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在搜索这些关键词时,经常出现一类视频都标注着《赢在中国》。
回项目组后,张伟详细看了这些视频,终于对融资、商业计划书......等等一众创业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这次和孙副总出去,赚大发了。
原来,创业是这么玩的,不是傻呵呵的,拿自己的钱来做产品、做公司。
居然市面上专门有一类公司,给你钱,让你去做产品,做公司。
换句话说,你做的公司,对他们来说,就是‘商品’,至于你自己是做什么产品的,那是你的事,那是你的梦想。
你的公司,居然成了他们的商品,而且他们像这样的‘公司商品’有很多,有些几十个,有些甚至几百个。
但是难点是,你的公司得有他们可以购买的理由,比如你公司生产的产品很有潜力,未来会大卖。
比如腾讯,阿里,百度,这些公司在创业之初,都是拿到投资的,购买了他们的部分股份。
投资的逻辑居然是把这些公司本身当成了一件‘商品’,上市之后最离谱的居然有上千倍的获利。
当然还有颗粒无收的。
如果没有签VAm对赌协议,公司做失败了,创业者不用承担任何赔偿义务。
换句话说,就是专门有人花钱,帮你实现你的梦想,前提是你能把你的梦想销售出去。
‘梦想’销售对象就是这些投资人。
但是陈哥这种就有风险了,因为他签了VAm,张伟没有看到具体这个条款的内容,如果很苛刻,陈哥做失败了就会很麻烦了。
估计投资人投陈哥是因为目前正在to b的风口,陈哥是SAp老鸟,过往的背景很被投资人看好。
怪不得,说是‘赌人’,《赢在中国》里,也有投资人不看好的项目,但是觉得这个人很不错,最终还是投资了。
就像拼多多的黄征也是,当初好几个项目没搞成功,他的投资人一直没有放弃他,最终拼多多让投资人赚到飞起。
张伟算是彻底,搞明白了创业的玩法了。
之前那次IdES的尝试,现在看来,连小孩‘过家家’的游戏都算不上了。
居然自我标榜为创业。
终于张伟对“周哥”,对“用导弹杀鸡”彻底的释怀了,反而还很感激这段经历,后面发生的所有事,要不是因为这次尝试都没有了。
‘蝴蝶效应’这一刻具象化了。
‘回望过去,只会后悔那些没有做过的事,从不后悔已经做过的事!’
哈哈!
张伟从内心深处发出了开怀的畅爽大笑!
...
张伟看了《赢在中国》还行的选手,觉得自己和他们相差太远了,虽然里面有些项目,自己都觉得是瞎搞。
但是不影响一些特别优秀选手展现出来的战力,那才是真正的六边形战士啊。
如果这样比较下来,自己还差得远,还得再修炼啊。
张伟立马梳理下,自己现在的成长模型,第一是六边形战力,已经构建了5条能力边了,这路径就按部就班修炼就好。
只是现在进步速度变得非常缓慢了。
第二是flyback读物,这也是按部就班就行,不过看书效率有点低,可以考虑听书,这样会更快。
最近樊登、罗振宇很火,考虑听听他们的讲书,然后再筛选书来精读。
这个方案不错。
这些都是旧的,必须的再精进才行,否则怎么和那些真正的‘牛’人同台竞技啊。
还得拓展成长方向。
张伟立马陷入了思考。
......
自己无法拜真正的大师,那么就拜所有人为师!
所有人都是我的师傅,吸纳所有人的强项重塑己身。
我靠,天才的想法,哈哈!
比如何总的待人接物,非常让人如沐春风。
孙副总的大局观,掌控谈话的节奏。
王总的管理能力。
李总对销售的把控能力。
.....
对!挖掘身边人,比自己强的地方,注意不是优点,而是比自己强的地方。
然后总结出来,针对性的模仿、学习、修炼。
这样补足下来,自己应该就练成铜墙铁壁了吧。
说干就干,张伟立马建立了一个Excel表格,取名叫“万人师”。
第一列需要仿照学习对象的名字,第二列能力应用案例、场景,第三列提炼成比自己强的能力点,第四列自己如何学习、修炼。
表格建立好以后,立马开始罗列人名。
首先从alix开始,然后是max,然后是田明,峰哥,何总,孙副总.........。
张伟以现在的自己为标杆,来审视他们的时候,发现每个人身上,张伟都可以从他们学习到最少1个点,有些甚至有3个点。
当然张伟自己也不是妄自菲薄,其实这样审视下来,张伟觉得其实自己,已经成长的非常非常惊人了。
以前看alix是不可企及的高度,现在居然只在他身上,找到一个可以学习的点了。
看着这张被罗列出来的表格,张伟甚是欣慰啊。
原来自己还有那么多可以提升的点啊。
原来自己比起曾经那些高不可攀的人,现在看来也不是那么Nb了,甚至自己已的综合实力经超越他们了。
奋斗不止,修炼不止!
这次flyback,把看书调整为,听书模式后效率高了无数倍,唯一的问题就是无法记笔记。
不过对一些自己非常感兴趣的内容、书,可以二次购买进行针对性精读,只读其中的某些章节,并记笔记。
真的,张伟发现,这些大师写的书,也和网络小说一样,有‘灌水’的嫌疑,哈哈!
......
