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张伟得空后,凑到峰哥边上。
“峰哥,啥是自由顾问啊?”
“我靠,你也知道?”峰哥一脸的不可置信,仿佛在说,这愣头青,能知道这么机密的事?
这把张伟整不会了,什么叫我也知道?
我就是不知道才来问你的啊!
“你是怎么知道,合并报表顾问是自由顾问的?”峰哥一脸的诧异,看着迟疑的张伟,接着追问。
什么情况,我现在是连啥是自由顾问都没搞明白,你居然问我,合并报表是自由顾问?
这是牛头不对马嘴啊,不过不要紧啊,关键信息是,咱们项目组居然有一个自由顾问啊。
“峰哥,啥啊,我连啥是自由顾问都不知道啊”张伟有点郁闷地补充。
“哈哈,没听清楚,没听清楚,给你透露了“天机”了”峰哥一脸的坏笑。
“现在不方便说,等会吃饭的时候说。”峰哥接着小声补充道。
“好嘞,峰哥。”
张伟也回自己位置上,接着爆肝,金有浪,对接SAp的事情去了。
张伟依然采用了昨天的模式,3块屏幕,同时还开着自己的8层丹球,并具现在自己眼前。
张伟觉得要大干一场啊,怎么也要对得起王主任打算单独给自己发奖金!
需要从各个模块传递数据过来,首先处理第一个字段“工厂”。
这个字段张伟太熟悉了,SAp的各个模块pp,mm,Sd,FI,co全部统一,字段技术名“wERKS”,英文名“plant”,中文名“工厂”。
太熟悉了,之前在东莞,在500强用过无数次了,现在还在自己丹球的第四层-字段层里,明晃晃的只有唯一的一个,但是往上延伸到丹球的第5层“数据表层”时,这个字段就进入很多个表了,这些表延伸到第6层时,又进入到很多的函数bApI里了,但是无一例外,只要是用到工厂的,都叫这个技术名“wERKS”。
张伟太喜欢这个设计了!
然后张伟带着这个思维,去对接金有浪!
两个系统,一个是德国人开发的,一个是中国人开发的,字段名不同,完全能理解啊!
SAp这边是“wERKS”。
金有浪那边是:
Factory_Id:工厂编码。
production_org:生产组织。
material_Factory:物料所属工厂。
order_Factory:订单工厂。
orgUnit:组织单元。
order_org:订单组织单元。
张伟一口气把昨天核对的信息罗列了出来。
张伟晕菜了,彻底地晕菜了!
Fuck!what the fuck!
张伟直接爆粗口了!
这是什么鬼?
为什么字段名称不同,为什么啊!这是为什么啊!
NNd张伟彻底地无语了!
张伟的认知里,相同的业务属性在不同的业务场景下,字段的技术名肯定一样啊,这是SAp的铁律啊,自己在丹球,还在这里明晃晃地摆着啊!
打个比方吧,有一种“蒜”有人叫“蒜苗”,有人叫“蒜台”,有人叫“蒜毫”,有人叫“大蒜”。
反正就是一个东西。
生活中,你告诉3个人“帮我弄点蒜苗来!”,于是你收到了3种不同的“蒜”!
不过没关系,你都给炒成了菜!
可是这是技术,这是技术!
一是一,二是二,决不允许有半点差错啊!
就上面那个“工厂”在SAp那里,各个模块,各个程序里,各种配置里,全部都是这个技术名称“wERKS”。
从SAp延伸到线下,不管是东莞,还是深圳,湾湾,大陆,荷兰,美国,甚至是全球,所有人只要是做SAp的,都知道“wERKS”字段是代表工厂。
当年,张伟甚至用这套逻辑,在全球500强,和全球的用户交流,没有任何障碍,搞得妥妥的,甚至连英文都不用,就是说技术名称+单词,就完成了荷兰人的项目。
现在张伟,崩塌了!
现在金有浪那边,就工厂就有“6”个技术名称,在各个业务模块里,每个模块一个技术名称。
而现在SAp这边就一个“wERKS”,我要怎么对接啊?!
就是那种,张伟抬头向天,既无奈又无助地喊出来“老天爷啊!到底哪个是“蒜苗”啊!”可是自己手上,拿着的却是6种完全不同的“蒜苗”!
如果是炒菜,老子一锅烩了得了,全都是“蒜苗”!
可是这是程序,这是技术,这是财务,这是钱啊!
每错一个,都是真真实实的,几百万,几千万,甚至是上亿金额的错误!
NNd!
真是把张伟给整不会了,在SAp里完全不能算事的问题,在这里居然是天大的事!
还好自己开着8层丹球,否则就掉坑里,这个奖金不好拿啊!
tmd!没办法了,硬着头皮也得上啊!
“自己约的炮,含着泪也要打完!”
然后是,“供应商”SAp只有“LIFNR”一个,唯一的一个,金有浪有“4”个。
“客户”SAp只有“KUNNR”一个,唯一的一个,金有浪有“5”个。
.......
终于,有个正常的了,终于有个正常的了!
科目,会计科目表!
SAp只有一个“SAKNR”金有浪也只有一个“FAccountId”。
总算是正常了一把啊!
真的,就冲这一项,金有浪被SAp换掉就不冤,国产的ERp,数据字段统一性的设计,太差了!太low了!
