深层次的问题。
他索性站起来走到窗边,透过窗户俯瞰着楼下的北京城。
京城的霓虹灯依旧耀眼夺目,街道上依旧车流不息,似乎整座城市都在无情地嘲笑他的无助与迷茫。
“难道真的只是我太久没写代码了吗?”张伟自嘲地一笑,摸摸头发,叹口气,“不对,这次可能不只是技术问题。”
此行北京,原本是想带着自己的“企业智能体+八大系统”的全新理论杀进创业圈,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结果出师未捷,先在VR开发的技术门槛面前狠狠摔了一跤。
我张伟是一个可以通过‘物理手段’消灭‘肚子里石头’的男人,绝不会轻易认输的人,不过总觉得,创业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可能更多地关乎思维模式、战略布局、角色认知。
张伟拿起手机,找找灵感“刷刷别人的创业故事吧,看看人家都是怎么创业的,创业路上肯定不止我一人碰到这种问题。”
无意间,他的手指停在了一个页面上:
“互动吧”App的首页上,一个醒目的活动公告赫然在目:
《创投圈 · 5分钟融资论坛》
时间:本周六 下午2:00
地点:中关村创业大街108号
活动流程:5分钟路演+5分钟投资点评
张伟的眼睛瞬间一亮,就像深夜中迷失方向的旅人忽然看见了一座灯火通明的小屋,心跳也随之加速。
“创投圈?融资论坛?”张伟内心的某根弦一下子被拨动了,“这种活动,正是我需要去了解的啊!”
没有半点犹豫,他手指果断地点击了“报名参加”。
报名成功的提示音刚响起,他便下意识地握紧拳头,给自己打气:“既然我现在遇到了瓶颈,那不妨出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干的,也许能找到突破点。”
他心想:“别人是怎么创业的?怎么做产品的?怎么拉投资的?我需要知道这些。总不能永远窝在电脑前,一个人孤军奋战吧?”
内心重新燃起了微弱却坚韧的火焰,他决定,把这次论坛当作一次真正的学习之旅。
周六下午,阳光灿烂,中关村创业大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张伟一路辗转来到108号楼前,心情居然有些紧张:“干了这么多年SAp项目,见过不少大老板大场面,可参加这种创投活动,倒还是头一次。”
进了大厅,现场已经聚集了不少人,各种西装革履、商务休闲装扮的年轻创业者正兴奋地交谈着,而前排座椅区几位明显是投资人模样的大佬们,气定神闲地坐在那里,淡然地翻阅着手里的资料。
张伟找了个靠后的座位坐下,悄悄环顾四周,心里有些发虚:“好家伙,原来创业圈的场子,和我以前参加的SAp实施会这么不一样?”
现场主持人登台,声音洪亮地宣布:“各位创业者、投资人,欢迎来到‘创投圈5分钟融资论坛’,每位创业者5分钟路演,5分钟投资人点评,我们正式开始!”
张伟坐直了身子,内心燃起强烈的好奇和兴奋:“我要好好看看,别人都是怎么讲的,投资人又会怎么评价。”
第一个登台的创业者穿着考究,头发打理得一丝不苟,一上来便激情满满:“大家好,我是张强,连续三年销售业绩top Sales。我创办的公司产品方向明确、市场巨大,客户都抢着跟我们签合同!”
这位张强口若悬河,谈判技巧、客户攻防细节如数家珍,张伟听得一愣一愣:“这销售能力可以啊,比我项目里见过的销售很多都强,感觉和SAp的李总一个level啊!”
台下投资人纷纷点头,现场气氛热烈。
但5分钟后,一位穿着格子衬衫的投资人笑着摇了摇头:“张强,你的销售能力没得挑,但我们投的不是销售个人。你的产品到底是什么?成本、利润空间怎么算?未来战略布局是什么?你似乎完全没讲清楚。”
顿了顿,他继续道:“你是个好销售,但你还不是一个cEo。”
现场顿时一片安静,张伟心里咯噔一下:“销售和创业者、cEo,还有这种差别?”
