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未答,纤指轻捻莲花法印,只听的一声脆响,那水泡应声而碎。
木叉脱困后纵身跃上云端,望见菩萨周身佛光缭绕,急忙上前行礼:拜见菩萨。
菩萨温言道:情况如何?
木叉恭敬答道:那泾河龙王御水之术已臻化境, 尚未近身便被其水法所困。
菩萨颔首:非你之过。此等控水神通,实乃天地间罕见。
木叉追问道:敢问菩萨当以何法破之?
菩萨道:待我亲往一会,问明龙王意图。你与二位仙官在此静候。
木叉肃然应诺:谨遵法旨。
菩萨驾祥云降至清霜岭草庐前,足踏九色云履,手持净瓶,衣袂飘然。一声清越佛号响起:南无阿弥陀佛。
庐内泾河龙王心生感应,知有圣者降临,慌忙出迎。见是菩萨,顿时神色大变,伏地叩拜:小龙拜见大慈大悲菩萨。
菩萨垂询:你既因违逆天规受刑,为何仍不思悔改?今又羁留取经人,意欲何为?
龙王叩首道:小龙虽罪有应得,然心中执念难消。与唐长老这段因果不了,永世不得超脱。故暂留长老于此,只为化解夙缘。
菩萨劝道:区区因果何须执着?放了唐僧,贫僧自会为你化解。
龙王坚持道:菩萨明鉴,此执念已根植心间。待因果了却,定当恭送长老西去。
菩萨正色道:休要执迷不悟。
龙王决然道:纵使魂飞魄散,也要了此心愿。若菩萨强行为之,唯愿以满腔怨念相诉。
云端太白金星讶然:他竟敢要挟菩萨?
庄颜摇头道:此非威胁,实为诛心之举。
木叉叹息:既出此言,以菩萨慈悲,必不忍加害。
果然见菩萨叮嘱道:切莫伤及唐僧性命。
龙王连忙应承:谨遵菩萨法旨。
菩萨轻叹,驾云重返天际。
菩萨望着众人,轻声道:“贫僧若要救唐僧,不过举手之劳。只是泾河龙王以魂飞魄散相胁,贫僧不便强逼。所幸他并无加害唐僧之意,还需另寻良策。”
言罢,菩萨目光转向庄颜:“灵台神君可有良策?”
庄颜摇头:“实在无能为力。”
菩萨含笑问道:“神君莫非仍对金蝉子之事耿耿于怀?”
“绝无此事。”庄颜连忙摆手,“菩萨明鉴,小神确实束手无策。若逼得龙王魂飞魄散,亦是罪过。”
“也罢。”观音菩萨微微点头。
此时,太白金星上前道:“菩萨,贫道下界已久,不便久留。既已将此事禀明,便先行告退。”
观音菩萨颔首:“有劳星君。”
太白金星恭敬行礼:“菩萨言重,贫道告辞。”说罢,又与庄颜作别,驾云离去。
待太白金星走后,观音菩萨对庄颜道:“灵台神君近来倒是清闲。”
“正是。”庄颜笑道,“神府事务皆交由下属打理,如今只需云游四方,逍遥自在。”
顿了顿,庄颜忽道:“菩萨,小神有一事请教,关于‘妙语’。”
“妙语是何人?”观音菩萨问道。
庄颜答道:“便是菩萨托付于小神的那位。”
菩萨恍然,笑道:“神君有何疑问?”
庄颜问道:“她似乎无法言语?”
菩萨转头对惠岸行者道:“你先回道场去吧。”
木叉躬身应道:“遵命,告退。”随即化作仙光飞向南海。
待惠岸行者离去,菩萨才解释道:“她乃贫僧过去、现在、未来之佛魔劫数所化,因初现苗头便被贫僧以法力显化,故虽有魔观音之相与菩萨之力,灵智却未全。加之她身为魔观音,‘是魔而未成形,是佛而不得法’,因而口不能言。”
“原来如此。”庄颜了然。观音菩萨所言,简而言之,便是这魔观音未及成型便被显化,先天不足,既非完整之魔,亦非圆满之佛,故无法开口。
菩萨又问:“听闻齐天大圣称神君为‘世叔’?”
庄颜点头笑道:“确有些叔侄情分。”
观音菩萨沉吟道:“算来,他被于五指山下已有五百年了吧?”
“不止,五百余年了。”庄颜答道。
菩萨意味深长道:“既为叔父,神君可曾为侄儿的前程思量?”
庄颜诧异:“菩萨之意是?”
观音菩萨微微一笑:“眼下正有一条通天之路,既可助他脱困,又能得无量功德,成就无上正果。”
庄颜惊讶:“哦?不知菩萨所指何路?”
微微一笑:“让他护送唐僧前往西天取经,这可是天大的善举。若能成功,必有无量功德。”
庄颜点头道:“菩萨所言极是。”
问道:“如此说来,灵台神君是应允了?”