咱们这个是ERp系统啊,不能有一分钱的错误的,很多时候,一些制造业他们的利润,就只有“1分钱”。
甚至是“几厘钱”,然后当各个模块进行整合时,账对不上了,你说他们会不会欲哭无泪呢?
一套ERp里,有几万个字段,甚至几十万个字段,这样组合下来,出错的概率太高了啊!
汉字只需要6千多个,可以组合出《红楼梦》,同样这些字,也可以组合出《母猪产后护理》。
而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数据,是不能有丝毫错误的,这种最底层的基础架构,在设计上就出现了这么大的设计缺陷,你还指望未来会变好?
就像地基是3层小楼,你还想在上面盖万丈高楼,别做梦了。
但是唯一值得欣慰的是,至少会计科目这个字段全系统是统一的!
金有浪和SAp都是统一的!
这也能解释,因为金有浪,本身是基于“财务”做起来的ERp系统,所以这个字段能做到统一,也算是为国产ERp保留了一丝脸面吧!
张伟,在愤怒气愤中,终于算是核对完了!
如果是SAp,这步搞完,其实就oK了,可以拿奖金了啊。
因为在SAp技术体系里,字段的技术名称统一,不管是跨模块,甚至是跨国家,跨语言体系,都是能精准地匹配上。
现在在金有浪这里不行啊,还得再去对数据。
这样才能确保,每个技术字段,需要和SAp这边的字段匹配上,如果不行还得人为写很多处理逻辑。
怪不得叫“屎山代码!”,如果从SAp代码设计的角度,这绝对可以划归入“屎山代码”。
然后,张伟还是叫来,小燕,红姐,开始逐个地对数据了。
现在只能从系统功能+技术字段+界面输入业务数据的角度,来核对了。
这一核对不要紧,张伟又发现金有浪和SAp系统设计思想重大的两个不同了。
SAp是多维思想,如果需要信息,用关键字进行关联组合获得,是网状结构和三维立体结构的,这也是张伟8层丹球可以构建的理论基础。
金有浪是一维思想,以单一信息,单一维度,单一模块来设计,线性结构和平面结构。
比如SAp科目数据,科目编码只有一个字段,其他所有信息,都以属性的形式,通过各个字段组合而来,可能科目编码本身没有任何实际含义,当然在实际项目中也会被赋予含义,但是科目蕴含的很多信息,不会放到编码里,而是用多个字段进行保存。
这样做就有个巨大的好处,科目可以被赋予无限多的信息,因为可以叠加无穷多的字段,而且每个字段的内容,理论上也可以叠加无穷多的信息。
所以SAp就一套系统、一套数据,就可以满足全球所有国家的会计制度,比如:中国会计准则(cAS)、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美国通用会计准则(US GAAp)等等。
因为其可被承载的信息量足够多。
其次是让一个数据被赋予太多的信息,约束了数据的灵活性。
金有浪的数据设计思维是一维的,比如科目用分层的模式,每一层被赋予了一个信息,也就是一个业务逻辑。
各层科目叠加在一起,就是一个最终记账的科目,这个编码本身被赋予了太多的信息,那么其扩展性就会受到制约。
如果从第四条边“产品经理”视角来理解,这样的设计只满足了,中国会计准则体系下的业务需求,而没有放眼全球。
这还只是一个字段,一个数据,一个方面的功能,而金有浪整体的设计基本沿用了这样的设计思维。
当然,这点也不能怪金有浪,当时SAp设计土壤,是基于德国的“大众、奔驰、宝马、西门子......”这样的跨全球企业来的,而夏国金有浪设计的原型是“财、税”,而那时的夏国企业,从邓工南巡之后才蓬勃发展,基本都是小企业,完全没有构建大型ERp的土壤。
而现在看金有浪的架构设计,从SAp的视角来看,或者从张伟8层结丹的境界来看,就显得很是小家子气!
张伟反而想起了,网上的一个段子“一个掏粪工说,我要是有钱了,我一定把我这个掏粪的铲子,换成金的,用金铲子掏粪。”完全想象不到,有钱人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其最大的想象力,就是把掏粪铲子换成金的。
当年的金有浪在构建自己产品的认知时,是按照张伟家边上那条小河来的,而SAp在构建自己产品认知时,是按照太平洋来的。
如果当时金有浪有500强“夺舍”max心神的那句靡靡心经“全球接单,三地研发,一地生产,全球出货”为依托,一定会完成自己小家子气的突破,当然现在这句已经完全成了张伟的养分,被“第四条边”疯狂地从这里吸收能量,壮大自己“产品经理”的认知能力。
张伟,从金有浪产品的身上,反而看到了,自己没有被max“破壁”前的那个“我”,一直被困在其中,挣扎求生。
完全是用“井底之蛙”的眼光看待世界,并基于这样的认知,来规划未来、思考人生。
“破壁”“夏虫不可以语冰”张伟现在领悟到,不管是在个人,甚至是一个面向国家的产品,都难以逃脱这样的魔咒。
现在国内89%的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都使用SAp作为他们的ERp软件,而这些公司在小的时候,都是使用金有浪ERp的啊。
而他们为了把金有浪替换成SAp,甚至愿意花几千万,甚至上亿,可见这些企业对金有浪有多么的失望。
这第四条边的能力,对产品的认知,对业务和技术融合后的深度理解,可真不是盖的啊。
Nb的第四条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