第二位创业者一个戴眼镜的年轻女孩走上台,干净利落,ppt一打开就是“用户旅程”、“功能闭环”、“交互逻辑树”。
她说:
“我们做的是一款服务于职场妈妈的健康计划App,融合AI语音引导、月经周期追踪、冥想放松模块。”
“我本人是前某大厂的产品经理,整个产品的交互细节我全程把控,甚至每一个按钮的点击路径都做了用户测试。”
台下不少人频频点头,确实专业。
但投资人再次出手如刀:
“你的产品思维很细,但cEo不是产品经理。”
“你讲了交互逻辑,却没讲商业逻辑;你讲了用户体验,却没讲用户规模。”
“你准备怎么挣钱?市场多大?每月烧多少钱?融资后怎么用?”
“你是一个很棒的产品经理,但你还不是一个cEo。”
张伟心头再次一震——他曾经也做过顾问,也画过流程,也当过系统方案设计师。
可这些够吗?
第三个创业者登场时,张伟眼前一亮:“程序员终于来了。”
创业者操着一口技术黑话:“大家好,我的项目基于cNN卷积神经网络,用YoLov5框架做实时AI图片识别,准确率高达99.3%……”
他越讲越嗨,满屏技术细节爆炸。张伟心想:“这哥们的技术,绝对杠杠的啊!”
但点评环节,投资人毫不留情:“小伙子,你讲了很多技术细节,我们很佩服你的专业。但创业不是技术竞赛,你如何做市场、融资、管理团队、控制风险?这些你一个字都没提。”
“说到底,你是个优秀的程序员,但你还不是cEo。”
张伟听到这一句,内心猛然一震。
这一瞬间,他如遭雷击——仿佛对方不是在点评台上的人,而是透过舞台聚光灯,直直戳穿了自己一直以来隐藏在心底的幻想。
原来,自己一直觉得创业就是技术过硬、方案完美,但今天,他终于意识到:“我现在……也不是一个创业者、cEo啊!”
喧嚣的会场暂时进入了短暂的休息,台上的聚光灯熄灭了,张伟坐在原地,一时间脑海中满是刚才三个创业者被点评时的画面和那三句震耳欲聋的评语:
“你是一个销售,不是一个cEo。”
“你是一个产品经理,不是一个cEo。”
“你是一个程序员,不是一个cEo。”
这三句话如同三根锋利的银针,一下子扎进了他的心脏深处,张伟心头微微一疼,仿佛有些东西被彻底刺破了。
他猛然意识到,这些点评并不是单纯针对台上的人——自己,何尝不是如此?
回想起这些年在项目里摸爬滚打的经历,从刚毕业时拼命写AbAp代码,到后来慢慢进入FI、co、再到高端的bcS合并报表,每个项目他都如履薄冰、奋力前行。
外人看起来,这些项目经历丰富得令人羡慕,但仔细想想,所有这些经历,全部都建立在“为别人做项目”的基础上。
自己似乎一直在扮演着“乙方执行者”的角色。
“是啊,”张伟喃喃自语,“我写了那么多年代码,做了数十个项目,但这些项目的发起人,从来都不是‘我-张伟’。客户提需求,我实现;客户要改进,我配合;客户付钱,我交付。
我就是那个一直在后端默默耕耘的人……”
“但cEo……绝不仅仅是‘默默耕耘’啊!”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去对创业的幻想,完全错位了。
他以为自己拥有足够扎实的技术能力和业务经验,就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创业者,甚至一个cEo了。
但今天在现场听到这些投资人近乎苛刻的点评之后,他才猛然醒悟过来——原来创业者、cEo这个角色,并不仅仅是“懂业务”“懂技术”这么简单。
一个真正的cEo,不仅要能提出清晰明确的战略方向,更要懂得如何组织团队,如何搭建商业模型,如何管理风险,甚至如何与投资人沟通,如何融资,如何讲好一个投资故事……
而这些能力,自己根本没有。
张伟心中一阵苦涩:“我有理论,有方案,但不会融资,不懂如何组团队,连一个像样的三维产品原型都做不出来……”
“说到底,我现在的能力模型,依然停留在程序员+咨询顾问的阶段,还没有完成角色的跃迁。”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眼神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情绪:“也许,我现在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创业者、cEo。”
这句话,在心中落地的一瞬间,他反倒感受到一丝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坦然。
是的,承认自己不是cEo,似乎也没那么难受——这反倒是一种更清晰的起点,一种更踏实的自我认知。
自己的积累依然深厚无敌,我有独属于自己的元婴,还有5边形的能力,自己的底蕴依然强悍,绝不能妄自菲薄,自己现在仅仅只是跨界罢了,引发的短暂迷茫!