当年孙悟空被 时,庄颜虽未出言相求,但在那五百年的岁月里,他与灵台神府众人时常带着仙珍异宝前去探望。天庭众仙皆知这对叔侄情深义重。
因此 菩萨要让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自然要先征得庄颜同意。毕竟有庄颜这位在,孙悟空便不再是孤身一人。
庄颜叹息道:“若佛门愿给我这苦命的侄儿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我又怎会拒绝?”
菩萨欣然道:“甚好。待此间事了,还请神君随我同去五指山。”
庄颜拱手应道:“谨遵菩萨法旨。”
转眼唐僧已在清霜岭滞留月余,始终无人前来相救。泾河龙王依旧晨昏焚香,虔诚礼拜,默算着庄颜所说的功德圆满之期将至。
被龙王以德行 的 菩萨无可奈何,只得在岭下静候其执念消散之日。
这日龙王送来斋饭,唐僧忍不住问道:“龙王困住贫僧多时,莫非心中执念仍未放下?”
龙王直言道:“实不相瞒,我本无甚执念。此前得高人指点,在此清修礼敬天地,待功德圆满自可超脱。”他盯着唐僧又道:“当 阻我向唐王索命,今日将你擒来只为泄愤。待我功德圆满之日,便是你自由之时。”
唐僧急忙追问:“何时方能功德圆满?”
龙王笑而不答。
唐僧又道:“那要如何做才能圆满?贫僧愿日夜诵经,为龙王祈福。”
龙王悠然道:“唐长老何必心急。”
唐僧叹道:“西天路远,劫难重重。早一日启程,便能早一日取得真经普度众生。”
龙王闻言大笑,刚欲盘坐调息,忽觉头晕目眩,竟沉沉睡去。
一旁的唐僧只道他在修炼,殊不知龙王已坠入梦境。梦中记忆如潮水翻涌,忽见一道神光闪现,庄颜的身影浮现眼前。
泾河龙王慌忙行礼:“小龙拜见灵台神君。”
庄颜默然不语,只是冷冷注视着他。
泾河龙王见状,立即禀告:神君,小龙遵照您的指示,在此山潜心修行,敬奉天地,再过七日便满四十九日之期。
庄颜沉默不语,泾河龙王稍作迟疑,又道:神君可是责怪小龙扣押唐僧?请神君明鉴,小龙只为泄愤,绝不伤他性命,待七日后功德圆满,自当释放唐僧。
庄颜终于展露笑意,却仍未言语,只是微微颔首,随即身形消散。
灵台神君!泾河龙王惊呼一声,猛然惊醒。
睁眼望去,只见唐僧正安然用着斋饭。泾河龙王怔怔回想梦中庄颜最后的笑容,心中释然:看来神君并未怪罪于我。
此时清霜岭下,素衣观音走出草庐,望见庄颜正在篝火旁烤制野兔。莲香浮动间,菩萨指尖轻点,地面绽开一朵莲台。
观音端坐莲台,开口问道:灵台神君,泾河龙王的控水之术,师承何人?
庄颜翻转着兔肉笑道:此事菩萨当问龙王才是。
适才入梦查问,观音淡淡道,未及开口,他已和盘托出。
庄颜猛然抬头,失笑道:菩萨莫非幻化了我的形貌?
正是。观音含笑承认。
庄颜摇头莞尔:不想菩萨竟有此雅兴。
观音正色道:休要戏言。既然控水术出自你手,便该由你收回。
庄颜撕下兔肉品尝,见菩萨目光如炬,从容道:传法是真,但囚禁唐僧非我所教,此事与我无干。
观音道:纵使无关亦无妨。唐僧取经合该历经八十一难,此番被困龙巢,正当一劫。先前折损随从,又添一难。
且慢。庄颜打断道,依我之见,清霜岭当属首难。
观音诧异:此前已有六难:金蝉遭贬、出胎遇险、满月漂流、寻亲雪冤、出城逢虎、落坑丧徒。如今身困龙巢当为第七难。
庄颜反驳:若这等琐事皆算劫难,何不直接将经书送往长安?何必劳师动众令唐僧万里跋涉?
灵台神君此言何意?
庄颜正色道:八十一难当从正式启程算起,且须是真正劫难。出城逢虎不足为计,落坑丧徒与身困龙巢合该并作首难。忽而话锋一转:这取经事宜,可是菩萨全权负责?
观音菩萨颔首道:正是,如来佛祖命我主管取经事宜。
庄颜挑眉道:那菩萨可要仔细斟酌,莫要随意拼凑。若连唐僧跌跤都算一劫,这八十一难岂不惹人笑话?
况且菩萨这般敷颜了事,就不怕佛祖克扣俸禄?庄颜又补了一句。
观音闻言莞尔,眉眼弯弯更显温婉端庄。
灵台神君所言极是。观音浅笑道:既然你如此明白,不如分担几劫如何?
庄颜这才恍然,原来菩萨早有意让他相助,只是不便明言。
见他不语,观音含笑拍板:那就这般说定了。神君果然深明大义,令人钦佩。
庄颜轻笑一声,慢条斯理地啃着兔肉,既不答应也不推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