这天,何总带着张伟和另外几人去装逼——担任SAp的监理方。
夏国核电总部的会议室里,灯光明亮,张伟与何总几人一早便坐在会议桌前,面前摆着厚厚的一沓文件。
此次以SAp监理顾问的身份,负责审核由Ibm公司承建的夏国核电SAp实施项目。
夏国核电的信息化负责人刘总推门进来,身后跟着Ibm的项目经理李工和一批实施顾问,气氛严肃而凝重。
“何总,各位监理老师,非常感谢能亲自过来,这次监理对我们非常关键。”刘总客气地招呼着,落座后便示意Ibm团队开始介绍。
李工熟练地打开ppt,神色严肃地介绍项目进度:“夏国核电SAp项目总预算超过数亿元,目前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单体ERp项目之一。我们Ibm为此投入了顶级实施团队,系统方案严格按照SAp全球最佳实践设计,目前已进入蓝图阶段尾声。”
何总与监理团队,专注地听着,不时记录一些要点。
作为SAp监理,他们的角色是客观审核Ibm的实施方案和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并给出专业建议。
当讲到财务模块实施时,Ibm的李工明显犹豫了一下,似乎有些难言之隐。
他停顿片刻,终于开口说道:“但我们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目前已经暂时采取了特殊方案解决。”
张伟微微抬头,敏锐地捕捉到了一丝不寻常:“李工,具体是什么问题,能否详细说一下?”
李工点点头,认真说道:“SAp标准系统中的金额字段设计,最多只能支持13位整数和2位小数,这意味着单笔金额最大不能超过10万亿人民币。而夏国有涉及多个大型核电项目,总金额远远超过10万亿上限了。”
会议室里顿时一阵低声议论,这太猛了吧。
“等等,”何总也忍不住打断,“金额字段容量不足?我们实施了这么多大型央企项目,从没碰到过这个问题啊。”
李工苦笑道:“确实,这是SAp几十年来架构设计的一个底层限制,因为全球企业极少有金额超过万亿的场景,SAp也一直没有调整这一基础设计。”
张伟心中一阵猛烈触动,居然发现一个实质的‘天花板’!
张伟皱起了眉头,内心隐约意识到了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这已经超越了普通系统配置或开发所能解决的范畴,涉及到了SAp核心的设计缺陷。
“那么,你们是如何临时解决的?”何总继续问道。
李工拿出一份特别的说明文档,缓缓说道:“我们与夏国核电反复讨论后,最终决定不得已将这个巨额投资拆分为几个单独的核电项目,每个子项目独立进行SAp系统核算。也就是说,SAp系统本身无法直接承载一个真正‘完整规模’的巨型项目,只能依靠人为拆分来勉强应对。”
刘总补充了一句:“虽然暂时解决了问题,但我们夏国核电未来的发展规划,项目规模只会越来越大,这个问题迟早还会再次浮现。”
会议室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所有人都清楚,这种人为拆分并非真正的解决之道,只是权宜之计。
张伟脑海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ERp系统诞生数十年以来,一直以企业为尺度设计流程、数据结构和管理规则。
SAp尽管强大,背后也不过是以企业规模作为设计尺度的传统软件架构,就像人类长期使用经典物理学一样,当面对更大尺度的宇宙时,经典物理学的计算逻辑也会崩溃。
张伟再次联想起爱因斯坦掀翻经典力学,建立相对论的案例。
看来,ERp真的到了一个亟需新理论诞生的时代,一个适合“超大尺度信息化”的新理论。
张伟轻轻呼出一口气,暂时按捺下心中这个模糊而又强烈的念头,对李工说道:“你们目前的拆分方式确实可以解决当下的问题,但会带来未来数据汇总和合并报表方面的风险,Ibm团队是否做好了应对这种复杂性的准备?”
李工点头回应:“我们知道拆分后带来的数据整合难题,因此在蓝图阶段已经单独设计了复杂的合并报表程序,但坦率讲,这个过程很繁琐,日后数据量进一步增加后,会带来更多的风险和成本。”
刘总叹了口气:“我们也没想到,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金额竟然会超出SAp的设计尺度范围。”
会议室里再次沉寂下来。
何总微微一笑,主动缓和气氛:“当然了,眼下Ibm项目方案是可以接受的,毕竟行业现状就是如此。我们监理工作,也会在后续阶段重点关注数据整合风险和系统扩展性的应对措施,帮助夏国核电避免更多风险。”
刘总舒了一口气,面色放松下来:“感谢何总和监理老师。”
之后的几个小时,何总和监理团队继续针对Ibm项目的实施方案、进度、资源投入、风险防控等多方面展开详细监理工作。
Ibm团队的方案总体严谨而专业,尽管问题暴露了SAp系统本身的结构缺陷,但目前也算是最务实的解决办法。
监理会议结束时,已是傍晚时分。
何总和监理团队乘坐出租车离开夏国核电,何总一路上忍不住感慨道:“没想到做了这么多年SAp,今天才第一次遇到金额字段容量限制的问题啊。”
张伟望着窗外川流不息的车流,想着一直困扰自己的天花板,和那道天门,这个问题,表象是13位数字的问题,底层却是ERp设计思想,解决问题范围的尺度问题。
张伟既一时没忍住回应道:“是啊,这是行业问题,也是时代问题。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可能不是单纯的技术能解决的,说不定未来,整个ERp领域都需要一个新的基础理论。”
何总笑了笑,调侃地拍了拍张伟肩膀:“新理论?你不会是想自己去发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