张伟终于明白,创业的旅程,不是从写一段完美的代码、画一个精美的流程图开始的,而是从内心深处彻底的角色意识转变开始的。
“至少,我现在推开了第一道门,承认了自己还不是cEo,”张伟心中默默告诉自己,“但这只是开始。”
中场休息,现场投资人与创业者纷纷起身前往后面的饮品区,张伟内心纠结了一下,也决定走过去。
他靠近饮品台,鼓起勇气对一个穿着“创投圈”工牌、看上去十分专业的工作人员说道:
“请问,像他们刚才那样在台上讲项目的话,需要提前做哪些准备?”
那工作人员明显见过无数次这种“小白问题”,笑着随口回答:“你得提前提交一份bp,我们会对bp进行筛选,合格了才有资格登台。”
“bp?”张伟一脸茫然,“那是什么东西?”
对方微微一笑,用一种见怪不怪的语气说:“business plan,商业计划书。这可是创业者最基础的门票,没有bp,投资人根本不会见你,更不会听你讲项目。”
商业计划书?张伟微微一愣。
他做了十几年的项目,写过各种方案、实施文档、蓝图设计,但竟然从未认真接触过什么叫“商业计划书”。
他急忙拿出手机,打开备忘录认真地记录下来:
“bp——business plan,商业计划书,创业者的门票。”
然后,他抬起头,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谢谢啊,我明白了。”
工作人员也礼貌地点头:“没事儿,加油吧!做好bp,你也能上台讲项目。”
张伟拿着手机,望着那行字出神。
商业计划书,这个全新的词汇,像是一把钥匙,悄然开启了另一个他从未涉足的世界。
晚上,回到租的屋子,张伟满脑子都是今天在创投论坛现场的画面,尤其是那三个被投资人点评的创业者,那句句扎心的点评仿佛还回荡在耳边:
“你不是cEo,你只是销售、产品经理、程序员……”
而那个神秘的关键词“bp”,更是在脑海里盘旋不去。
张伟打开电脑,点亮屏幕。电脑屏幕泛起微弱的白光,映衬着他微皱的眉头。
“反正睡不着,索性来搞清楚到底什么是bp。”
张伟打开了chatGpt的窗口,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下一句话:
“帮我了解一下bp是什么?怎么写一份标准的bp?”
屏幕上的光标闪烁了几下,很快chatGpt的文字开始滚动:
“bp即business plan(商业计划书),是创业者向投资人或合作伙伴介绍项目的关键文档……”
张伟目光炯炯,紧盯着屏幕上的每一句话。
“原来,bp要包含项目背景、市场分析、产品介绍、商业模式、竞争分析、团队介绍、财务预算、融资计划……”
这些内容,他过去在SAp咨询项目中根本不用考虑,但现在却显得至关重要。
他内心的某种渴望被重新点燃了:“我以前写的是代码,现在开始,或许我要学的是如何写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bp。”
张伟情不自禁地再次敲下了一句话:
“请详细告诉我,每一部分该怎么写,bp的标准格式和范例是怎样的?”
屏幕闪烁间,chatGpt源源不断地输出着知识点与建议。
张伟一边快速截图保存,一边默默告诉自己:“从今天开始,我不仅是一个程序员,不仅是一个咨询顾问,我还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创业者、cEo!”
窗外夜深人静,窗帘微微晃动,月光洒落在张伟脸上,电脑屏幕上chatGpt输出的文字依然闪烁不止,仿佛在为他点亮一条通向未知领域的路。
张伟脸上,渐渐浮现出坚毅而兴奋的神情。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还远不是一个cEo,但此刻张伟第一次真正明白了,那才是自己必须要去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