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春日,汴京的繁华像匹织金锦缎,勾栏瓦肆间流淌着脂粉香与丝竹声。镇安坊檐角的铜铃被暖风揉得酥软,姥姥踩着碎金步摇,忽然凑近李师师耳边,压低的嗓音里藏着几分惊诧:姑娘,门外有位青衫文士,说要寻能解《片玉词》的人。李师师正在擦拭焦尾琴,指尖在琴弦上忽然顿住。去年冬至那人留下的琴弦穗子扫过琴身,她望着窗外婆娑的竹影,忽觉心跳得有些急。快请。她起身时碰倒了妆奁,螺子黛滚落在青砖上,画出道细瘦的墨痕,竟像极了前日周邦彦词里的瘦尽灯花又一宵。
青衫文士跨进月洞门时,正有片柳絮粘在他发间。李师师甫一抬眼,便见他腰间挂着个旧锦囊,穗子上系着枚青铜方鉴——与她琴囊上的那枚竟似孪生。邦彦见过姑娘。他长揖时,青衫洗得泛白,袖口却绣着极细的墨竹,针脚间隐约露出贺新郎三字残纹。“久闻姑娘才情无双,今日再次见面,委实欣喜,实乃邦彦之幸。”
李师师眼波在烛影里轻轻一颤,嫣然回应道:原来阁下便是大名鼎鼎的清真居士周美成,先生才情名满天下,师师不过是略通音律诗词罢了。”
雅间里的沉水香忽然换了味道,竟是罕见的伽南香。李师师注意到他手中握着卷书,书角沾着汴河的水汽,分明是刚从御街的书肆来。早闻清真居士的《兰陵王》让金谷园的柳枝折尽,她亲手奉上青梅酒,见他指尖掠过杯沿时,虎口处有层薄茧。
周邦彦望着她鬓边竹节银簪,忽然开口:去年在樊楼,见姑娘对出在下陋作,今日特来拜访。说着展开宣纸,手起笔落,即兴赋词新填了一首《虞美人》:疏篱曲径田家小,云树开清晓。天寒山色有无中,野外一声钟起、送孤篷。添衣策马寻亭堠,愁抱惟宜酒。菰蒲睡鸭占陂塘,纵被行人惊散、又成双...
李师师接过词笺,轻声诵读,眼中满是赞赏。她当即命人取来琵琶,依着词的韵律弹奏起来,歌声婉转,如泣如诉。一曲终了,两人相视一笑,仿佛找到了灵魂的知己,情谊在这诗词与音律间悄然滋长。
曲终时,暮色已漫上窗棂。李师师将词笺折成纸船,放入盛着青梅酒的笔洗。
周邦彦望着纸船在酒面上浮沉,船身映出她眉间朱砂痣,忽然想起自己未写完的《解连环》:纵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
姥姥在廊下第三次轻咳时,周邦彦终于起身,明日谷雨,他走到月洞门时回头,柳絮粘在他发间,像极了她琴谱上的泛音记号,可愿去相国寺看新刻的《大晟乐书》?李师师望着他青衫下摆被风掀起,微微点头。
暮春的风卷着柳絮掠过镇安坊,李师师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忽然听见地道方向传来隐约的脚步声——是赵佶惯穿的皂靴声。
铜漏滴到三更,赵佶的明黄披风果然拂开竹帘。李师师望着他腰间新佩的玉扳指,扳指上天下一人四字边,竟凿了道细缝——像要嵌进什么东西。朕让人在地道里刻了琴谱,他抬手替她拨弄鬓边柳絮,明日陪朕听《霓裳羽衣》如何?
她垂眸应下,指尖却触到袖中周邦彦的词笺。笺角又成双三字被揉得发皱,她忽然想起他说过的剑胆琴心,原来最锋利的剑,从来藏在琴弦里。窗外谷雨淅沥,檐角铜铃碎成一片,她望着赵佶明黄的衣角,忽然听见自己心跳如鼓——那不是欢喜,是暴雨将至前,大地的震颤。